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生态修复的对策

2020-04-13于金凤

甘肃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用水植被流域

于金凤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只有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对策,才能使其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为了遏制移民迁入区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以“三滥”为特征的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一)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出生率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冲击保持在可调控的范围内。

(二)产业移人

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其资源型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双重矛盾的焦点就是用水效率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以水资源承载力和绿洲稳定为前提,通过“产业移人”模式,把移民迁入区的剩余劳动力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转移,实现“水资源利用—劳动力占用—产业效益”良性循环的目标。

表1 建国后西北五省各次人口普查结果 单位:人

(三)生态移民

实施生态移民,不搞一刀切,要从移民迁入区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安置,也可以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进行异地安置。对沙漠化问题极度严重且比较集中区域,政府应有组织地进行生态移民,以阻止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防止沙漠化土地扩展和升级。

二、提高移民的素质

(一)加大对移民迁入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教育基础建设落后的关键因素是经费投入不足,应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移民迁入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提高移民文化素质

1. 要加强移民迁入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设施向移民迁入区覆盖。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在移民区建设文化网点,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移民区延伸。

2. 推动文化产品向移民迁入区流动,推动文化服务向移民迁入区延伸。要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鼓励城市对移民迁入区进行文化帮扶,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 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保证一定数量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移民乡村的文化建设。

4. 要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移民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三)加强对移民科技知识培训,提高移民的科技知识水平

牢牢抓住提高移民素质这个关键,大力开展移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特别是免费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提高移民的种养水平。

(四)加强对移民的生态教育培训

通过对移民的生态教育,提高移民保护生态的意识和觉悟,为移民迁入区的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三、大力发展移民区的优势产业

(一)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产业

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电能、薪炭林等替代能源,减少对天然灌木的砍伐,保护和营造人工灌木林。

(二)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提高移民收入水平,推广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技术。

(三)推进农畜产品生产经营

推进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生产和经营,提高产出效益。

(四)建设农业产业园区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建设以高效设施农业培育、特色产品展示交易、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贮藏保鲜为一体的移民迁入区、高新农业产业园区,引导移民以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承包、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

四、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节水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需求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资源的耗用,提高水资源的产出率。

(一)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建设节水型流域

实行高效节水是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节水,主要是农业节水。

(二)兴修水利设施

干旱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最大的制约因素,要整修、配套、改建、扩建已有的水利设施。

(三)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1. 实现智能化管理,建立用水电子档案。机井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实行刷卡取水。同时建立移民用水者协会,鼓励和支持移民自主管理田间工程,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用水损失。要适时修订农业用水定额,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从紧核定用水定额,引导农民科学灌溉。

2. 推进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要统筹考虑移民迁入区的水资源条件、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用水习惯等因素,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模式。抓紧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价调整方案,同时可采用现金返还、水权回购等形式调动移民用水、节水积极性。

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修复措施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自然条件恶劣,沙漠化问题严重,环境承载力低。因此,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是关键。

(一)通过封育恢复天然植被

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超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弹性限度的区域,通过天然植被的恢复、更新和自然演替,土地的生物生产力会相应提高,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也会随之减轻和逆转。

(二)通过人工措施培育地表植被

地表植被的人工措施就是通过培育人工植被,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植被品种的选择、栽培、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到了各地区的自然特点,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由于它是利用人工措施去强化生态系统内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以增强失抵御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多变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环境承载力。

(三)自然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由于天然植被的恢复,必须以人类活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弹性限度为前提,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而人工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纯使用其中的任何一项措施,对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来说,都不是最好的修复措施,最好的办法是把自然恢复与人工培育措施相结合。要实施以植被建设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一规划。尤其是荒漠化面积大、经济基础薄弱的移民迁入区,天然植被的保护更为重要,一定要封、造、管护相结合。

猜你喜欢

用水植被流域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