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建筑永远没有尽头
2020-04-13于靖园
于靖园
当选法国建筑科学院第53位外籍院士,成为董功建筑师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47岁的他也由此成为中国第5位获得该荣誉的建筑师。另外4位是吴良镛、齐康、郑时龄和伍江。
去年年底,这份荣誉让董功这个名字一下子“破圈”。在网页上,关于董功的搜索热度持续升高,“年轻有为”“实力派”“大师”成为了大家对他的评价。而许多人在点击搜索董功时才发现,原来不少盛名在外的建筑,比如“绿房子““孤独图书馆”“船长之家”,都是这位清华才子的作品。对于董功来说,收获这个备受瞩目的荣誉令他有些意外,但是,关注他的人们都知道,这绝不是偶然。
“建筑是父母选择的专业”
1972年出生的董功,从小就在清华校园里长大。董功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水利系老师。董功面临高考时,父母为他选择了建筑专业。“他们觉得我性格里有些不踏实的因素,所以没有让我选择数理化等专业。”董功笑着说道。从刚入大学校园那一刻,董功就与这个“父母选择的专业”结上了妙不可言的缘分。或许,就是父母眼里他那种带着不踏实的性格,成就了他在建筑领域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不断拓展的风格。
1994年和1999年先后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董功赴美国深造,200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至2007年,董功先后在美国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理查德·迈耶建筑事务所、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董功积累了从概念、方案、施工图设计以及后期管理等一套系统的经验。
在美国深造、实践完,选择了回国的董功,在2008年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直向建筑,并成为活跃在中国建筑领域的青年建筑师。就在这一年,他主持设计了一座被称为“绿房子”的售楼处。那座建筑犹如临时装置般漂浮在地面之上,全身包裹着绿草皮,让人印象深刻。整个建筑以钢结构为主,这样不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也确保了在最终拆除后,这些结构构件还可以被重复使用。漂浮感的形式不会对地基造成破坏,方便拆除,便于园区景观绿地的恢复。而饰面的草皮不僅增加了绿化面积,拆除后还可以用在园区的部分围墙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这座“绿房子”成为了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也因此成为了董功建筑设计的第一张“名片”。
董功一直提倡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在加速推进,如何在拥有速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的质量,这给了建筑师很大的压力。“建筑最终还是要回归美丽、灵性、神奇、宁静等基本属性,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董功说道。
美丽、灵性、神奇、宁静……在大多数人们眼里,董功的作品中,有一个项目最能体现他所要展示的这些基本属性——海边的“孤独图书馆”。
代表作 阿那亚海边的“孤独图书馆”,已成为众多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
孤独图书馆告诉你:什么是真实
2015年,“一条”平台一篇名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公众号文章在网上火了,文中的那座海边图书馆成了众多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也让它的设计者——董功的名字为更多人熟知。
这座远在秦皇岛海边、用混凝土打造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每天能迎接超过3000人次的参观,网红、明星都争相来这里打卡,文艺活动、时尚走秀、音乐演出都争相在这里举办。
海边图书馆几何感强烈,如同雕塑一般矗立在沙滩上。朝向大海的立面一层采用可开启的玻璃门,身处室内可以畅通无阻地享受辽阔的大海风光;二层的玻璃砖和屋顶天窗为图书馆提供了充足而又柔和的自然光照,创造了一个开放、舒适而又安静的阅读环境。
董功坦言,他一开始对于“孤独图书馆”这个盛名在外的别称颇有微词,但是后来慢慢觉得,这个名字的确与这座建筑本身非常贴切。而且,确实是秦皇岛阿那亚的海边的孤寂感给了董功灵感。
2013年,通过朋友介绍,阿那亚创始人马寅找到了董功。马寅当时的想法是做一个图书馆,至于这个图书馆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大,到底放在哪里,他都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我第一次到阿那亚海边,特别突出的感受就是诗意的孤寂感。在阿那亚这片海滩上,诗意是最自然的,没有任何虚张声势扭捏作态,去到那里就有很强的这样的气场。”董功回忆道。所以,他认为图书馆的外形一定要单纯,就像是一块石头。“它更像是一个大地艺术和这片海域和沙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栋漂亮的房子。在这个单纯的外形里面,一定要孕育着某种神秘感,人们看到它的外形会揣测里面的事情,给人一种暗示。”
后来,董功通过与马寅的一次次沟通,慢慢开始清楚他要建造的是什么:“其实不用太大,做一个小东西,然后特殊一点。”
董功说,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包括他自己。而读书往往是一种内省的状态,通过与作者的联系,对自己做出某种反省。在董功看来,这其实也是一个冥想的状态。孤独图书馆跟阿那亚的海边联系起来,承载了对人的体验上的提示、补充或反差的作用,能够让人安静下来。“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孤独图书馆的设计还体现出了董功对材料真实性的追求。这座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混凝土和木头两种材料,它们构建了人和物之间更原始的状态,而不是让房子外面包了一层皮。“我觉得混凝土就有自然的特征,它是一种很真实的状态,像石头一样。你可以说它是人工的,但它是人工生成的真实,木头和自然就更有关系了。在这个建筑中,这两种材料是既具象又抽象的一种表达。”按照董功的理解,虽然混凝土最终呈现出来的外观有些粗糙,但是那种粗糙恰好展现出的是一种生命力,给人一种很朴拙的原始的感觉。“当人们进入这个空间时,这种原始的状态会对人有一种提示:什么才是真实。”
建筑是一个永攀高峰,永无尽头的行业
孤独图书馆对于董功來说无疑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当被问到最能体现自己理念和思想的作品,董功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还是图书馆。”董功直言,孤独图书馆是其建筑创作中不可替代的节点。
在孤独图书馆之前,董功在建筑上的态度和方式、设计语言与现在是不一样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图书馆是董功转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孤独图书馆让董功在这个行业得到的各种关注前所未有,因此而得到的各种机会也是其他项目没法相比的。
一座建筑如何成为自由空间,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并且发散越来越大的公共价值,成为城市典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整个进化过程都在海边图书馆里完美呈现。“这个建筑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体现了建筑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怎么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建筑实际上是创造人和人联系、连接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董功说。
而在距离孤独图书馆三百米处,董功还设计了通体白色的海边礼堂,这同样是他的建筑代表作之一。它同样承载了大量的公共活动,与孤独图书馆一起,构成海边的文化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公共价值,成为了阿那亚的地标,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更好地感受自然,浸润在文化艺术里。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城市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我每天都能体会到社会对于建筑行业认知的转变。”在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董功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说道。在董功看来,一个好的建筑,无论大小,出现在一个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可以成为激活某种社会潜能的一种力量,甚至可以撬动一个地方的发展,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虽然董功的作品经常都给人以文艺、浪漫的色彩,但是董功很明确地表示,建筑绝对不是一件轻松浪漫的事情。事实上,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建筑是一个苦差事。做建筑师要付出很多,与艺术家不同,建筑师需要和社会发生密切而直接的关系,需要有文化和艺术的内核,同时以自己的能力去与纷杂的环境沟通。
“建筑本身也同样需要链接不同层面,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做建筑师是很消耗能量的,一方面要把自己带入所谓创作的状态、空间的诗意、美的形式……一转脸却要面对血肉模糊的肉搏,这是建筑行业的现实,而我们的探索与积累一直在持续。”董功说道。建筑师的付出,很多是外人看不到的,只有熟悉董功的人才知道,这位已经年近50岁的清华才子,经常为了节省时间,搭乘凌晨的飞机满世界飞,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他助理的行程本上记载的是当下几个月满满当当,没有一天休息的行程……
在人们的认知里,努力的付出对应的是丰厚的果实。意大利Domus“100+最佳建筑事务所”、瑞士建筑奖入围奖(2018)、意大利“Archmarathon”建筑奖最高奖、美国建筑实录国际十大设计先锋、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董功都收获了众多荣誉。而当被问到在建筑领域里,想完成的最大理想是什么,董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建筑是一个永攀高峰的行业,永远没有尽头。“你可以持续的让自己向前,去做更多的事。”董功解释道。而在他的眼里,最好的建筑,就是不需要解释的建筑。它的所有痕迹,不需要通过历史去解读,而是凝固在那里,它可以完全穿越这一代人或是那一代人,用自己的力量击穿时间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