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0-04-13万素梅李付广马小艳何良荣通信作者胡守林文卿琳翟云龙
万素梅,李付广,马小艳,何良荣(通信作者),胡守林,文卿琳,翟云龙
(1.塔里木大学 植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2.中国农业科学院 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强调,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1],使实践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3]。2016年塔里木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同创建了棉花实验班,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准,对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例,分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建设内容,总结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一 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实践教学目标
2016年制订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棉花生长发育、遗传育种、棉花栽培、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与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具备棉花生产、植物保护、新品种选育、棉花轧花加工贮藏、棉花纺织、种子生产与加工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从中可以看出目标定位明确,即服务棉花全产业链,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 实践教学内容
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堂实验教学与集中实践教学,其中集中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棉花周年生产实习及拓展训练3部分。
1.课堂实验教学。从图1可以看出,棉花实验班课堂教学共计282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322学时,实验教学500学时,分别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82.3%、17.7%;实验与理论的学时比值为0.22。
从四大平台看,通识课程1358学时,其中理论1118学时,实验240学时,分别占课堂教学的39.6%、8.5%;学科基础课程624学时,其中理论488学时,实验136学时,分别占课堂教学的17.3%、4.8%;专业方向课程728学时,其中理论604课时,实验124课时,分别占课堂教学的21.4%、4.4%;专业特色课程112学时,理论教学112学时,占课堂教学的4.0%,无实验教学(见图2)。
图3表明,通识教育平台的实验教学15学分,占实验教学总学分的48.0%;学科基础平台的实验教学8.5学分,占27.2%;专业方向平台的实验教学7.75学分,占24.8%;专业特色平台无实验教学。
图1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比较
图2 课堂理论学时与课堂实验学时比较
图3 课堂实验教学学分比较
2.集中实践教学。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棉花全产业链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增加了集中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45.5学分,占实践教学学分的59.2%。
从图4可以看出,毕业论文12学分,占集中实践教学的26.4%;棉花周年生产实习24.5学分,占53.8%;拓展训练9学分,占19.8%。
从图5可以看出,棉花实验班理论教学141.5学分,占总学分的64.9%;实践教学76.75学分,其中实验教学31.25学分,占总学分的14.3%;集中实践教学45.5学分,占总学分的20.8%。从棉花实验班课程设置看,实践学分:理论学分=0.54。
图4 集中实践教学学分比较
图5 理论与实践教学比较
(三) 实践教学管理
塔里木大学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即实践教学科,隶属于教务处,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制定了《塔里木大学实践教学工作条例》(校教发〔2018〕6号)、《塔里木大学毕业(生产)实习暂行规定》(校教发〔2018〕7号)、《塔里木大学教学实验室工作规程》(校教发〔2018〕8号)、《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校教发〔2019〕7号)、《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校教发〔2019〕8号)等规章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四) 实践教学保障
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棉花实验班从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实验班学生在塔里木大学学习期间,利用本科实验室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实践训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学习期间依托中棉所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3个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扶贫,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研究员13人;博士学位教师18人,已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五) 实践教学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如,实验教学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答辩、动手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棉花周年生产实习采取现场汇报、提交实习报告等考核方式;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拓展训练采取团队合作考试、小组调查报告方式评价;毕业论文采取个人答辩的方式。
二 棉花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举措
(一) “理论实践一体化”,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2016年以来,棉花实验班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学、边研,学以致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去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与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年的改革实践表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二) “校-院-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体制
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棉花全产业链人才。多学科人才培养离不开多方面的、广泛的协同合作[4],为更好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相对接,创新了实践教学体制,形成“校院合作”“校企合作”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在校院合作育人方面,实行“2.5+1+0.5”三段式培养模式,1-5学期学生在塔里木大学各自的专业学习,6、7学期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学习,第8学期返回塔里木大学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实现了校院合作育人[5]。
在校企育人方面,从培养目标的设定,到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考核与评价等,邀请企业参与进来,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以便及时与社会发展相接轨。
(三) “产学研用一体化”,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建成3个“前院后田,校企一体化”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培训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既可开展棉花周年生产实习及创新创业训练,也可作为认知田、试验田、生产田用于学生实践教学[6]。
依托“前院后田,校企一体化”的“生产式”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在学中做,产生体验;在做中学,提升认识”,实现生产、教学、研发的有机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和有序提高[8],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而且还与企业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团队式培养”,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方式
棉花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学生设置2名导师指导,由塔里木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组成联合指导组。在塔里木大学期间(1-5学期),学生在各自专业学习,由所属学院进行管理,学生在第3学期开始按照各自专业进入课题组,由课题组指导进行科研基本训练与实践,由塔里木大学的导师负责指导;第6-7学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学习棉花全产业链课程,由中棉所科管处与棉花科学学院共同管理,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分配学生进入中棉所创新团队,由中棉所授课教师指导课程学习、创新团队指导实践教学;第8学期返回塔里木大学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修改、答辩,由中棉所与塔里木大学双导师共同管理。通过团队式培养,实现了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的改革[9]。
三 结语
植物学实验作为植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业院校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要验证理论课中讲授过的知识,还要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