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牝常以静胜牡”的智慧参悟

2020-04-13李艳霞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国收容道德经

李艳霞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是《道德经》中尤为鲜明的观点。以“牝”“牡”的对比,阴阳交替的规律,雌雄恪守的位置,说明了“守柔贵雌”的道理。通过“牝鸡司晨”,所造成颠覆性的结局,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

?自古有“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的形象比喻。《說文解字》讲,“牝”意为?雌性的鸟或兽,与“牡”相对,凡指一切母畜。亦指锁孔,溪谷。

《道德经》强调:“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牝”有柔弱的属性,“牡”具备坚硬的特质,通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例子,进一步揭示“守柔贵雌”的秘笈。

古时,文韬武略应用此理,便有了“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经典佳句,且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石。

所谓的“下流”,即是水往低处流,水流到低处,方能汇聚而成江河湖海。而“大国处于下位,天下交会于此”,大国这天下文明的中心,天下事用,莫不交并于此汇集于此。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进一步解释了:江海之所以能让百川峡谷所归附,是因为它能屈于百谷之下,并游走其间,故引其归附。因此,如果想要万民归附,必须要为苍生着想,敢于为民讲话;若想统领万民,必须将自己的事情排在百姓的事情之后,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责任担当。大凡能被称之为圣贤的人位居高处,人们才不会觉得生活的负担沉重;而贤德之人坦然站在百姓面前,百姓亦不会觉得畏惧而疏远他。

古往今来,聪明的君王,参悟其智慧,掌握其道理,懂得把自己放置低位,“以静为下”的方式,以谦虚的姿态,用谦让处下的方法对待弱势群体。遵循经典导向,“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也就是,能够以谦虚处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则使小国前来归顺;小国用谦让处下的方法对待大国,则可以被大国所收容,受大国之庇佑。其实,这些都是依据于水往低处流,处下越低,聚集越多的道理。

当然,大国的目的,不过是想多收买育养些百姓,以显国力强盛;小国的愿望,不过是想被大国收容照顾,以求安存。双方之间相互谦让处下,能让双方各得其所愿。特别是,身为大国之君,常怀谦让守静,以谦德卑下而交往小国,必然是以不劳而自益,不言而自胜。

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能够让政治宽厚清明,使人民淳朴忠诚。而有道的圣人和圣君从来都是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当身居高位时谦和,不以高冷自居,不以大欺小,愿懋昭大德;身居低位时,顺而不卑,顺以示弱,以显真心,这样的谦虚、柔和能使对方消除警惕,真心可获对方信任。

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是“上善若水”的处世态度,是“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是“厚德载物”的行动气势,是润物泽天的远大志向和抱负,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和品行……

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是治国纲要,是外交手段,是处理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自己放于“以静为下?”的位置,保持低调,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办事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机智果断,定能无所不胜。由此,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将为人们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编辑 大江)

猜你喜欢

小国收容道德经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夜郎自大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废止收容教育制度是众望所归
阿九正传之寻亲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