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凯里市地质灾害基于GIS的危险性区划评价

2020-04-14

山西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凯里市斜坡危险性

宋 荣 君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一地质大队,贵州 凯里 556000)

1 概述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中东部,其地理坐标东经:107°41′~107°12′,北纬26°00′~26°49′,国土面积1 572.95 km2。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随着日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强烈的破坏,也对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凯里市地理情况、区域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以往地质灾害的调研成果,经合理选取评价因子,建立研究体系,以此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区划评价[1]。

2 地质灾害类型

2018年,通过开展贵州省凯里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工作,详细调查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种地质灾害点共164处(《贵州省凯里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成果报告》)。据统计,滑坡117处,占总数的71.34%,崩塌23处,占总数的14.02%,地面塌陷7处,占总数的4.27%,不稳定斜坡11处,占总数的6.71%,泥石流6处,占总数的3.66%。由表1可知,滑坡是研究区发育最多的地质灾害,而泥石流是研究区发育最少的地质灾害。

凯里市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见表1。

表1 凯里市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

凯里市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点数量较少,难以对其共性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三类进行评价。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

3.1 高程

研究区高程为501.3 m~1 355.2 m,根据凯里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斜坡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于800 m~1 000 m的高程范围内。地质灾害与高程的关系为:高程越高,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就越密集。根据统计结果,分布在800 m以下的地质灾害点为3.72%,分布在800 m~900 m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点为31.35%,分布在900 m~1 000 m的地质灾害点为59.56%,分布在1 000 m以上的地质灾害点为5.82%。运用自然断点法对高程进行重分类,临界值分别为800,900与1 000,见图1。

因此,本文对高程的分级为:高程小于800 m的为1级;高程800 m~900 m为2级;高程900 m~1 000 m为3级;大于1 000 m为4级。

3.2 坡度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与坡度的关系为:坡度越大,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就越密集。斜坡类地质灾害(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18°~25°斜坡上,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3.29%;发育于0°~10°的斜坡占地质灾害总数10.36%,发育于10°~18°的斜坡上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8.38%;大于25°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7.97%,见图2。

因此,本文对坡度的分级为:临界值分别为10,18与25。其中,坡度小于10°的为1级;坡度10°~18°为2级;坡度18°~25°为3级;坡度大于25°为4级。

3.3 坡向

根据调查结果,对坡度进行分类,临界值分别为90°,180°与270°。其中,坡向大于270°为1级,坡向180°~270°为2级,坡向90°~180°为3级,坡向小于90°的为4级,见图3。

3.4 岩性

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通过前文分析,对岩性的划分为:硬质岩类为1级,软硬相间岩类为2级,软质岩类为3级,松散岩类为4级,见图4。

3.5 构造

据统计,凯里市地质灾害点在地质构造带上的分布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1.32%,且具有沿构造线带状分布特征。即:距离断裂越近,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就越密集。采用GIS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缓冲区分析,按照构造影响距离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等级,见图5。

具体划分标准为:与断裂距离为1 000 m以上为1级,与断层距离为600 m~1 000 m为2级,与断层距离为200 m~600 m为3级,与断层距离为200 m以内为4级。

3.6 水文

凯里市高位地质灾害分布主要沿渔洞河和重安江及支流两岸分布,受河流切割影响,岩体发育一条与河流平行的陡倾卸荷裂隙,且该裂缝贯通性及延伸性均好,受裂隙及岩层面切割,岩体易形成孤立块体,从而形成危岩。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与水文的关系为:距离河流越近,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就越密集。用GIS对河网进行缓存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具体划分标准为:与河流距离为600 m以上为1级,与河流距离为400 m~600 m为2级,与河流距离为200 m~400 m为3级,与河流距离在200 m以内为4级,见图6。

3.7 降雨

降雨量分级主要是指对研究区域年均降雨量统计数据的分级。本文采用GIS将插值后的降雨量数据根据自然断点法进行重分类,具体划分标准为: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 mm为1级,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 mm~1 200 mm内为2级,年平均降雨量在1 200 mm~1 400 mm内为3级,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 400 mm为4级,见图7。

选取因子应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因此,搜集了凯里市1∶20万地质图、凯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凯里市30 m分辨率DEM数据、凯里市2018年遥感数据,凯里市30年气象数据。并根据这些资料选取了评价因子。本文将凯里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分成4个等级。各评价因子等级划分见表2。

表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划分表

4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标准

本文选取的评价等级集合为U={u1,u2,u3},即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u1,u2和u3三个等级。其中,u1代表地质灾害危险性低等,u2代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u3代表地质灾害危险性高等。通过定性和定量手段分别得到8个因子的隶属度后,可建立隶属度矩阵进行计算[2]。相关参数见表3。

表3 评价因子参数

1)建立评价因子集合V={v1,v2,…,vm},本文评价因子集V={v1,v2,…,v8},其中,v1为高程;v2为坡度;v3为坡向;v4为岩组;v5为构造;v6为水文;v7为降雨;v8为人类活动。2)建立评价等级集合U={u1,u2,…,un},本文评价等级集合U={u1,u2,u3},其中,u1,u2,u3分别代表地质灾害危险性低、危险性中等、危险性高。3)确定指标权重向量A,权重值本文用AHP层次分析法已求得。4)确定评价因子隶属度,通过判断评价因子,得到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向量Ri=(ri1,ri2,…,rin),建立模糊矩阵R。5)计算综合评判向量:依据模糊运算B=A·R,依据隶属度最大原则作出评价。

5 危险性区划结果分析

结合AHP层次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凯里市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域划分为高危险性区、中危险性区和低危险性区三种级别,高危险性区分布在境内的东北部、中北部和南部,区域面积为421.23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6.78%;中危险性区分布在境内的北部及南部,区域面积为391.9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4.92%;低危险性区为凯里市境内除高、中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区域面积为759.73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8.30%,见图8。

5.1 高危险性区

该区分布在境内的东北部、中北部和南部,区域面积为421.23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6.78%。灾点密度0.247个/km2,威胁居民点1 736户7 720人,潜在经济损失19 430万元。高危险,危害性大。

本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表水系发育,呈枝状分布。主要出露二叠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地层,岩性有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岩、页岩、砂岩等,局部分布有煤层,按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主要为硬质岩类,其次为软质岩类。该区第四系残坡积层较薄,以溶蚀~侵蚀中低山地貌为主,地形切割深度较大。岩体表层风化较严重,结构破碎,该区新增多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

5.2 中危险性区

该区分布在境内的北部及南部,区域面积为391.9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4.92%。灾点密度0.077个/km2,威胁居民点244户1 009人,潜在经济损失2 450.00万元。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本区地质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有炉山断层、郭家坪断层、凯里断层、大塘断层、鱼洞向斜及旁海背斜等,主要出露白垩系、二叠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地层,其岩性有白云岩、灰岩、泥岩、页岩及砂岩等,煤炭资源丰富,按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主要为硬质岩类。该区第四系残坡积层较厚,以溶蚀~侵蚀中低山地貌为主。地形切割深度大,多见陡崖。地表水系较发育,侵蚀较为强烈。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5.3 低危险性区

该区为凯里市境内除高、中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区域面积为759.73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8.30%。灾点密度0.018个/km2,威胁居民点124户826人,潜在经济损失1 830.00万元。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本区构造较简单,以局部小断层为主。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娄山关群、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泥盆系望城坡组等。出露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按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主要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该区覆盖第四系残积层较薄,以碳酸盐岩溶蚀缓丘地貌为主,地形相对平缓。地表水系发育,呈枝状分布,河流侵蚀较强烈。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农耕。

6 结语

1)通过野外调查,总结出研究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5种,包括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164处,包括滑坡117处,占总数的71.34%,崩塌23处,占总数的14.02%,地面塌陷7处,占总数的4.27%,不稳定斜坡11处,占总数的6.71%,泥石流6处,占总数的3.66%。2)本文选取了坡度、坡向、高程、构造、岩性、水文等6个基础因子,降雨和人类活动2个诱发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其中,构造因子采用距断层距离来表达,水文情况采用距河网距离表达,人类活动采用人口密度来表达。通过量化各个评价因子,本文将各评价因子分为四个等级,并确定分级标准。3)结合AHP层次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凯里市区域的危险性分区结果。首先用AHP层次法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综合评判结果。通过该结果作出研究区危险性区划图。统计分析可知,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境内的东北部、中北部和南部,中危险性区域分布在境内的北部及西南部,其余区域为低危险性区域。从结果上看,凯里地区灾害点大多集中于高危险区域。

猜你喜欢

凯里市斜坡危险性
危险性感
一起汽车火灾调查与油品泄漏危险性分析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火红的日子
信仰的“斜坡”
贵州地区LTE网络的优化方法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绝不允许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