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西蕉山晋商王家
2020-04-13崔莉英
崔莉英
山环水绕、古意盎然的广灵县西蕉山村是一处静谧之所,古堡堡墙残存,堡子以古戏台为中心,成片的古民居位于村子西北隅,那些深宅大院门楼耸峙,甬道幽长,照壁精美,院落对称,弥漫着古朴典雅的气息,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和穿越时空的错觉。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雕花木柁头雕饰繁复,院子里各种雕花窗棂图案精美,看得出起屋的房主人对于房屋格调的讲究, 宅子里每个细节都流露出了雍容的气质。现存的有里外套院,也有单门独院型的,这些老宅大多为村中王氏先祖的旧居,这个古堡内的大院以有着二层更楼的院落群最为典型,当然相较于山西众多的晋商大院,这个村庄的王氏大院更像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
迈过一个斑驳的大门,入眼的是一条悠长的南北走向的巷子,迎面是一块砖雕照壁镶嵌在正南方那个院落的墙上,巷子半中间西侧有一处深宅大院,上房、下房、厢房一应俱全,旧窗棂保存完好。过了照壁向左转又是一条细长的巷子,这个巷子为东西走向,巷子尽头是一个条形的二层楼,楼房门朝西,二楼有三扇窗,这个二层阁楼是个打更楼,屋内有上楼的木梯,站在更楼上可俯瞰大门内的三套大院。与更楼相连的是一南一北两处大宅院,门楼几乎相对,坐北朝南的大院大门方形的门簪上雕有“存仁”二字,大院上房两侧的山墙上有立式黑白山水壁画,虽然用笔不多,但却很有意境,看得出屋主人的对于生活的追求。大院入眼的是上房三间,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上房山墙两侧各有一砖碹拱形小门,对称的两个小门是东西厢房的必经之门。推开砖碹小门,却是一个眼花缭乱的雕花世界,小门里仅一间耳房,却有四扇图案精美的屏风门,屏风门上雕着鹤鹿同春的木雕窗花,耳房的对面还有一装饰精美的砖雕照壁,这一切虽然陈旧却释放着无法磨蚀的光泽。一个大门内,两条细巷子连着三个院落还有一处独立的更楼,这样的大院在晋北是不多见的,行走在青砖铺地的巷子里,可以感受到大院往昔的繁华与铺排,老宅大院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光阴和故事,承载了几代人的创业史,只是如今弥漫着沧桑和颓废。
村里王成禄的宅院,与那个带着更楼的大院群落相比略为单薄些,上房五间,院里还留有一口老旧水井,厢房、下房已经不存在了。王成禄保存着完整的王氏家谱,记录着西蕉山村王氏家族的过往。修家谱时间是清嘉庆年间,还有清光绪年补录重修的,第一卷写着王姓始祖为王彦成和王彦海,明代由洪洞县迁居广灵城东北西蕉山村。明洪武年間,朝廷下令以洪洞大槐树为中心聚集众多的本地人四处迁移,身在平阳的王家兄弟两人被迁移到了西蕉山村安家,并分到了一头牛一张犁开始了新的耕作生活。王氏家谱是“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段历史传说最好的实证。在王成禄祖太爷的时代,已经到了清朝咸丰年间,晋北的商人们选择走西口或者闯天津讨生活。王成禄的祖太爷王廷祯在天津落脚做绸布生意,后来还开有自己的字号铺,发迹后回家乡盖下了很气派的院落。王成禄的祖爷爷王藻虞在那个大院里度过了少年时光,读书中举后,还做过怀仁县县令。他的爷爷在京绥铁路文书科就职,王成禄的父亲少时在北京上学,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也在铁路部门工作并娶了老北京官宦人家的姑娘为妻,王成禄的姥爷在民国的外交部供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城战火连天,王成禄父母选择回到了西蕉山村,寂寞的老屋又迎回了新主人,其父母偕隐故里,喝茶、焚香、临帖,在老屋内一直相守到终老。王成禄兄弟三人均在老家长大,现在也只有耄耋之年的王成禄还守着那个老院子,保存着祖上的家谱,回忆着过往的岁月。那个有着更楼的大院老主人叫王莨昭,和王成禄祖太爷王廷祯为同辈,当年是和王廷祯结伴闯荡天津做绸布生意的,后来在村里建起了布局庞大的大宅院群落,以便叶落归根。其子王兆奎也在天津做生意,他们父子应该是村子里那些背井离乡的游子中走的最远、漂泊最久的商人,身在城市心在家乡,对故乡有着深深的思念和眷恋,因此才不遗余力的在家乡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处归宿,当然那些修建得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也是光宗耀祖的体现。王兆奎的儿子王凤鸣也在铁路部门任材料员,和王成禄的爷爷生活轨迹相同,但王凤鸣的后人大都选择了留在了北京,几代人过后,完全把西蕉山老家和祖上留下的老屋遗弃了,如今房屋易主,只有大院里那青砖筑砌的墙、飞檐翘角的屋、精雕细琢的窗、疏朗大气的壁画等等众多精美的细节在诉说着岁月沧桑,让人们凭栏想像那个大院里曾有的风景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