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怕“冷”!当心身体发来的“求救暗号”

2020-04-13王骁编辑长歌

科学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寒腿暗号劳损

文/王骁 编辑/长歌

我们的身体能感知气温的升降和环境的冷暖,这在医学中被称为“温度觉”的感觉功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适应环境的本能,这种感觉悄悄保护着我们免受过寒、过热的物理伤害,但当怕冷的感觉与环境温度降低无直接关联时,常常是身体本能地传递求救暗号。接下来,为大家破解那些常被忽略的“怕冷”暗号。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受寒之后,如果添衣增被还觉得怕冷,很可能就要发烧了。每隔一两天就规律地出现怕冷、寒颤、发热、头痛再出汗、退热,被大家称为“打摆子”,可能与“疟疾”或者其他感染有关。这些伴有发烧的“怕冷”,往往都会得到大家充分的重视。相反,那些长时间、反复出现的怕冷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胃寒

不少人都有这个问题,稍微吃点生冷食物、喝点绿茶就会感觉胃中寒冷不适,甚至胃脘冷痛。如果既往没有这种情况,近期突然发生,可能与过食生冷、胃脘受寒有关。如果反复发生,则可能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表现。

四肢发凉

除了众所周知的“受寒”以外,在生病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可能是病情进展加剧甚至休克的表现。

更常见的则是一些并无其他特殊不适的人在天气变化或季节更替时出现手足冰凉,虽然症状相似,却暗藏玄机。中医学将四肢发凉称为“四逆”,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一张处方叫“四逆散”,主治阳气运行受阻,不能到达四肢所致的“四逆”;而该书所载的另一张处方“四逆汤”,则主要用于治疗体内阳气大虚所致的四肢逆冷。要透过症状表现区分体内阳气运行受阻或阳气亏虚并非易事,需要向专业中医师求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长期节食减肥的人士如逐渐出现四肢发凉,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营养缺乏、阳气不足所致。对此情况若置之不理,体质将进一步下降,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女性可见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不孕等,且不论男女都会免疫功能下降,各种健康问题纷沓而至。

老寒腿

常常在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时出现膝关节及以下部位怕冷,可伴肌肉关节酸痛,受风寒后症状加剧,令人苦不堪言。除了受寒、湿环境影响之外,“老寒腿”还有个常见病因——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劳损。

既可起源于一次突发的扭伤、拉伤或骨折,又可由于长期体力劳动、步行姿势不当、衰老等原因所致。劳损催生瘀血,阻塞脉络,使局部血液循环更加薄弱。在天气变化或季节更替时,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更加明显,阳气运行受阻,膝关节及以下就显著怕冷甚至疼痛了。这也是民间所言“有伤就有寒”的机理。

背心冷

部分人怕冷部位较为独特,他们甚至会告诉医生,怕冷的特征是在背部,如“巴掌大”的一个固定位置。导致这种症状的一个常见病因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就已揭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痰饮停聚于心下,使阳气不能顺着经络到达背部,就造成了这种特别的症状。需要强调的是,并非只有痰饮才会导致这种症状,其他病因如湿热、瘀血阻滞相关经络,也可致类似症状,但相较于痰饮较少见而已。

腰冷

寒湿阻滞于腰部,可导致腰部寒冷,也可导致腰部沉重。古人把这种情况形象地比喻为“腰重如带五千钱”。五千枚铜钱的重量确实不轻,足见患者的痛苦情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阳亏虚,可见腰部怕冷,伴腰膝酸软。腰部的损伤,如腰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导致阳气运行受阻,也可见腰部怕冷。

其他部位怕冷

临床可见的怕冷症状各不相同,从头到脚都可出现怕冷。其常见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类:“受风寒”“阳气虚”或因外伤、劳损及其他病因阻滞经络血脉而致“阳气运行受阻”。中医医师在诊治以局部怕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常常首先考虑局部问题,如有必要,再根据经络循行分布考虑相关脏腑病变,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原来看似简单的“怕冷”也是一套复杂的身体求救的暗号体系。只要我们充分重视这些身体发出的暗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多数的健康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猜你喜欢

寒腿暗号劳损
吊沙袋赶走老寒腿
暗号发明家
暗 号
防治老寒腿,不能光保暖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新编喝唱《暗号就是我爱你》
老寒腿与年轻时不穿秋裤有关吗?
初冬话聊老寒腿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手法联合活动牵引治疗劳损性上腰痛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