APP下载

弘扬乡贤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0-04-14邢千里李晓荣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核心价值观

邢千里 李晓荣

摘 要:乡贤文化的形成源自于乡贤作用的有效发挥,乡贤文化是根植于农村的生态文化沉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型乡贤群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无论是怎样发展变化,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都会对乡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新时期有效发挥乡贤文化作用,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如何弘扬乡贤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期有效发挥乡贤作用,促进农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乡贤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价值观;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033-02

引言

乡贤文化根植于乡村,具有较强的贴近性,蕴含着见贤思齐的重要力量,以乡村情感为发展纽带,凝聚农村各方的成功人士,用创业经验与学识专长哺育农村,构建美丽农村。乡贤文化是区域明显沉淀出来的先进文化,也是榜样文化,使农村特有的激励作用的信仰与价值的文化形态根植于故乡,能够引导乡民向上向善。乡贤能够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向善的良好方向,并且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一、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现状

乡贤指的是生长在农村区域,道德与能力上获得了农村群众的广泛认同,属于农村的兼优分子,可以是保学之士或者是归宝朝官,也可以是富甲天下的商贾。乡贤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实践能力,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各项新农村事业建设工作。由于乡贤成为精英,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品格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由于这些道德品格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典范以及榜样,有助于凝聚村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标杆。身处农村的党政干部以及劳动道德楷模也属于乡贤,是传承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重要载体。

1.新乡贤流向城市,乡村发展存在变迁。中华文明是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奇迹。在古代的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力、自然环境与物流能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古代的乡贤会在同一区域生活,所以不同区域的乡贤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交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农村精英尝试外出,乡贤文化也走向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但是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融入开放大潮,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地深入分配,這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下的重要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不断推动农村大学生被膨胀的城市所吸收。虽然这一现象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能够解决部分自然环境恶劣、区域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等各项问题,但是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农村精英为城市所吸纳,与此同时也会转移农村地区的发展财富,农村不再拥有发展力。当前的农村多为留守儿童以及剩余老人,这也是全国各地极为常见的形态。

2.农村教育工作者成为乡贤主体。在乡村乡贤之中有一类扎根于农村的类型,能够为传承乡贤文化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乡村教育工作者。乡村教育工作者与乡村学生的家长、学生以及家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也能够受到农村群众的尊重。由于农村教育工作人员是区域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也是对于互联网信息以及社会情况了解极为深刻的人,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思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够迅速接受并有效应用新知识、新事物。农村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自己的身份优势,为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尽一份力。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发展,劳动力大多属于青壮年,所以农村地区留下了少年儿童与老年人,这也是“空心农村”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以及老人养老等各类问题日益凸显,对于文化生活贫瘠,经济匮乏的农村村民,通常会采用六合彩与炸金花的博彩方式,打发时间,遇到婚庆、寿辰随礼数额也是较高,所以会摆出大量的流水线,产生资金浪费情况。同时,部分农村的闲散人员游手好闲,结成暴力团伙,引发严重的治安问题,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司法执法机关以及基层政权机关的有效融合,农村教育工作人员也应当贡献应有的力量,开展趣味的文化活动,为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为了获取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会进入城市,导致城市的教育机构十分臃肿。当前农村学校成为被人们遗忘的场所,所以农村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守业者,也应发挥自身的文化带头作用,要坚信农村教育会在国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扶持下不断地发展和昌盛。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弘扬乡贤文化的重要作用

1.倡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实现乡村全方位发展协调,多种力量能够共同努力,通过借助乡贤文化有助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多元协调,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促进乡村多元化发展。乡贤是行业精英,会在农业发展以及生产等众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借助政府完成相关的政治工作,所以必须要有效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应当重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自古便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对乡村的各项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与促进作用,乡贤根据乡村的发展情况以及生活角度思考和探究,能够帮助村民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切实提高村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能够维护和谐秩序,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乡村治理的重点就是是否能够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因此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法治理论,才能够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乡贤文化有助于加强乡村治理和法治建设,自古以来乡贤文化便强调村规。基于现代化角度分析,虽然村规具有较强的限制性,但是却能够构建科学完善的乡村法律法规,有助于维护村级的管理制度以及尊卑秩序。例如,乡贤能够将村规中的有效部分进行传承,融入到法律法规建设之中,也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弘揚乡贤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对策

1.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党组织的引导能力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乡贤是否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党组织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群体,党员干部的能力决定着党组织的综合水平,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农村党员干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完善的党员进出机制,确保党组织保持生机与活力。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党员团队,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党组织工作的有效发展。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党章,进一步扩充党员队伍干部提高干部质量,结合新农村建设相关要求,能够遵循党章的党员发展规定。着重挑选新乡贤群体中具有较强带头能力、觉悟较高的群众,考察其在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同时要发展乡贤群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要将其发展为党员。同时,要对堕落腐败、表现不合格的党员干部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予以警告。

2.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贤满意度。要想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必须要对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一步凸显党组织功能和优势。例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改革过程中,应当由党组织进行协调,扭转传统党员生活所在地的组织方式,同时要根据农村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党组织设置结构体系。由于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乡贤难以充分参与到党组织建设改革过程中,所以党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的空白。主要原因在于乡贤在建立党组织之后,担心不再对自己经营的企业拥有掌控权,会对企业运营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党组织应当在建设私企党组织过程中,指定由企业地位最高的党员担任党组织领导干部,考察综合素养之后发展为党组织书记。

3.领导乡贤做贡献,引导乡贤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让基层干部为代表的乡贤进行服务工作,明确工作服务中心,有效地团结群众。新时期要求乡贤应当转换角色,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稳固在村民中的威信,能够帮助满足群众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同时,政府也应研究如何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并且为乡贤群体提供服务农民的发展途径,例如可以搭建乡贤资助公益平台,实现企业、农村协同发展等等。

结语

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能够看出构建美丽乡村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载体。但是,构建美丽乡村并不是简单地种树、盖房、修马路,应是以乡贤文化为发展中心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收入,同时要保护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党政机关也应从战略角度思考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村委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在外的乡贤人士能够参与到农村产业建设之中,形成乡贤回流,进一步带动家乡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华.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对策研讨[D].天津:天津大学,2017.

[2]  王志斌.如何借助乡贤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文化发展,2017,(4).

[3]  李亚鹏.弘扬乡贤文化,实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发展[J].农村经济,2016,(3).

[4]  林红.传承并弘扬乡贤文化,引领新农村发展建设[J].农村天地,2018,(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核心价值观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