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类分析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14徐层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类潜势英语口语

徐层珍,许 多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0 引言

英语口语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偏弱, 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观意识和自信心不强; 二是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语篇中的词汇、 语法识别及句式的选择,重视语音、语调的训练,辅之大量的句型操练, 而相对忽视语篇的整体结构布局和语境对于理解语篇的作用。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大多数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篇章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当学生被要求就某一主题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 往往出现思路不清晰、表述内容空洞、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过渡等问题。换言之,大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1]。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拟以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 从篇章分析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寻求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1.1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语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目前, 学者们对于语类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马丁[2]把语类置于文化的层次,认为语类是观念形态的体现,并将语类定义为“特定文化成员的说话者所从事的分阶段的、以目标为取向的、有意图的活动”,诸如买卖图书、闲谈、约会、辩论等。 哈孟德[3]则把在文化中形成的通过语言做事的方式称作语类。哈桑[4]认为语类即为“语篇的类型”,认为语篇的语类结构也是一种意义结构,他结合语篇的功能,提出了一个分析典型语篇语类的理论框架, 即语类结构潜势(GSP: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点:(1)语言是体现某种社会文化意义潜势的符号系统;(2)意义潜势的选择受语篇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制约, 语篇的情景语境由语场(话语范围)、语旨(话语基调)和语式(话语方式)组成,这三个变量共同制约着语篇独特的“语境配置”(CC: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和语言选择,即语域;(3)每个语类都具有一个特殊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即语类结构潜势,语境配置可以用来预测语篇的语类结构,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成分以及重复成分,其结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4)语类由语篇的必要成分及其排列次序决定, 可选成分不改变语类的属性,但是可以体现同一语类的多样性。 哈桑[4]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突显了语篇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受到许多语言学者和英语教育者的重视, 并被广泛应用到英语写作、阅读、学术英语等语言教学实践领域。 如,杨才英和宫齐[5]探讨了以语类为基础,构建以意义为核心的二语写作教学框架, 提出了基于意义写作的课堂教学原则和步骤;张秀霞[6]把语类分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认为语类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余欢和肖锐[7]从语类理论的视角, 分析教材篇章的语类纲要结构和词汇密度, 提出了基于语类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主题设计。

1.2 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引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人们的交际活动依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可以分为介绍、咨询、面试、叙述、人物、说明、解释、议论等各种不同的语类,每种语类都有一定的交际目的, 涵盖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一些步骤和规约,具有程式化特征,可以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其相关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能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未来的职业导向出发, 选择一些目的明确和结构相对稳定的口语语类为切入点, 借鉴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加以分析,将某些常见的语类体例作为固定模式加以研习, 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些语篇的基本模式, 提高他们的语篇意识以及对语篇结构的预测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将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8-10],但是聚焦语类分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例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尝试以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 通过实例分析,寻求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2 基于语类分析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基于语类分析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成果法和过程法。 成果法强调教师通过对现有语类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涉及的语类,而过程法则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已学语类的基础上,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触类旁通,自主分析新的语类结构和语言运用规则。 在现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创设真实情景的有利条件,借助视觉化手段训练学生基于语类分析的口语能力,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以自我介绍语类为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类分析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 第一阶段:运用成果法

教学过程可分为“确定话题—范例分析—仿例训练—课堂展示”四个步骤。

2.1.1 确定话题由教师设置话题场景、交流主题和交流对象等。话题场景:第一次上课,认识新同学。

交流主题:自我介绍。

交流对象:同班同学和授课教师。

这样的设计涵盖了话题的三个语境变量:语场——认识新同学;语旨——师生关系;语式——面对面的交流。 同时,也确定了这一话题的语境配置,即用非正式的英语口语形式介绍自己。 话题场景的建立为后续的语类必要成分、 可选成分分析及其排列顺序和语篇的结构潜势预测等奠定了基础。

2.1.2 范例分析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 让学生观看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生活英语听说》第一单元“You Say, I say”视频。 视频生动地呈现了七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清华大学相互认识时的自我介绍, 我们选其中一位有代表性的自我介绍作为范例, 指导学生分析其口语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和语言运用特征。

范例1:

Hello, everyone. I’m Mark Bonville. I come from Forg Bragg , North Carolina. I like shooting and running, biking and hiking. My major is Chinese. I come from a family with five. I have one elder brother and one elder sister. My brother is a biology major, and my sister is a nurse major. I also have a dog. On weekends I like going swimming during summer and during winter I just stay at home.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1)该语篇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交际目的,应包含哪些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其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是什么? (3)交际双方是什么关系? 依据双方的关系,应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意义? (4) 文化语境如何制约语言的意义潜势选择? 基于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该语篇的交际目的是认识新同学, 必要语义成分包含问候语、姓名、籍贯、专业、爱好,可选语义成分包含家人、宠物等,其语类结构潜势可以概括为:问候(∧姓名∧籍贯∧专业∧(家人∧宠物)∧爱好。交际双方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日常非正式的交流,宜选择简单易懂的小句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由于年龄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是私密信息, 所以自我介绍中一般不涉及此项,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人把宠物也作为自我介绍的一个内容, 这两点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2.1.3 仿例训练

基于以上分析, 学生掌握了日常交流中自我介绍的语篇结构和语言运用特征。让学生仿照范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创自我介绍的口语语篇, 学生分小组练习,应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程度。

2.1.4 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 其他同学要从表达的目的、语类结构潜势、语义结构、语言形式选择等方面对其做出评价。 最后, 教师择优录制视频,共享到班级微信群,供大家学习欣赏。

2.2 第二阶段,采用过程法

教学过程包括同类语篇的比较分析和创作新语篇。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同类语篇”,通过话题的对比让学生接触更多同类语料, 认识语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能运用语类分析的方法对语篇不同的交际情景做出评判,构建更为丰富的新语篇。

2.2.1 同类语篇的比较分析

教师设置自我介绍语类的第二个场景:“求职面试时,向面试官介绍自己”。仍然是自我介绍,语类结构基本相同,但交流的目的和对象发生了变化,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认可,获得工作机会,交流的对象是面试官。因此,要运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形式表达意义,以求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2.2 学生自创口语新语篇

结合第一阶段学习的语类基本知识及其分析过程, 学生创作符合语境要求的新语篇, 如范例2 所示。

范例2:

Good morning, Miss Wang. My name is Chen Bo. I’m a senior student from SZIIT. I expect to graduate this summer. My major is business English. I have passed CET 6 at college. I am good at oral English and ca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quite well. During the probationary period last year, I am (was)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of the exhibition of the company’s products at the Canton Fair held in Guangzhou and I learned a lot from the experience. I think my major and my experience qualify me for the position as a sale manager. I hope I can gain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for your company.

在范例2 中,学生除了问候、姓名、专业的介绍外,还根据交流目的和交流对象,增加了语言能力和实习经历的介绍, 结尾句明确表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在语言形式运用方面,根据语境的需要,运用了相对比较正式的言辞和语句。 整个语篇的语义结构比较完整,语言表述切合语境。 但是,学生在表达中存在少量的语法错误(见划线部分),需要在以后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改进和提高。

3 教学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

本教学实验的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实验时长为一个学期。实验组共40 人,对照组共39 人。对照组只进行普通的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不涉及语类概念和分析。

3.2 研究内容

根据由简到繁、由生活到职场的原则,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 本研究重点选择了8 种语类及其子语类作为研究内容,即人物描述、物品描述、故事叙述、节日介绍、观点陈述、旅游见闻、求职面试、致辞等。这8 种语类及其子语类在日常生活和未来职场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能激发学生把英语口语学习和日常生活以及未来的职场话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英语口语前测和后测试卷。测试的题目参照最新的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题型中的个人陈述部分进行设计。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准备的5 个话题中随机抽取一个话题, 准备一分钟后围绕该话题进行一分钟的口头陈述, 教师用录音笔对学生的口头陈述进行录音。然后,由两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试成绩评定, 取两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评分标准参照大学英语四级口试要求,从语言准确性、话语范围、语言长度、语篇连贯性、 语言灵活性和适切性等6 个维度进行评价。

3.4 教学效果分析与讨论

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和后测英语口语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平均成绩,然后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4.1 教学效果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英语口语成绩及其增长幅度如表1 所示。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两组的英语口语后测总成绩均比前测成绩高。 实验组英语口语后测平均成绩比前测成绩增加了7.2 分, 对照组的英语口语后测平均成绩也比前测成绩增加了3.5 分。 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成绩增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对两组前测和后测的平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 其方法是:运用SPSS 软件,按照软件提示进行设置并输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分增幅相关数据, 导出独立样本T 检验的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根据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F 表示方差检验的值,sig 表示方差的差异显著水平。 当sig 的值大于0.05 时, 表明两个样本没有差异; 当sig 值小于0.05时,表明两个样本的方差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2 中可见,sig 的值是.000,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也表明语类分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口语前测和后测的成绩分布表Tab.1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and matched group before and after spoken English test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口语前测和后测平均成绩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Tab.2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and matched group before and after spoken English test of independent sample T

3.4.2 结果讨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语类分析的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其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即语篇主题表达、语言运用、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语篇主题表达方面: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紧扣语篇主题和深化主题表达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在口语测试过程中,实验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语篇的结构, 围绕主题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思路较为清晰,表述条理清楚;对照组的很多学生则相反,语篇结构凌乱,主题不明确,甚至偏离主题。 分析其原因,基于语类分析的教学方法注重从语篇角度组织语言教学,对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交际目的和社会意义功能进行分析,探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类结构的制约,使学生意识到语篇的产生是语言建构和社会意义建构相结合的产物, 从而帮助学生对语篇做出正确的理解,并创建合乎特定语类规制的语篇。

语言运用方面:在一分钟的口语测试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在话语范围、话语长度、灵活性、适切性以及口语表达的流畅度方面的表现均比对照组学生得分高。 实验组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主题和情景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表达语篇的功能意义,语篇结构完整,且口语表达更流畅。对照组的大多数学生不能连贯地表达思想,停顿次数较多,词汇语法选择要么错误较多、要么不切合语境。 究其原因,语类分析教学提升了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快速地提取话题要表达的目的, 分析其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和语言表达形式,构建语篇的结构框架。参加实验的学生掌握了某些典型语篇开头、 发展过程、结束的构建机制,因此在口语表达时显得更为流畅,表达语篇意义也更完整。

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首先,语类分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类分析教学引导学生从学习初期就开始构建整体学习观,倡导在语类框架结构提炼的基础上合作学习解读语篇,从师生共同分析范例、合创语篇到自创语篇,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和拓展思维的过程。其次,语类分析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学生从语类分析入手, 掌握一定语篇的结构潜势和语言运用形式,最终运用语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起运用英语自如表达思想的自信心。通过对不同语类分析比较,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类分析方法和语篇结构的规律,从而能够独立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自主学习,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能够解读更多不同的语类, 促进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语类的概念及其理论已经引起了外语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本研究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构建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并在教学中开展教学实验。教学结果表明, 依据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设计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语言运用的意识。

猜你喜欢

语类潜势英语口语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临涣选煤厂浮选效果评价与尾煤再选潜势分析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
《语类特征
——语类范畴生成理论》评介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