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集群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
——基于CNKI(2000-2018)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04-14副教授张晓燕副教授
胡 娟 副教授 张晓燕 副教授
(1、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 430068;2、兰州文理学院 兰州 730010)
引言
物流集群不仅是物流产业的核心基础,也是物流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学术界对物流集群的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物流需求的数量在逐步攀升,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物流集群的研究主题也在不断变迁。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国内物流集群的节点文献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国内物流集群研究发展脉络的梳理,探究我国物流集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为该领域的学者提供研究的基本视角。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简称CNKI)作为数据来源。具体检索流程为: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中,将“主题”检索条件设定为“物流集群”,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期刊来源类型设定为“不限”,经过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843篇,检索操作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在剔除相关征文、会议通知等不相关研究主题后,共获得825篇有效文献,以此作为研究的有效分析样本,建立样本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CiteSpace软件(版本为2018年8月31日更新的5.3.R4)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这款软件能将海量的文献数据,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将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分布、进展、前沿等以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可视化语言呈现出来。
物流集群研究基本情况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2000-2018年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及变化
根据CNKI全文数据库统计出的文献数量,利用Excel绘制出物流集群研究发文数量时间分布图(见图1)。从数量阶段上来看,大体经历了研究荒漠(2000-2001年)、快速增长(2002-2012年)、平稳发展(2012年以后)三个阶段。
我国物流集群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在CNKI数据库中能检索到的最早文献是在2002年,且仅有1篇。在2002以前,物流集群文献数量为0,物流集群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自2002年之后,国内物流集群研究文献数量增幅明显,从最初的1篇,持续升温,达到2012年的峰值76篇,虽然在2007-2009期间偶有下降,但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物流集群已经逐步成为物流领域的研究热点;2013年至今,物流集群的研究趋于成熟,文献数量逐步减缓,但基本维持在60篇左右(由于统计截止时间是2018年11月,因此无法得知2018年的发文总量,在此不做考虑),这说明国内物流集群的研究已经趋于常态化。
图1 物流集群文献数量时间分布
(二)作者和核心机构
将CiteSpace中的“Node Type”设置为“Institution” 和 “Author”,“Top N”的值设定为“30”,其他设置为默认,经过相关图谱参数的修剪,得到比较理想的合作机构和合作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发文数量靠前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位:武汉大学的海峰教授、天津科技大学的慕静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的欧国立教授和薛辉,河海大学的南岚以及福州大学的黄章树教授,由此可见,这几位学者是目前我国物流集群研究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人物。图2显示,物流集群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一般来说,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和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所在单位基本一致。
图2中的节点代表各个研究机构,图谱中大部分节点是孤立的,节点之间缺乏联系。这说明我国物流集群研究领域中,各个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甚少,尚未建立起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平台,这与国际流行的合作研究和合著论文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在我国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物流集群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背景下,如何打破各自为政的研究僵局,将碎片化的学术孤岛联合起来,摒弃自说自话的封闭性局限,加强各个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是物流集群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流集群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物流集群的研究热点
本文借助CiteSpace对物流集群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把握物流集群的研究热点及其动向。将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转换处理,设置时间分析跨度为“2000-2018年”,时间切片选择“1”,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s”,采用“PathFinder”算法,其它设置为默认,运行CiteSpace 软件,绘制出国内物流集群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物流集群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联系非常紧密,较为集中,围绕节点较大的“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集群”关键词展开。以“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集群”这些关键词为核心,延伸出许多连线,将表征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关键词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物流集群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2 物流集群研究机构与合作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图3 物流集群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 物流集群关键词聚类标签图谱
在图3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和联系强度,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通过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得出物流集群研究的9组聚类簇(见图4),这9个聚类标签显示了统计期间学者对物流集群领域的研究重点。在物流集群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在“Clusters”菜单栏中选择“Summarization of Clusters”,得到物流集群关键词网络聚类表(见表1)。
表1 物流集群关键词网络聚类表
表2 物流集群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根据物流集群研究的聚类图谱和关键词聚类表,可以得出物流集群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较为集中,研究视角相对分散,年代差异明显”的特征,研究热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集群主体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0物流产业集群、#3物流园区、#4物流集群、#7物流企业。在标识词中,#0物流产业集群与#4物流集群是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其内涵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从聚类子簇来看,对物流集群和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物流集群的服务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以及构建模型,对物流集群的服务创新内涵、服务创新机理以及服务创新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3物流园区、#7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集群的运作主体,其研究主要聚焦在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支撑方面。利用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等相关理论,提高集群内部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物流集群的竞争力,高效地发挥其附属性、伴生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区域的物流需求,在服务于其他产业集群的同时,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横向一体化。
物流集群运作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6纺织产业集群、 #8物流模式。从聚类子簇来看,主要聚焦于物流集群的运作。结合全球产业链和区域经济理论,构建物流集群服务的创新模式和运作模式,提升集群的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更好的服务全球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集群协作共赢。
物流集群的交叉理论研究。共现标识词为: #1产业集群、#2物流、#5物流业。从聚类子簇来看,运用产业集群及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供应链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共生理论、钻石模型、主成份分析对物流集群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探讨,探寻物流集群的升级模式、路径,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供应链,推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物流集群研究动态路径分析
将825篇文献数据输入到CiteSpace软件中,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s”,术语类型设置为“Burst terms”,运行软件,结果以“Timezone”的方式呈现,在此基础上,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2),探测到物流集群研究领域的9个突显词。如表2所示,结合前文中的相关知识图谱,可以将国内物流集群研究前沿主题及其变迁过程归纳如下:
萌芽阶段。2002-2005年期间,是我国物流集群研究的萌芽期,这与我国这一时期物流业的发展特点是相契合的。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迎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同时,对物流业的规模化和运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企业和政府所重视。物流企业的实力逐步壮大,但此阶段主要还是以单一的“点”“线”为基础,以物流企业为单位,各自为政的分散运作,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物流集群。这一时期,物流集群的研究文献较少,但是国家蓬勃发展的工业制造业客观上又需要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支持。因此,在当时的情境下,物流产业集聚、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构建、集群物流外包运作这些有关物流企业集聚、物流节点构建的必要性等主题成为物流集群的主要研究前沿。
发展阶段。2006-2012年是我国物流集群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国家政策对研究热点的导向十分明显。2005年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此来协调全国物流业的发展。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单独的一节,物流业第一次列入国家的规划纲要中,这是对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可。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物流集群的快速成长期,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物流企业散、小、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珠三角、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物流协同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已经基本形成了包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模式、不同特色物流服务企业的集群。因此,这一阶段物流集群的研究前沿也从原来的物流集群的个体-“物流企业”开始向集群的雏形-“物流节点”转变,从原来的集群建立的必要性和优势的研究转向集群建设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从原来基于辅助支持其他产业的建立初衷向物流集群对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的影响转变。与之对应,这一阶段的文献中,主要突显的关键词包括 “物流企业集群”、“现代物流”、“物流园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成熟阶段。2013年-至今是物流集群研究的成熟期, 这一阶段,国内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已建成世界领先的现代物流设施骨干网络,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社会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普遍提高,大规模供应链平台得以建立。在党的十八大改革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下,国内形成的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整合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构成了完整的产业升级和发展过程。这一时期的物流业也由单一“点”“线”为主的分散经营转向以“网”“链”为主的整合运作,由以资源、功能为基础的物流服务走向一体化、集成的物流服务,客观上更需要集结各种类型物流企业以及一体化物流功能的物流集群的支持,物流集群的研究热度显著增强。前两个阶段对于物流集群的概念还没有统一,一直在“物流产业集群”和“物流企业集群”两个概念中徘徊,在这一阶段,“物流集群”正式登场,这也意味着学术界对物流集群概念的统一。与前两阶段不同,第三阶段更注重物流集群自身的发展,聚焦物流集群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以及物流集群对整个物流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研究的重心也由原来物流集群的构建、优势,转变为物流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物流集群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支撑。相应的这一阶段主要突显的关键词是“物流集群”、“物流业”、“港口物流”。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物流集群研究文献知识图谱的绘制以及研究维度的分析,对于2000-2018年近20年来物流集群的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发文量来看,物流集群的研究大体经历了研究荒漠(2000-2001年)、快速增长(2002-2012年)、平稳发展(2012年以后)三个阶段;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来看,高校是物流集群研究的主要阵营,但各个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甚少,尚未建立起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平台,如何打破各自为政的研究格局,加强各个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是物流集群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研究热点来看,物流集群主要聚焦于集群主体、集群运作、交叉理论方面,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较为集中,研究视角相对分散,年代差异明显”的特征;从研究前沿动态来看,物流集群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以及成熟的阶段,研究路径也从初始的物流集群的个体-“物流企业”向集群的雏形-“物流节点”转变,由各自为政的单一“点”“线”为基础的分散运作向以“网”“链”为基础的集成运作转变,由关注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外部效应向物流集群内部和外部协作关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