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谈
2020-04-14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 黄 婧
在学习初中地理课程的过程中,培养读图、识图能力非常重要。读图、识图能力是学生解决许多具体地理问题的依托,也是学科能力的一种体现。同学们要想提高读图解题能力,首先要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我们还要在练习中有针对性地培养读图解题能力,多分析总结这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并且加强有效解题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会对问题有更加清晰明确的判断,解答问题才会更为高效。
一、掌握有效的知识理解记忆方法
随着对地理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会慢慢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并且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些主观的学习感受。不少同学认为,地理课程中以图像或者图片为依托的问题,分析解答过程中关键在于读图,认为只要把图读懂了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的基础知识积累得不够扎实牢固,在读图时就难以准确高效地提炼图中的关键信息,无法准确获取图中传递出的地理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是很难准确理解题意的。因此,想要提高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十分必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有效的知识理解记忆方法,并且要结合理论知识,不断培养自己在头脑中构筑图像或者图画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处理包含图像或者图片的问题时才会更加轻松,读图、识图能力才会有明显提升。
掌握有效的知识理解记忆方法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极为重要。我们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知识的理解记忆方法。比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也是近年来命题的热点。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将这个知识点拆分为如下几个专项问题: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应用、时间计算等。以日照图为例,主要考点有:某地所处地理纬度、所在南北半球,某时的季节或节气、日出与日落时间、昼长(或夜长)、日出与日落方位、物体影长(楼房间距)、物影方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等。我们遇到给出日照图的试题,无论试题如何设置设问,我们都可以按照日照图涉及的考点解答问题。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知识点的梳理记忆方法——根据地图记忆知识。当我们遵循一些相应的规律来理解记忆所学内容时,不仅记忆起来更轻松,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二、对问题展开灵活有效的分析
在遇到需要读图解析的问题时,我们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加以分析。对于不同的考查方式,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析,以提升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解答问题时,通常情况下是有一些解题规律和技巧可寻的。如选择题,可以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筛选选项,将那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剔除,缩小范围。如果是基于读图识图设置的主观题,则需要综合调动知识积累,采取多样化的问题分析技巧。我们要善于结合不同的问题类型,找到合适的解析方式,并且对问题做灵活有效的解答。
对问题进行灵活有效的分析有很多方法。在读题时要思维敏锐,准确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题眼”。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找:一找“主语”,确定试题考查的主题和答题方向;二找“定语”,锁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时刻的季节和地理空间;三找“连词”,明确要回答几个问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审题的基本要点。比如,可以将审题的一般流程汇总为如下几个步骤:①阅读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明确具体区域位置及相关地理要素;③观察分析各地理要素分布情况,明确具体的空间联系;④基于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答案。
三、加强自身读图、识图能力的锻炼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积累的理论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并且遇到的问题类型也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有效应对类型各异、难易不同的试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加强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地理图形,遇到地理图形时能够在快速读图的基础上有效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关键信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要能够结合图形内容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明确问题考查的要点,然后基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对问题进行解答。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做分析总结,在不断丰富的练习中强化自己的学科能力。
比如,学习完《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后,我们会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有所了解。在做课后练习时,我们会发现,解答与世界气候相关的习题通常都需要阅读各种典型的图像。结合这些习题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在不断深入练习、学习中归纳总结读图、识图的方法,并且找出一些快速解答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在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时,要分两步判断:一是利用气温曲线判断所处温度带,比如全年温差不大(曲线形状弯曲度较小),气温高(一般多在20度以上)的为热带;二是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雨类型。有了这两个基础判断后,再两者结合就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