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活化”展示利用探索与实践
2020-04-13郭海燕
郭海燕
摘 要:“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我国文物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在探索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之路,馆藏文物开始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文章即以平凉市博物馆的工作实践为例,探讨了中小型博物馆在文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的问题及对策,为新时代博物馆如何使文物“活”起来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为新时期的文博事业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和思考,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平凉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担当作为,深入发掘馆藏文物的价值与内涵,盘活文物资源,让馆藏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尤其是近几年,在文物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引领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平凉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活化”展示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博物馆该如何充分利用文物资源,真正做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1 改善基础设施,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平凉市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在中央免费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文博事业发展工作经费有了比较充分的保障,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事业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日益显著。然而,和当前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和周边地区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水平相比,平凉市博物馆旧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展厅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1万多件珍贵文物尘封在库房无法与观众见面,文物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文物养护、修复、研究缺乏场地,没有专业的文物修复养护场所和开展研究交流的设施设备;馆藏文物展示种类、展示手段比较单一,缺少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展示空间,缺乏和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和载体,制约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因素日趋突出。
为了彻底改善平凉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条件,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提升平凉城市文化品位,在中央和省市级财政的有力支持下,平凉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历经4年快速推进,2019年9月26日正式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22611平方米,馆内设4个功能分区、10个展厅,陈列展览面积近1万平方米。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大板块,后续还将布设平凉市非物质文化展馆、平凉地方志展馆等。该馆的建成使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和藏品“活”起来有了更好的展示空间。
2 打造精品陈列,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讲道:什么是好的博物馆?不再是建立起大规模的馆舍,等待观众参观就是好的博物馆,而是要不断挖掘文物藏品资源,凝练出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推出引人入胜的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就会想起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后流连忘返,离开以后还要再来的博物馆,这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就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也是博物馆履行职责、实现使命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为使新馆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建设推陈出新的历史潮流中能长时间保持新颖性与创新性,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脉,挖掘地域文化中的重点和亮点,凝练展示主题,邀请组织国内权威文博专家多次赴平凉“把脉会诊”,帮助解决陈列展览中的技术困难和具体问题。2019年9月26日开馆之际推出了两个基本陈列,两个专题陈列,两个临时展览,引进举办了故宫博物院“锦英瑞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特展”,邀请单霁翔先生来平凉出席开馆仪式,并在平凉市委大讲堂举办了“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主题讲座。开馆正值国庆前夕,大气的展陈环境,精美的文物展品、细致的服务体验,吸引着周边省市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均接待游客量万余人,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国庆节过后,前来参观的单位和游客络绎不绝,平凉市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昔日“高冷”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
3 创新宣传思路,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社会教育是履行博物馆使命、实现博物馆宗旨的重要手段。尤其免费开放以来,平凉市博物馆高度重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理念,精心策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以“五进”活动为主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社教服务模式,重点围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传统节庆假日,创新理念,推陈出新,精心打造了“博乐园”“博游记”“博爱苑”“博古知新学堂”四大社会教育品牌项目,举办了“旺狗送福迎新年”等形式多样的大型文化宣传及“五进”活动40场次。举办了“文物的新装DIY彩陶创意绘画活动”等寓教于乐的青少年教育活动53场次。积极招募志愿者,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奉献精神”等志愿服务活动22场次。现场讲解400余场次,拍摄图片资料2.4万余张,发放文物宣傳册和文物知识宣传彩页1万余份,填写观众满意度调查表600余份,教育工作范围大,覆盖面广,涉及农村、企业、学校、社区、部队等多个宣教场所,受教人群有学生、职工、官兵、居民等多个阶层。新馆建成后,投运了69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开展活动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分为考古体验、历史课堂、4D影院三个区域。开馆以来,策划开展了“博物馆的第一天——致敬共和国70华诞”“4D冒险·畅游古今”“童心探古·走进史前”等青少年教育活动10余场次,尤其是策划举办的“国庆七天乐”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国庆节过后,每周都有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前来参观,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4 创新服务理念,做馆藏文物“活化”展示利用的践行者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院长曾讲道:什么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再是把文物藏品锁在库房里,死看硬守就是保护好了文物藏品,而是要让文物藏品成为文物展品,重回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这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紧紧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拓展活动载体,开展了“礼祭昊天·赋颂平凉”广场实景展演系列活动。联合电视台精心打造推出了《平凉珍藏》电视栏目,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积极研发“开馆纪念币”“博物馆参观护照”“笔记本套装”“丝巾套装”文创产品,实现了“流动的博物馆”和“将博物馆带回家”的服务理念。着眼传承发展,争取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以及馆藏书画、壁画、铜器、铁器保护修复等国、省文物保护项目8个,为文物藏品的“活化”展示利用夯实了基础。利用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集中展示馆藏精品,讲述文物故事,挖掘文化精髓。通过开展一系列文物“活化”展示利用,拉近了群众与文物的距离,使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了“大千世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新时代赋予文博人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借鉴新时代博物馆发展与改革前沿态势,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切实“让文物活起来”工作迈上新台阶,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保护者、践行者、弘扬者、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文化遗产必须“活”在当下[N].光明日报,2019-10-20(012)
[2]王启峰.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8(2):122-126.
[3]焦丽丹.如何让馆藏文物“活”起来[J].中国博物馆,2015(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