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0-04-14李彦清张和军韩雪俊李步社袁金锋
李彦清,张和军,黄 珍,韩雪俊,李步社,袁金锋
(1.广州市艾佩克养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00;2.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浦东 201302)
多年来,对于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作为母系的大白种猪,我国在遗传改良方面着手于其繁殖性能的选育提升[1],主要方向是选育出产仔数多、产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泌乳能力好、所产仔猪个体重大且均匀度好的优质种猪。BLUP育种中繁殖指数着重对其繁殖性状的产仔数、断奶至配种间隔及21日龄窝重进行了选择[2]。而实际生产中,除了着重选育的指标,还需要初生仔猪平均个体重、初生仔猪均匀度、母猪使用寿命以及抗病力等性状的提升,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母猪生产效率,使种猪养殖效益最大化。母猪繁殖性能受种猪质量、营养、饲养管理、环境因素及疫病等因素的影响[3-5],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6-8]。初配日龄过小会影响母猪生长发育及后期的繁殖成绩,过大则影响其性机能[9],且增加饲养成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华东某猪场2018—2019年期间淘汰的717头大白母猪繁殖数据为依据,分析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产仔数、初生窝重、所产仔猪平均个体重及仔猪均匀度、校正21日龄窝重及母猪使用寿命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挖掘大白母猪的适宜初配日龄,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初配日龄来辅助种猪选育及现场生产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试验群体来自华东某国家核心育种场的大白纯种母猪,分娩24 h内记录分娩数据、标记后裔仔猪个体信息并测定初生个体重,21日龄左右断奶并测定断奶窝重。选取2018—2019年期间淘汰,产仔数不少于4头,剔除空值和异常值后剩余的717头母猪2 167条完整的繁殖数据,23 710条后裔仔猪信息。
1.2 初配日龄划分
试验所选717头美系大白种猪后备日龄范围在208~301 d,依据样本数分布特征及现场数据分析需求,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划分为220 d及以下、221~240 d、241~260 d、260 d 以上共 4 个阶段分组,每个阶段相差20 d。
1.3 统计分析
采用KFnets猪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据,Excel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R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列出。其中数据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分别由R语言shapiro.test函数、bartlett.test函数、aov 函数和TukeyHSD函数实现。初生仔猪均匀度用同一窝内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CV=(SD/Mean)×100%,SD为同一窝仔猪初生重的标准差,Mean为同一窝仔猪初生重的平均值;窝内平均个体重为同一窝仔猪初生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配日龄对产仔数的影响
由表1可见,随着后备母猪初配日龄的增加,其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41~260 d初配日龄阶段达到最高,220 d及以下初配日龄阶段最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的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的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表1 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产仔数的影响
2.2 初配日龄对初生窝重及窝内平均个体重的影响
由表2可见,随着后备母猪初配日龄的增加,初生窝重大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21~240 d初配日龄阶段达到最大,241~260 d初配日龄阶段最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后备母猪初配日龄的增加,窝内平均个体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20 d及以下和221~240 d初配日龄阶段达到最大,显著高于 241~260 d阶段(P<0.05),220 d及以下、241~260 d和260 d以上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241~260 d和260 d以上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从初生窝重及窝内平均个体重的角度来看,综合饲养成本要求,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应控制在240 d及以下为宜。
表2 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初生窝重及窝内平均个体重的影响
2.3 初配日龄对初生仔猪均匀度的影响
由表3可见,CV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221~240 d阶段最小,仔猪均匀度最好,241~260 d阶段最大,仔猪均匀度最差。221~240 d阶段的CV显著小于241~260 d阶段(P<0.05),与220 d及以下、260 d以上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从仔猪均匀度方面考虑,初配日龄应控制在240 d及以下阶段。
表3 不同初配日龄对初生仔猪均匀度的影响
2.4 初配日龄对校正21日龄窝重及母猪使用寿命的影响
由表4可见,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校正21日龄窝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60 d以上阶段达到最大,241~260 d阶段最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的初配日龄对母猪的泌乳力无显著影响;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母猪平均使用胎数呈现递减趋势,220 d阶段使用胎数最长,显著高于241~260 d和260 d以上阶段(P<0.05),220 d及以下和221~240 d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较小日龄阶段配种的母猪,其使用寿命更长。
表4 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校正21日龄窝重及母猪使用寿命的影响
3 讨论
初配日龄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胡雄贵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美系种猪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均呈上升趋势,在274~294 d达到最高,而平均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在253~273日龄阶段达到最高[10]。王必强等的研究表明,300~329 d初配日龄阶段母猪的产活仔数达到最高,但与210~269 d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11]。 张元跃等的研究表明,270~299 d 阶段初配的母猪终生生产成绩最差,而210~239 d阶段终生生产成绩最好[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初配日龄阶段对美系大白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在241~260 d初配日龄阶段其产仔数最高,这与张元跃等的结论相一致,与王必强等的研究结果相近,但不同于胡雄贵等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初配日龄对初生窝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窝内平均个体重影响显著,240 d及以下初配日龄阶段窝内平均个体重高于以上阶段,可能是因为该阶段配种的后备母猪使用胎数较长,平均超过3胎。有研究表明仔猪窝内平均个体重随分娩胎次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1、2胎性能较差,在第3胎开始达到高峰[13-16],而本试验240 d以上阶段平均使用胎数未超过3胎,窝内平均个体重尚未达到顶峰,故相比240 d及以下阶段要低,这和胡雄贵等的结论不同。笔者认为在产仔数、初生窝重以及仔猪窝内平均个体重方面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试验种猪的生长环境及饲养管理方式存在差异,本研究配种的后备母猪集中在208~301 d日龄范围内,而王必强、胡雄贵等的研究中初配日龄跨度相对较大。
初生仔猪均匀度是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对猪场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均匀度对仔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死亡率、甚至后期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并且在批次化、规模化生产以及节约猪场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7-20]。刘小红等的研究显示,初配日龄低于239 d和高于300 d都会对仔猪均匀度造成一定的影响[21]。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初配日龄对仔猪均匀度有显著影响,初配日龄越小,其均匀度越好,240 d及以下阶段均匀度达最好,与刘小红等的研究存在部分差异,原因除样本及地域差别外,还可能因为本研究240 d以上阶段配种的母猪使用胎次较少,大多集中在1~2胎,1胎母猪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激素水平偏低[22],同时受2胎综合征的影响,导致其仔猪均匀度水平不高。
泌乳力和使用寿命是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母猪泌乳力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免疫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仔猪的断奶窝重[23-25]。本研究分别通过校正21日龄窝重及母猪使用胎数来体现母猪的泌乳力和使用寿命。关于不同初配日龄对母猪泌乳力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初配日龄在260 d以上时其后裔仔猪断奶窝重最大,母猪泌乳力最好,但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初配日龄对母猪泌乳力没有显著影响。郭洪洲等研究表明,初配日龄与初情日龄呈正相关[26],而初情期可影响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寿命[27-28]。刘德武等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母猪的初配日龄小于209 d时使用寿命较长,而240~269 d阶段的母猪容易发生繁殖疾病而过早淘汰[6]。王必强等的研究显示,初配日龄在 210~239 d、240~269 d 和 270~299 d 阶段,母猪使用胎数随日龄的增大呈减少的趋势[11]。简运华等研究表明,初配在240 d以下阶段时母猪使用年限显著低于以上阶段,且差异显著[2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母猪使用胎数呈现递减趋势,且240 d及以下阶段显著高于以上阶段,表明在合理范围内,美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越小,其使用寿命越长,这一结论和刘德武、王必强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和简运华等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究其原因可能和研究种猪的品种、管理水平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4 结论
综合本研究结果,初配日龄在240 d及以下阶段,其初生窝重、窝内平均个体重和校正21日龄窝重较大,仔猪均匀度好,产仔数相对较高。本试验初配日龄范围集中在208~301 d阶段,且208 d初配母猪只有1头,可忽略不计。因此可认为,210~240 d为美系大白母猪的适宜初配日龄,在此阶段进行后备母猪配种有助于对美系大白猪繁殖性能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