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教学法的高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例探
2020-04-12王莎莉
王莎莉
摘 要: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由文秋芳教授创建的产出导向法,是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最新外语教学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类英语教学实践中。本文以高职英语课程一个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在目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产出导向法设计教学任务,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
近年来,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理论,强调语言应用的实践性,主张以用促学、学用结合,克服了传统英语课堂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用脱节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学者发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POA的适应存在困难,POA对其教学效果不显著。(张伶俐,2017)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混合教学(Blended Teaching)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增加了学习投入,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语言输入,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促进了语言习得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本文将探讨在POA理论框架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1. POA理论概述
POA是文秋芳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探索研究,融合中国传统教育经典和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的精华,创建的符合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的教学理论体系。整个理论体系分为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主要部分。
“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构成了POA理论的主要教学理念。根据这些理念,英语教学的焦点应该是“学习”本身,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有效学习展开;教学活动要与语言运用紧密相連、学用结合;教学目标不仅是体现语言课程作为工具性的一面,还要考虑人文性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POA理论教学假设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教”四部分组成,将传统语言教学中的“输入——输出”的顺序变为“输出——输入——输出”,以产出性的任务为教学起点,通过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三个教学流程,实现学生知识和语言更高水平的产出。
2. POA理论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
2.1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是根据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学以致用、育人为本,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具体思路为:1.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建筑类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建筑类工作面试的情景设计教学任务;2.重组和重构教学资源,自编教材和试题库,建成形式完备的网络教学资源库;3.根据POA理论设计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使用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4.在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目标的同时,挖掘和发挥人文属性,将智德融合、“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
2.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针对的是建筑类专业大一学生。教学目标涵盖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参加面试需要准备的材料及注意事项,学习英文面试的常用词汇、句式和表达。能力目标:能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包括与建筑类专业相关信息的英语介绍);回答面试中常问的问题。情感目标:遵循社会礼仪(包括尊重、守时等)、弘扬个性、诚实守信、正确面对挫折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1.英文面试的常用词汇与表达;2.面试中常见问题及回答;3.通过面试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礼貌应答等良好的职场礼仪。教学难点为在英文面试中如何正确、合适地表达。
2.3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一共4个课时,根据产出导向教学法设计原则,以英语语言的有效产出为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结合建筑类专业今后岗位真实场景将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核心环节融入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学生边学边评,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1,2课时课前驱动。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情景交际任务:Suppose you'll graduate from the major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need to attend an interview, prepare an English self-introduction.(假设你从建筑业专业毕业需要参加面试,准备一篇英文自我介绍。)学生需要利用资源库资源完成英文自我介绍,并参加小组谈论,选择一篇最优作业拍摄视频上传作业平台。教师在线上平台上提供英文自我介绍的相关参考视频、口语表达评价标准及主题题库。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完成题库中的拓展练习。
第1,2课时课中促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置了小试牛刀、精益求精、深入拓展3个产出任务。任务1小试牛刀:口头表达Self-introduction。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个人介绍的音频材料,要求学生听音,记录应聘者重要个人信息并上传线上平台;再与小组讨成员讨论,用完整的句子口头复述上述信息。学生需要掌握速记法,了解如标志词、逻辑关系词、重要的动词等在听音中的重要性;并且能连词成句,用英文口头正确表达个人信息。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归纳听音速记的方法及连词成句的方法。通过线上平台即时评价。任务2精益求精:口头展示与讨论Common expressions of self-introduction。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拍摄的自我介绍视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评价,指出语法和表达上的典型错误;并归纳总结英文自我介绍正确表达。学生通过发现错误,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英文自我介绍的表达。任务3深入拓展:口头讨论Common Interview Questions。教师播放面试示范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与小组成员讨论,合作记录面试中的常见问题;思考并讨论这些常见问题可能的回答。在此项任务中,学生进一步强化听音速记能力。
课堂上的3个教学任务以更好的语言产出为目标,环环相扣,不断深入。每项任务都能很好地实现实时评价,学生先做任务,在任务学习中发现问题,例如出错等,通过自学、讨论和教师的讲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修正,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学习任务不是教师的一味“输入”,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助合作,利用学习资源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参与性更强。
第1,2课时课后,同时是3,4课时的课前任务驱动环节。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情景交际任务Role-play,要求学生观看The Nanny Diary影片片段,讨论女主角面试失败的原因;小组讨论完成模拟英文面试的角色扮演任务,并拍摄视频上传作业平台。教师在作业平台上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和题库。此项任务除语言知识训练外,还能通过对面试失败原因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守时、礼貌等职场礼仪的思考。
第3,4课时课中促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3个逐步深入的产出任务。任务1小试牛刀:口头表达Questions & answers in interview。此项为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提问小组和回答小组,分组准备英文面试常用问题及回答;提问小组提出问题,回答小组回答,然后角色互换。任务2精益求精:口头展示与讨论Comm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interview。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学生课前拍摄的英文面试角色扮演视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评价,指出语法和表达上的典型错误,归纳总结英文正确表达。学生通过发现错误,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英文表达。任务3深入拓展:口头讨论How to succeed in an interview?。教师组织头脑风暴,通过假设不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归纳总结成功面试的要素。此项任务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切入点,旨在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礼貌应答等良好的职场礼仪;通过对面试失败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本单元主要教学任务完成,教師总结本课学习重点,进一步拓展学习主题相关语言表达;评价本次课学生学习情况,表扬学习积极的同学和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给出本单元学生学习积分,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最后,教师利用线上作业平台布置单元相关线上随堂10分钟小测验,帮助学生自查本单元学习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第3,4课时课后促成。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布置本单元拓展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听力能力训练、文本阅读(个人简历与自荐信)训练、重点表达翻译练习、分角色扮演训练等。课后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基础知识,能力强的学生能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另外,导入个人简历与自荐信的读写任务,很好地衔接下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2.4教学效果
POA理论使教师不再受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的困扰,更加关注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理念,克服“学用分离”的弊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英语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语言;学英语不是进行枯燥的词汇句型训练,而是在实际交际情景下应用英语。这种从“学”到“用”学习观念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地运用英语,而不是提到英语学习就机械地读背单词。学生从原来的不能张口、不敢张口、张口就错到能自信地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阶段性测试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其次,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个人展示与小组展示、线上答题与线下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学习积极性更高;用英语完成各种任务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兴趣更浓厚。再次,POA理论倡导的“全人教育说”,提出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需要顾及人的智力、情感与道德等各个方面。根据POA理论设计的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重视辩证思考、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职场礼仪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最后,POA理论指导下的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即时评价对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地方进行即时肯定和鼓励,学生能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加英语学习信心。对课外拓展任务的延时评价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和研究”,经历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更好地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形成互补,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很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课中,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发布学习任务或随堂测试,教师能通过平台实时数据掌握学生此项任务的学习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在平台上布置相关拓展学习任务,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既能利用在线平台资源库里相关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学习。线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拓展学习资源和试题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对掌握不牢的知识进行反复训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相似性的交际学习任务,实现迁移性学习。
3.结语
采用POA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积极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根据POA教学理论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效果明显,在阅读能力如语篇逻辑关系判断、作者写作意图推测等训练任务上有待进一步研究。2.教学情景交际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细化,切近学生工作生活实际,教学任务的类型更加丰富,每个任务的逻辑联系更加明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实时性、科学性和趣味性。3.教学资源库可以在通识性语言文化素材的基础上,体现各个专业的特色,如建筑类专业可以提供世界著名建筑英文介绍等。4.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学习任务的比例还应考虑得更加细化,根据实际学情动态调整。另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3]张伶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7(5):369-376.
[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
[5]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7(5):38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