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个把种菜写进基因里的民族
2020-04-13beebee
作文君:中国人有多爱种菜?《舌尖上的中国1》的分集导演胡博说过一句话,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中国陪读家长,陪着孩子来到美国名校耶鲁大学,毅然决然把学校里的一块荒地开垦成了菜园,最后甚至得到了耶鲁官方的支持,“耶鲁菜园”因此得名。豆瓣上有个“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拥有接近500万的浏览量。
种菜已经成为老外最热爱的中国制造,他们发现,种菜其实不挑地点,种菜只挑人——如果某个地方有中国人,那一定就能种上菜。
在遥远的南极,一名来自中国的医生,做着同样朴实的事业。科考队外出时,这位无事可做的隨队医生,因为离菜棚最近就被打发去搞种植。没人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科考站会有菜棚,但在医生的努力下,在南极的游子都吃上了火锅。
即使到了太空,牢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也没丢掉种菜的传统。当中国首次在太空站种植出的生菜成活时,甚至有人称这标志着人类文明对宇宙的探索已经从开发转向了融合。
中国人到处种菜的情结让老外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中国人都爱种菜,还都会种菜。刚到中国的老外对这种体会更加深刻,他们不明白邻居的阳台上为什么总能长出菜。这在欧美国家都是专业人士才敢尝试的事情,但中国邻居看起来比农夫更专业。
在欧美国家,要吃到一口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只能去昂贵的大型超市,这是富人的奢侈,资本的陷阱。但拥有一个中国邻居,就是拥有整个社区的共产经济。“你总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富余的新鲜蔬果,这种产量我只在新闻里的农场里看到过。”这种让老外震惊的后院菜地,似乎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技能,仿佛天生的返祖现象,和即使在砖缝都能搞出白菜的能力,无不让老外感到敬佩。
曾有老外试图对中国人沉迷种菜的现象进行解释,但他们发现中国人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就能让种子发芽,甚至在纯粹的无土环境,都能搞出点种菜的花样。他们认为这是来自东方的玄学,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智慧和劳作的结晶。
在早几年,中国人就在互联网上开了荒,他们不屑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追赶互联网潮流,而是在网上种起了菜。当时,不会种菜偷菜甚至会让人脱离社交,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园都不好意思问别人QQ号。到了现在,你甚至可以在一个用来花钱的APP上种树、养鸡。
经过从小的训练和社交的熏陶,大多数中国人都获取了无论在何处,无论有没有地,都能种出菜的技能。勤劳而朴实的中国人,更是把种菜种出了艺术,他们有地就会种菜,没有地也要种菜。似乎在忙碌的都市中,只有种菜才能让他们和自己和解。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料理一棵菜,就是料理自己。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种菜恰是中国人从远古黄帝到现代李子柒身上总结出的大智慧。
(摘自微信公众号“beebee公园”,有删节)
【观点引路·中国精神】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走出来的中国人,深深浸染了农业文明的基因,即便早已离开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是骨子里的亲近土地的因子让一代代的中国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重新与土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种菜满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口腹之欲,更有意无意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某种精神寻根意识。
【适用话题】耕耘 民族基因 农业文明 精神家园 物质与精神
(特约教师 倪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