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迈南:为科学家立传
2020-04-13王京雪
王京雪
【观点引路·以“光”照亮“光”】作为一名科技记者,顾迈南工作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为了采访,她可以一住农家十五天。她敬佩那些为国效力的科学家,用动情的笔触为他们“立传”,把传播爱国正能量当作自己的责任。我们崇敬了不起的科学家们,我们亦感谢照亮科学家的像顾迈南一样的记者们。
【适用话题】敬业爱国;责任感;传播正能量
(特约教师 苏彻)
凯茜小编:现年88岁的新华社老记者顾迈南从20世纪60年代起,报道了中国科技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不夸张地讲,她的新闻作品影响了几代国人对科学家的共同记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语文教科书里读到她写邓稼先和华罗庚的文字。
30岁出头,顾迈南才当上记者,那时,她已在新华社做了近10年事务性工作。一名毫无采写经验、蹲了近10年办公室的机要秘书能当好记者吗?答案是可以!
1962年夏,顾迈南走进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将她所见所闻写成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篇重要稿件:《揭开蝗虫生活之谜》。1962年7月12日,这篇通讯被《人民日报》刊发于2版头条;1963年,顾迈南到河南新乡的农民家里住了半个月,采访在那里改良盐碱地的土壤学专家王守纯,这篇报道被《人民日报》刊发在头版头条……从被质疑到被认可,顾迈南迎难而上,迈过了记者生涯最初的难关。
1973年春,顾迈南听说陈景润其人后,便径自跑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接待她的负责人说:“这个人生命力很强,医院来了几次病危通知单,但他现在还活着,搞的那些研究也不为生产服务……”之后幾天,顾迈南一直在数学研究所采访,“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月,还有这样不管不顾做科研、给国家做贡献的人,不管怎样,要为他写点东西”。很快她写成两篇报道:《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景润做出了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和《助理研究员陈景润近况》,这两篇稿件和她后来采写的关于陈景润的十几万字报道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陈景润被送到医院治疗,命运也由此转折。
1985年,有人跟她分享了一则“趣闻”:物理学家杨振宁来访时,曾问一个北京大学核物理系的学生听没听说过邓稼先,对方答从没听过这个名字,杨振宁大为惊异,中国学习核物理的大学生竟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顾迈南丝毫不觉得有趣,只感到不是滋味,她觉得杨振宁批评的不是那个大学生,而是她这样做科技报道的记者。“邓稼先到底是什么人?杨振宁为什么这么关心他?我要想办法找到这个人。”
几经周折,在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她初次见到刚做完手术的邓稼先,之后,又前往邓稼先工作的“九院”,即中国核武器研究院深入采访。1986年夏,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了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轰动一时。
“我写着写着就哭了,到现在看这篇文章心里还是特别难受。”这个隐姓埋名“失踪”的儿子,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回到北京,在已经不能说话的母亲病床前挥动手里的报纸:“成功了,成功了!”而他的母亲至死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先后采访过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并在之后多年长期关注、报道他们的工作情况,深知他们为祖国科技事业做出的积极努力。在科技记者的岗位上,顾迈南不知不觉间担负起为科学家“立传”的责任。
“你问我这些科学家身上,什么东西最动人?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最打动我。”顾迈南说,“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想从头再来过这么一遍。”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1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