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2020-04-13裴少菲
裴少菲
摘 要:当今博物馆已成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推广公众教育、科普文化信息、推进国民素质的文化中枢,是创造力与知识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观众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的公共文化平台。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分享
博物馆作为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中枢,近年来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践行。博物馆公众文化教育挖掘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和新媒体技术与文物展览相结合策划开展的各类品牌活动,让公众、历史、经典文化在博物馆碰撞,推出更多元、更高品质的公众文化体验,创新、共享公众教育模式,助推社会公共文化建设,释放独具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效应。
1 融合教育之力,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品牌
近年来,国家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在文化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精髓,以创新传承的方式将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跨界融合,打造文化教育联盟的品牌项目,是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不懈追求。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精品教育项目,是我馆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探索博物馆教育资源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富有人文内涵的博物馆教育品牌。目前该品牌项目已形成“历史文物”“民俗节庆”“中华礼仪”“武汉故事”“考古探秘”“匠心独运”六个系列。六年來,在武汉市近百所高校、中小学(包括远城区)分学段推广,受众人数达35万人。
重视乡土教育是发挥城市博物馆社教功能的重要内容,武汉博物馆以本土化的人文主题为切入点,讲好武汉故事,通过城市文化自信,弘扬与传承城市悠久文明,充分探寻与挖掘武汉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如老街巷、旧码头、老建筑、三镇桥、江城美食等人文符号,陆续制作并推出《“古三镇图”里话三镇》《探寻武汉城市起源》《武汉的桥》《中山大道的前世今生》《舌尖上的武汉》等颇具了荆楚汉韵风味的“武汉记忆”系列教程。并与武汉中小学国民教育相联络,系列教程紧密契合中小学地方历史教材,重点呈现武汉3500年城市发展脉络,讲述悠远深厚、波澜壮阔的老武汉故事。除此之外,为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热情,武汉博物馆社教部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自主研发了特色文创产品,像《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立体填色绘本》、古三镇拼图、大武汉皮影、《武汉古代历史填色绘本》、黄鹤楼模型DIY等辅助课堂教学,让广大师生不出校门就能寻访武汉的红色印记、乡史文化,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019年,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围绕本馆精品特展、年俗节庆、社会热点等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取得了极佳的社会反响。例如,结合精品展推出的博物馆特色课程“摆驾回宫”“探寻人类起源‘疯狂原始人体验”“‘妙手呈金青铜器修复亲子体验”等;配合重大节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活动、“爱心相守、文化共享”全国助残日特别体验活动、“童心共筑中国梦”六一文化体验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米长卷绘中华”活动等;为助力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的成功举办,特别策划的“博物馆传统文化与军运会同行活动”,将“穿越古今说军运”博物馆特色课程第一时间在中小学推广,以传统文化与军运会同行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军运会,增强青少年作为东道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向世界展示武汉风采,传播文明形象。
为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优势,“行走的课堂”还走进远城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武汉市第一聋校、武汉市西藏中学、汉铁高中新疆班、协和医院爱心病房、新洲区帮扶村等,以特有的方式为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实现孩子们的“微心愿”,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社教践行活动,使“行走的课堂”成为博物馆连接学校教育的桥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挥与学校国民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文化担当真正成为青少年的人生追求。
2 网络信息化技术助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当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博物馆开始解放思想、卸下隔离,依托“博物馆+”“互联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运用智慧导览、VR、AR虚拟场景的沉浸式体验、3D全息投影、360度全景影片、微互动电影等新媒体技术,全方位提升公众观展的视听感受。通过博物馆官网、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多元渠道,实现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构建博物馆与公众的超级链接,拉近公众与世界的距离。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共享的广泛,使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扬、传承与发展。
2014年,武汉博物馆开通了“智慧武博数字武汉博物馆”平台,成为湖北地区首个上线的网络数字化博物馆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实现公众与博物馆的高度交互。
2018年,“手掌中的江城宝藏——‘江汉集珍: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手机App上线,以文物赏析为主要功能,涵盖了武汉博物馆馆藏六大类的70余件精品文物,通过“看细节”“品艺术”“听故事”“指尖触摸”等体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公众展示文物所蕴含的多元价值,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向公众娓娓道来。
2019年,武汉博物馆微信导览系统改版上线,微信语音导览即点即播,金牌讲解员即刻便能带你畅游博物馆。陆续推出的专家讲解、方言讲解,更能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就可实现志愿服务、社教活动线上报名。“江汉集珍”武汉博物馆精品文物小程序分分钟让文物爱好者沉浸在文物美的绝妙空间。现代科技让博物馆海量资源被更畅通快捷地传播与分享,从而使博物馆更好地实现公益性和公共性。
3 结语
当今博物馆立足文化景观的新视野,搭建全新的公众文化互动平台,以多角度、高层次的博物馆教育推广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公众对于精品文化的渴求。富含“磁铁”效应的博物馆公众文化体验,让博物馆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享受多元文化体验的高雅文化场所,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瑞,徐秀丽.博物馆如何发挥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听听嘉宾怎么说[N].中国文物报,2019-05-21.
[2]刘舜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博物馆功能定位[J].学理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