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劳动观解读
2020-04-14郭明哲吕佳琦
郭明哲 吕佳琦
摘 要:习近平的劳动思想立足于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背景,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加入中华民族优秀的劳动美德观,直指当代中国生产关系现实状况的矛盾,其思想主要包括重视劳动本身的作用和价值、重视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培养和重视劳动者间和谐的劳动关系,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有着重大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劳动观;当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001-03
一、习近平劳动观的来源基础
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劳动思想,习近平的劳动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建设为时代背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和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劳动思想之后,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后提出了劳动观思想。
(一)马克思主義劳动思想是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基础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归结为人的本质: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这一本质不同于黑格尔客观唯心的观点,即把自我意识和自我精神看作是人的本质,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直观抽象的“类本质”概念。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批判继承了他们理论中合理的观点,初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唯物主义之中。
同时,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劳动的自觉性,“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2]动物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觉被动地进行维持自己最低生命条件限度的活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劳动”;而人类是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自主性、自我意识而进行劳动活动的。
(二)中华传统美德之“劳动”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关于劳动美德的成语可谓比比皆是:挑灯夜读、披星戴月、百载树人等等。夸赞劳动的诗歌民谣、谚语或故事传说更是不胜枚举。以散文、诗歌为例,《尚书》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之语,《诗经》有“申伯、王之事”之说。
习近平劳动观受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影响,在其观点中多次引经据典,这是一种以具象代替抽象的生动表达方式,使劳动观深入人心。如,“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3]习近平发表其对于劳动的观点经常引经据典,体现了习近平劳动思想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启发,同时也表明了习近平劳动观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
(三)习近平自身的劳动实践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对劳动这一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劳动者处境的理解,与他从青年到现在的劳动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十六岁就到陕北农村插队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勤勉踏实、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这一优良的工作作风不仅体现在习近平年轻时,一直到习近平当上国家领导人以后,其工作内容虽发生了变化,但工作的强度和工作效率却是有增无减。官方公开的资料显示,仅2018 年,习近平就主持参加了429项内政外交活动。他的足迹遍布五大洲13个国家,行程够绕地球两圈半[4]。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自青年时期至今,一直把辛勤劳动作为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依靠着自身丰富的劳动实践经历,对社会复杂的劳动形式做出分析,是解决国内相关劳动问题而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基石。
(四)当代科技发展的背景是习近平劳动观的现实基础
劳动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然也会被社会存在所决定。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全球化的进程推进导致世界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产业转型的这个时期,中国更应抓住此次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观不仅立足于当代,而且还立足于全球背景:现如今全球化的进程已席卷全球,我们无法再去用资本扩张的方式来消除产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引起劳动关系的矛盾,这就等于对当代劳动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提出的劳动观正是与时俱进,在要求劳动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注重调节劳动之中产生的矛盾。
二、习近平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劳动观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结合自身实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其对于中国现状的反思、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了鲜明而具体的劳动观思想,为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找寻了答案。
(一)重视劳动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根据中国国情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应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劳动蔚然成风。”[5]换言之,习近平劳动观不仅在于关注劳动本身,更在于关注劳动主体,即广大劳动者。
习近平其观点在于让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因而习近平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做新时代的奋斗者。”[5]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每个人都充分认同劳动观,这个和谐社会把劳动作为人的根本价值导向才能真正被构建起来[6]。
(二)重视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培养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5]习近平注重加强工人自身知识和能力与工人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建设。当代劳动者素质需要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才能满足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直接导致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低技能水平的劳动者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工资问题,更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劳动力素质高低的判断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劳动力评判体系。因此,习近平强调:“必须要树立人才的战略地位,引领发展,全面聚集……注重人才基础的创新和发展……的创新局面。”[7]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训机制,有利于人才最佳利用的机制,有利于竞争增长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
(三)重视和谐的劳动关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在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的劳动主体仍然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现在这个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关系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这导致了利益需求的多样性。
在当今,劳动关系已经上升为一种紧迫的政治关系。习近平多次就劳动关系和谐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习近平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其对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视,有利于改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和谐。
三、习近平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劳动实践观既是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石。因此,习近平特别强调劳动的价值,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8]。
(一)劳动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其中一部分为异化劳动,为了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使劳动者同劳动产品、同劳动者自身、同人与类本质、人与人相互关系进行异化,进而获得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而这样做的结果无异是异化了劳动者自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要让劳动者在劳动的同时感受到自我价值,在劳动的过程满足自我价值的提升。
习近平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9]这正是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体现其作为主体的创造性以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代我国正是有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为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全面发展提供机遇。作为当代青年,一方面我们要把握眼前的机会,把劳动作为立身之本,将个人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于岗位之中。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劳动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人作为社会人的价值[10]。
(二)劳动观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极大丰富了马克思劳动学说关于劳动者的思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从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出发,对新时代劳动者素质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1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是对劳动者劳动的一种正确评判标准,它们的宣传有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劳动光荣”的价值导向。
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劳动观,它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秉承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这样一种劳动精神。只有在社会大背景和谐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劳动概念提供基础和保障,个人价值才能充分得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劳动观的基础上得到发扬。因此,进一步弘扬劳动观,对全社会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以劳动观托起中国梦
劳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12]新时代“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以劳动来托举。劳动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同时,是否尊重劳动,这不仅是对宪法有关规定的基本态度,而且反映了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意识。教育不仅应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情感,而且要鼓励学生将劳动视为人生的一种乐事和幸福。
自1949年建国以来,短短70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可以说这一点是与劳动是脱不开干系的,正是由于中国人民艰苦卓越的劳动,中国才能逐步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梦想,中国的未来发展仍要大力弘扬劳动观。以劳动作为推动力,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6.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3] 习近平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4] 时间都去哪了[EB/OL].央视网,2019-02-06.
[5]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N].人民日报,2018-04-30.
[6] 陈世润,王婷.习近平劳动思想探析[J].学习论坛,2017,(11).
[7]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8.
[8] 彭维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
[9] 张由菊.习近平劳动思想:基于中国梦视域中的考察[J].学习论坛.2016,(3).
[10] 習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02-14.
[11] 文新华.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动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12] 习近平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