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测风塔导管架群桩施工技术在外海海域的应用研究

2020-04-14陈进河杨浩淼吴加文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浪沉桩海域

陈进河,杨浩淼,李 智,吴加文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309)

海上风能资源储量巨大,世界各国正在纷纷发展海上风电产业[1-2]。我国海上风电规划总量超过8 000万kW,重点布局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开发前景广阔[3-4]。福建海域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海平面以上90 m高度处平均风速达8.5~10 m/s,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的测量与评估作为风电场开发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影响着整个风电场的经济效益[5]。因此,有必要在工程建设场地进行海上测风塔建设,获取准确的风资源数据,为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

长乐外海地处台湾海峡,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多为丘陵、海岸阶地地貌,局部有海沟,地形起伏大。场址区海况恶劣,常年盛行东北季风,风力时常超过6级,流速超过2 m/s,外海涌浪是近海的3~4倍、波浪有效波高是近海的1.5~3倍,且施工窗口期短,在每年10月至次年的4月,基本无施工窗口期[6],其余月份存在施工安全的窗口期,但不连续。长乐外海海域规划风电场址离岸距离超过25 km,水深超过40 m,在规划风电场址内建设测风塔,无成熟设计和施工经验可借鉴,施工难度极大。本文结合前期测风塔建设失败教训,总结长乐外海测风塔成功建设经验,以期为将来海上风电场的建设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为海上桩基施工提供参考。

1 前期测风塔建设分析

2017年4月,在长乐外海海域开展自立式测风塔建设,测风塔设计采用传统四桩导管架基础,即钢管桩+水上导管架基础,钢管桩长度为125 m、单根桩重为170 t,导管架高度为10 m,重量约200 t。在施工海域完成测风塔4根钢管桩沉桩作业和夹桩后,受风浪影响,船机被迫撤离作业现场,一段时间后,现场巡视发现、钢管桩发生倾倒破坏。

分析原因,一方面,外海海域波浪力作用强烈,成桩后桩顶若未约束自由摆动幅度可超过1 m。因桩顶临时夹桩措施失效,群桩未形成整体结构,造成单桩疲劳破坏。另一方面,作业船的船舶型深及吃水深度浅,抗涌浪能力弱,在外海海域无法形成连续施工作业。综上,近海区域海上风电、桥梁等设计和施工技术经验,无法照搬至外海海域海上风电建设,需要加强对深远海的认识,进行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的探讨与论证。

2 项目概况

2.1 新建测风塔位置

新建海上测风塔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东南方外海海域,离岸距离为29.5 km,水深超过40 m,测风塔位置见图1。

图1 测风塔位置示意

2.2 水文地质条件

2.2.1地质条件

勘察报告显示,场址泥面高程为-37.9 m,地貌类型为丘陵海岸地貌,场区覆盖层厚度为85 m,主要以粘性土、砂土为主,浅部埋深22 m范围内均为淤泥质土及淤泥混砂,呈流动~流塑状。勘察期间测风塔位置水深在41~44 m范围内。

2.2.2水文条件

海洋水文资料,采用工程附近区域平潭海洋站的相关资料。

1) 气象

福建沿海总体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风向以北风或偏北风为主,平均风力达5级左右;夏季风向以南风或偏南风为主,平均风力3级。夏、秋季台风多发,沿海地区地形复杂,风况变化大,最大风速一般在24 ~40 m/s左右,当台风登陆或过境时,极大风速可达60 m/s以上。

2) 潮汐

长乐外海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4.24 m。以1985国家高程为基准,极端高水位为4.56 m,极端低水位为-3.79 m。潮位基面关系见图2。

3) 风暴潮

根据福建沿海各潮位站实测潮位资料,将天文潮位和台风暴潮水位分离后得到各测站的台风暴潮增水情况,最大增水幅度达2.5 m以上,增幅大于1 m的经常出现。

图2 潮位基面关系示意

4) 潮流

受正规半日潮影响,本工程海域潮流为往复流。受海流、季节风、地形影响,潮流显得比较复杂。潮流可能最大流速为89 cm/s,流向为300°。

5) 波浪

施工海域海浪大,全年有效波高平均值为1.09 m,最大值为5.51 m。全年以风浪和涌浪兼有的混合浪居多,年频率达86%,其中,以涌浪为主的波形占63%,以风浪为主的波形占6%,风浪和涌浪同高分不清主次的占17%,单一风浪的情况不多,年频率占13%;单一涌浪更为少见,年频率不足1%。秋冬春三季以涌浪为主,夏季以单一风浪为主。

2.2.3施工期间实测数据

2019年6月2日至6月10日基础施工期间,利用作业船的探测设备,对施工海域的水文气象进行监测。施工期间最大流速超过1.5 m/s,平均潮差为4.8 m,涌浪无规律可循。水下作业过程中发现,施工海域随水深不同呈多层旋转流,海底流速大。利用工作母船的测风仪,对距海面高度30 m处的风速风向进行实时测量,每4 h读取1次数据。此外,通过作业船的水深探测仪对水深实时测量,每1 h读取1次数据。实测风速、风向及水深数据见表1。

表1 施工期间实测水文数据

由实测数据可知,施工海域流速、潮差均大于平潭海洋站的测量数据,且风速、风向波动较大。此外,作业期间发现施工海域涨潮期或退潮期,常出现海面风浪大但海底涌流小,或海面风浪小但海底涌流大的状况,仅平潮期风浪流条件相对均衡,适合开展水下作业。但平潮期持续时间短、时间间隔长,对施工效率影响大;由于水下存在多层旋转流,给水下定位测量控制和潜水员水下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3 测风塔基础形式选择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基础形式主要有桩基础、重力式基础、桶形基础、漂浮式基础等[7-9],不同的基础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水深(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基础结构形式适用水深范围

坐底式导管架基础结构水平刚度大、稳定性好、施工便利、适于水深较深的海域[10]。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水深情况、施工难易程度及前期测风塔设计施工经验,选择外侧打桩的坐底式导管架基础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外侧打桩的坐底式导管架基础示意

外侧打桩方案通过导管架自身的柱套筒定位,无需设置水下打桩定位架,且桩长较短,无需接桩。但海上窗口期有限,施工海域波浪较大,导管架自稳存在一定风险,且部分工序需水下作业,如水下送桩、水下灌浆。

新建海上测风塔基础结构采用四桩导管架,钢管桩直径为1.6 m,长度为73.9 m,重量为80 t/根,合计为320 t;导管架底部尺寸为22.7 m×22.7 m,上部平台为10.2 m×10.2 m,高度为50.9 m,重量为380 t;钢管桩与导管架连接段采用灌浆连接。

4 四桩导管架基础施工技术

4.1 施工准备

测风塔施工的各项工序均需考虑外海海域的大风、大雾、海浪等条件,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包括适合测风塔施工时段的调查、施工设备资源的投入、施工工艺的确定、对现场施工环境的认识等。

4.1.1浮吊船抛锚就位

工作母船利用DGPS设备,在测风塔建设位置附近进行抛锚就位,同时根据现场海流方向及风向情况进行船位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工作母船抛锚位置示意

4.1.2船机设备

导管架基础施工船舶设备包括工作母船为1700T全回转浮吊船“德瀛”,抛锚船为“北海救131”,拖船为“东海救131”,运输驳船为“振新8”,警戒船为“新港拖6”。

浮吊船总长为115 m、型宽为45 m、型深为9 m、满载吃水10 m,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浮吊船主钩起吊能力1 700 t,副钩起吊能力200 t,起吊高度超过80 m,满足此次吊装作业。

4.2 基础施工流程

浮吊船抛锚就位→地貌调查→导管架定位安装→钢管桩沉桩→水下灌浆→完成测风塔基础安装。钢管桩采用液压锤击法沉桩。

4.3 桩基施工工艺

4.3.1导管架沉放

导管架安装流程:运输驳船靠泊工作母船→主钩连接导管架顶部平台吊耳→拆除运输固定工装→导管架起吊悬空→驳船驶出→导管架下沉→导管架坐底→施工测量→解钩。

导管架6月4日07:00起吊,11:50坐底完成,整个安装过程历时近5 h。导管架下沉过程中,利用工作船自带的定位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导管架中心位置和结构自身姿态。安装完成经过测量,导管架定位中心距、方位角及导管架自身的水平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如图5所示)。

图5 导管架完成坐底示意

4.3.2钢管桩施工

施工流程:运输驳船靠泊工作母船→吊桩→钢管桩反正→定位插桩→潜水员下水辅助插桩→钢管桩套入导管架套筒→解钩→插对角桩→锤击沉桩→至设计标高后停锤→沉桩结束→进行剩余钢管桩插桩沉桩作业。施工区域风浪较大,为防止导管架及钢管桩倾覆,采取先对角插桩后沉桩,再进行剩余2根钢管桩插桩沉桩作业,即1#桩插桩→3#桩插桩→1#桩沉桩→3#桩沉桩→4#桩插桩→2#桩插桩→4#桩沉桩→2#桩沉桩,其中桩位编号见图4。

6月4日18:40进行1#桩插桩,6月6日05:50 钢管桩沉桩全部完成,沉桩数据见表3所示。因水下定位插桩采取潜水员水下引导的方式,受风浪条件影响,潜水员只能在风浪流相对均衡的平潮期内下水作业,若在平潮期内未能完成引导定位工作,只能等待下一个平潮期,极大增加了现场水下定位工作的难度,此次沉桩过程历时35 h。

表3 打桩过程情况记录

4.3.3连接段灌浆施工

施工流程:搅拌平台搭建→水下灌浆管、灌浆封隔器气管连接→灌浆封隔器充气密封→泵送灌浆料→水下检查灌浆料溢出→水下灌浆管、封浆器气管拆除。

6月8日09:15第1根桩开始灌浆,09:55完成灌浆。6月10日10:20第4根桩开始灌浆,10:58完成灌浆,每根桩的灌浆数据见表4。

表4 灌浆过程情况记录

施工过程中发现,灌浆封堵及水下灌浆是灌浆连接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方面,在桩靴内预埋灌浆封隔器,通过充气来封堵钢管桩与桩靴空隙,若封堵不严将导致灌浆料流失;另一方面,水下灌浆质量控制难度极大,只能通过潜水员下水查看灌浆料是否溢出的方式来检测。受水下作业时机的限制,此次灌浆施工历时约50 h。

5 结语

针对外海海域开发建设海上测风塔缺乏成熟施工经验的问题,总结长乐外海海上测风塔基础施工经验,探讨外侧打桩四桩导管架基础在外海海域的施工工艺,得到如下结论:

外海的施工窗口期极短,且不连续,加大施工设备资源投入,尤其是船机设备,提高抗风浪能力,可适当延长施工窗口期,保证施工方案可靠、安全实施。

外海海域仅平潮期风浪流条件相对均衡,适合开展水下作业。但平潮期时间短暂,且时间间隔较长,对外海施工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水下作业。

猜你喜欢

风浪沉桩海域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遗落海域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房建工程混凝土预制管桩静压沉桩施工技术
不怕风浪的小船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贯入效率模型试验
East Side Story
自动沉桩技术在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