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20-04-12潘吉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潘吉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历久弥新,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中,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深入挖掘其精华和价值内涵,利用各种途径强化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增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外合作项目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各种需要,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文化、思想、物质等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1]。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的挑战。以传统文化固本,是加强中外合作项目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走之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想碰撞,产生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道家、法家等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并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涵盖了个人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修身正心、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贤人志士非常重视修身养性,锐意进取,有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壯志和抱负。

(二)明礼守法、诚信待人的道德修养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自律意识教育,引导遵守公序良俗,知礼明理。提高人们的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

(三)大公无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操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我们有十分宝贵而丰厚的精神资源,“临患不忘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佳句世代传承。这些精神已经凝结成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内容,成为抵御内忧外患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2,才能直面外来文化冲击而不动摇。充分挖掘核心价值理念,增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提高自身修养,全面增强能力本领。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完善自身、奋发有为,培育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境界。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引导大学生苦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注重锤炼品行,提高道德修养。学会运用课堂讲授的理论分析和认识、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选择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传统优秀品德的过程中,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锤炼品行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厚植爱国情怀,勇于肩负历史使命。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引导青年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使大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的思政课程体系

一是开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教材。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要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课,为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优秀品质提供平台。相关传统文化课程应该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二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的内涵性,引导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三是打造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团队。通过选拔、培训、深造遴选学识扎实、品德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授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和生活中。

(二)建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体系

需要积极探索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构建融贯中西的校园特色文化。一是构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园文化工作部,搭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育人平台,培育学生作为国际化人才应有的眼界、品行和情怀,规划设计、打造营造和传承更新校园文化;其次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管理文化精神挖掘,以学生为中心,依托素养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支持体系、平台体系,构建全员育人模式;再次要将包括校训在内的办学理念、育人观念融入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活动和师生日常生活中。二是构建有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特色的校园主体文化体系,包括院徽、院训、院歌的设计和创作。为此,首先要精心设计体现办学理念和特色的美观醒目的院徽;其次要将学校及其他合作学校的校训整合,结合中国际文化和时代背景,总结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院训,作为人才培养的精神引导;再次要创作体现院训精神的易传易唱的院歌,增强师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学习成长。三是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特色的校园景观体系。在学校环境的升级和改造中,充分重视文化景观的打造。为让学生既有国外大学的体验,又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校园,结合教学、活动、生活等办学功能区规划设计,形成体系。

(三)建立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学生实践活动体系

一是立足学生培养目标需要,建立学生活动筹划指导服务机构。与学院党组织、团委、学生会、等活动组织结合,发挥筹划、指导的功能。二是立足学生文化修养需要,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和形式,重视道德实践环节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常规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必须拓展学生文化活动的空间,与合作学校、中外合资企业、国外机构合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文化对外输出的能力。要借鉴国外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化沙龙、参观工作坊等。三是立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活动的开展要努力传达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适应社会发展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主次有别、内涵丰富、多元一体的活动规划方案,可以面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提升有效性和精准度。

(四)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以网络为载体,融中国传统文化于网络平台中,开设网络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厚的教育资源能够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侵蚀[3]。牢牢抓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抢占网络宣传阵地的制高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因自身特点,更容易受到外来良莠不齐的文化冲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决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要大力弘扬中國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学生实践活动和网络思政体系构建中,全方位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影响提供坚守初心的有力保障,固本培优,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不仅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慧华.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9).

[2]卢春艳,刘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

[3]卢清林.中外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