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

2020-04-13游林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密集型知识型管理系统

游林威

(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表1 KM1.0与KM2.0对比

资料来源:David Gurteen. IBM Knowledge Management 2.0 Blue Print Workshops[E],20 January 2008.

20世纪90年代,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光隆在《知识创造公司》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型企业的概念.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知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一反传统企业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模式,以高附加值高回报得到了政府和人们的青睐. 在其本身高利益的刺激下以及政府的积极扶持下,知识型企业正逐渐取代传统企业,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柱.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价值是由核心竞争力决定的. 知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不再是传统的产品、营销、服务、价格等有形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 知识的创新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力,长期的知识积累则是知识创造的源泉.

既然核心竞争力是由“知识”这一资源形成的,那么就应该针对该资源引入管理. 知识管理本质上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但以往的管理并不把知识作为企业的资源,仅仅关注有形资源的加工而忽视以知识为基础的加工过程,因而引入知识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促进知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创新的诉求使知识管理成为必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结合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成为了知识管理的重要形式. Web2.0更是带来了RSS技术、推送技术、语义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管理系统的形态呈现多样化趋势,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便是其中一种形式. 如此,追求以人为中心、鼓励分享的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会和知识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1 Web2.0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1.1 Web2.0对知识管理的影响研究

Web2.0实质上促成了知识管理从1.0到2.0的演变.

David Gurteen在IBM知识管理2.0蓝图研讨会中总结了知识管理1.0和知识管理2.0的区别如表1所示. 在会议最后他总结道:知识管理应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们分享知识,互相学习,高效工作的场所,满足人们工作和个人目标的双重实现[1].

M Levy给出了八个原则来界定Web2.0,他同时发现这些原则可以与相对应的知识管理原则进行匹配,如表2所示.

表2 Web2.0与知识管理的匹配

资料来源:基于文献[2]相关内容整理

正如Levy所说,有些东西在发生变化,Web2.0带来的新浪潮应该被知识管理采纳,我们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应该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或是引入更年轻的人员和工具来积极适应这股浪潮. Web2.0工具应该被用来丰富知识管理工具[2].

1.2 Web2.0在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种:1)将Web2.0的思想和技术通过一定的架构模式接入知识管理系统,形成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3-4];2)基于特定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结合Web2.0的思想和技术,给出具体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5-6];3)基于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框架,立足于Web2.0环境,探究Web2.0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7-8],或是具体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在Web2.0环境下的可行性研究[9].

1.3 评述

通过国内外的文献调研可以发现,Web2.0对知识管理影响显著. 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模式.

与Web2.0同期兴起的还有知识型企业的提法,知识型企业本身的优势加上政府的扶持,促使大量知识型企业出现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利用实体资源的传统企业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的知识工厂——知识密集型企业.

那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是怎样的呢,新型的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是否会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呢. 现有研究缺乏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的适用性,更鲜有研究关注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结合的问题. 故而,本文尝试探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研究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在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适用性问题,给出Web2.0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模式.

2 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

2.1 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定义

广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的企业[10]. 有学者概括为四个主要特征[11]:1)知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最重要的资源;2)知识密集型企业中职位权威将被知识权威取代;3)知识密集型员工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主体;4)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软化.

2.2 知识密集型企业与知识管理的匹配

2.2.1 知识资源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主体资源知识密集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知识资源的比重极高,甚至是完全的知识产品.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知识资源成为其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物质资源基础之上的,难以调度灵活的知识资源,故而需要借助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除了知识资源的直接开发外,知识管理促进了知识在企业内的流通,员工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获得了竞争优势,并最终转化为公司的竞争优势. 此外,管理能力实际上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要知识资源,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管理与知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2 知识资源的特殊性知识资源具有可重复利用,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 故而越是通过知识管理充分地使用知识资源,越能产出高效益.

知识资源具有可创造性. 知识创造是知识管理的一大目的,通过已有知识资源创造新的知识资源,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

2.3 Web2.0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匹配

基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定义及特征,本文将就不同的特征分别匹配适用的Web2.0原则和特征,据此来分析Web2.0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适用性.

表3 知识密集型企业与Web2.0特征对照

2.4 Web2.0、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从Web2.0提出后不久,就有学者对Web2.0与企业、知识管理的结合进行了研究. 起初学者们大多是思考Web2.0带来的影响,就Web2.0与企业、知识管理间的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 后来,在讨论较为深入之后,诸如“企业2.0”“知识管理2.0 ”的概念被提出,Web2.0下的企业和知识管理的升级研究被推到了新的高度.

至此,对前文所述作一个总结.

图1 Web2.0、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之间的关系

2.2节说明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2.3节指出知识密集型企业与Web2.0无论在理念还是功能上都有较高的契合度,1.2节反映了Web2.0与知识管理本身同样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而知识管理系统又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于是由Web2.0贯穿的从知识密集型企业到知识管理系统的路线打通了. 再结合过去研究中已有的企业2.0、知识管理2.0的提法,可以描绘出Web2.0、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

2.5 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式

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的螺旋》中提到了“场”的概念. 场是分享、创造及运用知识的动态的共有情境,他认为任何个体的学习和知识的创新,都是在社会化交往的群体情境中实现和完成的[12],而社区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带有丰富的社会化交往的群体情境. 在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每位用户都自带个人情境,并且在人人都有发言权的Web2.0知识管理世界中,个人场的能量是巨大的,而去中心化又使得共有情境无处不在,也即高能的场间作用在此高频发生,知识被高效地创造.

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人”组成的,而信息系统则充当了“场”的作用,“人-人”的交互模式变成了“人-机-人”的交互模式,信息系统部件间的通信实现了知识的通信,电子信号的流动推动了知识的流动. 并且,信息系统的知识库不“遗忘”已有的知识,“接纳”新创造的知识,“贡献”权限内的所有知识,形成了知识库因人而扩充,人的知识也因知识库的扩充而扩充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描绘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抛开底层的架构,从用户、服务、知识流动的层面来阐述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模式

其要点总结如下:

1)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资产保护是极为重要的,用户与知识管理系统交互时需要一定的安全控制机制:如用户身份验证、内联网、内容权限、系统自身的反攻击等等. 也就是说,Web2.0的“开放”精神是“相对开放”的,不同层级的知识具有不同的开放度和流通机制.

2)单用户通过Blog、社交网络服务等应用发布知识.

3)用户的知识获取有多种途径:基于用户特征的个性化首页;通过RSS技术聚合;通过社交式地订阅其他用户或群组;主动的检索.

4)基于一定的兴趣、话题、任务,单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形成用户集群,并通过Wiki等应用产出群体智慧.

5)对于交互过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知识,通过Tag、XML等技术手段形成结构化知识后存入知识库;对于交互过程中产生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挖掘相关技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后存入知识库.

6)知识库作为知识创造的基础,为互动空间提供结构化的显性知识支持.

7)用户的交互行为可以提取出用户行为特征,行为特征可用于诸如个性化首页定制等,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发现,通过系统更新提高系统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3 结语

Web2.0的浪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知识水平、需求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管理技术只是意识形态的附庸,真正为知识管理注入新能量的是Web2.0的精神和理念. 同样,在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另一股新兴的中坚力量,而这样的企业需要知识管理作为支撑. 本文正是分析了Web2.0、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三者间契合的逻辑,转而引出对基于Web2.0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探讨. 受制于篇幅与笔者知识水平,笔者只在宏观层面描述了其运行模式.

时代在不断进步,新的理念、技术会出现,新的企业类型会产生,新的管理方法会提出. 长期来看,它们的发展趋于同步,但不平衡发展的短期中,它们的结合与适应问题将是永恒的话题.

猜你喜欢

密集型知识型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