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2020-04-14王国强
王国强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当作物在田间收获时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或者作物在储存条件不当时可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1]。动物采食了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导致畜禽生长、繁殖、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引发疾病和死亡。目前已发现有300多种霉菌代谢产物会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动物和人类影响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伏马毒素B1(FB1)、T-2毒素等。
霉菌毒素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污染程度会因谷物种类、气候、地区而有所不同,为了解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笔者联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于2019年1—12月,共收集了来自河南、河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山西、山东、湖南、上海12个省市的样本693份,其中玉米样本408份、饲用豆粕样本18份、饲用麸皮样本186份、饲料样本81份。检测了其中对畜禽生产影响较大的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和T-2毒素5种霉菌毒素含量,以供业内参考。
1 样品概述
2019年1 —12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河南、河北、江西、山东、山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上海、湖南12省市的样本693份,其中饲用玉米样本408份、饲用豆粕样本18份、饲用麸皮样本186份、饲料样本81份。
2 采样
霉菌毒素广义上的检测,应该包括取样、制样和分析3步。由于霉菌毒素的污染具有极不均匀性分布而且在农产品中的存在是基于“μg/kg”水平,操作不当最终样品的检测值是不能完全代表最初样品的真正含量。在检测的取样、制样和分析3个步骤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其中,取样环节产生的误差最大,占总误差的85%以上,而制样与分析2个环节共占总误差的15%以下。因此为了减少误差,采用四分法取样,将样品磨粉,过筛网,然后混合,平铺成圆形,分成4等分,取相对的2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次分样重量要求。
3 仪器与试剂
粉碎机、水浴恒温振荡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加样枪、电脑、甲醇、试剂盒(一种霉菌毒素一个试剂盒)。
4 检测方法
次分样用相应的提取液提取毒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参见霉菌毒素检测试剂盒的标准操作程序。各霉菌毒素的检测限为:黄曲霉毒素B1: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20 μg/kg、呕吐毒素:125 μg/kg、伏马毒素 B1:0.75 mg/kg、T-2 毒素:25 μg/kg。
国标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10 μg/kg(引自GB 13078—2001)。
国标玉米赤霉烯酮允许量:≤500 μg/kg(引自GB 13078.2—2006)。国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允许量:≤1 000 μg/kg(引自 GB 13078.3—2007)。国标T-2毒素的允许量:≤1 000 μg/kg(引自 GB 21693—2008)。伏马毒素B1:到目前为止,各国对伏马毒素还没有一个广泛的限量标准。
5 检测结果
所有408个玉米样本、18个豆粕样本、186个麸皮样本、81个饲料样本都进行 AFB1、ZEN、DON、FB1和T-2毒素检测。
5.1 所有样品检测结果
从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来看,全部样品中的AFB1、ZEN、DON、FB1和 T-2 毒素都呈现高阳性率,表明这5种霉菌毒素在当前饲料及原料中的污染很普遍。693份样品中,没有同时低于5种霉菌毒素检测限的样品(所有样品均检测出霉菌毒素),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57份,占8.23%;检测到2种霉菌毒素的样品102份,占14.72%;检测到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534份占77.06%。
相对而言,饲料及原料中的AFB1、ZEN、DON、FB1和T-2毒素这5种毒素污染范围均较广。所有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见表1和表2。样品AFB1的阳性检出率达64.5%,AFB1中值为0.9 μg/kg,低于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ZEN的阳性检出率达55.84%,ZEN中值为34.6 μg/kg,低于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DON阳性检出率为96.54%,DON中值为766.5 μg/kg,低于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FB1阳性检出率为43.29%,FB1中值为 1 106.0 μg/kg;T-2毒素阳性检出率为60.54%,T-2毒素中值为38.5 μg/kg,低于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
表1 2019年所有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表2 2019年度全国部分地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阳性率
由表3可知,同比2018年、2017年全年霉菌毒素检测结果[2-4],2019年除AFB1和DON污染率有上升外,其余3种霉菌毒素均呈下降趋势,但DON毒素已高达95%以上的污染比率,这进一步证明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仍呈日趋严重走势。
表3 2019年全年所有样品霉菌毒素污染阳性率与2018年、2017年同比 %
5.2 玉米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所检玉米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玉米样品AFB1的阳性检出率为44.85%,低于2018年玉米全年平均检出率(46.27%);玉米样品ZEN的阳性检出率为40.44%,低于2018年玉米全年平均检出率(49.59%);玉米样品DON的阳性检出率为98.53%,高于2018年玉米全年平均检出率(97.51%);玉米样品FB1的阳性检出率为49.26%,低于2018年玉米全年平均检出率(74.69%);玉米样品T-2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53.85%,低于2018年玉米全年平均检出率(96.27%)。说明2019年全年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率较2018年有所下降(除DON外),污染情况仍然普遍。
表4 2019年玉米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5.3 豆粕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所检豆粕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豆粕样品AFB1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低于2018年豆粕全年平均检出率(100%);豆粕样品ZEN的阳性检出率为66.67%,低于2018年豆粕全年平均检出率(100%);豆粕样品DON的阳性检出率为50%,高于2018年豆粕全年平均检出率(21.05%);豆粕样品FB1的阳性检出率为66.67%,高于2018年豆粕全年平均检出率(0);豆粕样品T-2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66.67%,低于2018年豆粕全年平均检出率(100%)。2019年豆粕的DON和FB1污染率较2018年有所上升,其污染程度仍相对较低,所有豆粕样品阳性值均低于国家标准允许量,此结果与2016年、2017年、2018年检测结果均一致[2-4]。
表5 2019年豆粕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5.4 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所检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2019年麸皮样品AFB1的阳性检出率为95.16%,高于2018年麸皮全年平均检出率(81.45%);麸皮样品ZEN的阳性检出率为74.19%,低于2018年麸皮全年平均检出率(96.77%);麸皮样品DON的阳性检出率为100%,与2018年麸皮全年平均检出率(100%)持平,阳性样品中值 2 745.0 μg/kg低于2018 年(4 118.6 μg/kg);麸皮样品 FB1的阳性检出率为17.74%,低于2018年麸皮全年平均检出率(58.06%);麸皮样品T-2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70%,低于2018年麸皮全年平均检出率(100%)。说明2019年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污染率较2018年有所下降(除AFB1和DON外),污染情况仍然普遍,尤以DON污染最为严重(半数以上超过国标限量),此结果与2018年、2017年检测结果一致。
表6 2019年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5.5 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所检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见表7。由表7可见,2019年饲料样品AFB1的阳性检出率为88.89%,高于2018年饲料全年平均检出率(82.86%);饲料样品ZEN的阳性检出率为92.59%,低于2018年饲料全年平均检出率(97.71%);饲料样品DON的阳性检出率为92.59%,高于2018年饲料全年平均检出率(91.43%);饲料样品FB1的阳性检出率为74.07%,高于2018年全年平均检出率(64%);饲料样品T-2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70.37%,低于2018年全年平均检出率(100%)。说明2019年饲料样品污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其它饲料原料相比较,饲料中霉菌毒素均呈现高阳性率,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样品类型。分析其原因,饲料由各种原料加工混合而成,且其流通环节较多,因此在其加工、运输中会增加霉菌毒素生长繁殖,使得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明显高于单一饲料原料。
表7 2019年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6 讨论与结论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饲料及饲用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高达100%的饲料及原料已经受到霉菌毒素污染;且多种霉菌毒素在同一样本中共存现象很普遍,91.77%的饲料及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综合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霉菌毒素检测结果[2-4],呕吐毒素仍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类型,尤其是在麸皮中的污染状况,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污染率90%~100%,半数以上超出国标限量值);T-2毒素污染程度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从未出现超出国标限量的样本;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率较高,整体污染程度较低,有少数超出国标限量的毒素样本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率相对较低,主要在饲料样本中出现少数超出国标限量的样本;伏马毒素B1的污染率相对最低,主要在饲料和玉米及其制品中污染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2019年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与前几年相似,呈上升走势,且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依然普遍。养殖行业应加强对不同原料易感霉菌毒素的防控,以及对多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的高度重视,针对实际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