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2020-04-12徐秀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2期
关键词:课堂优化小学数学

徐秀英

【摘 要】数学科目作为小学阶段教学重难点,探索课堂优化途径是教师不可推卸教研任务。素质教育改革为小学数学创新带来新的契机,充分抓住机遇,对课堂教学进行重组是保证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的有效手段。现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模式局限性,并针对如何冲破传统教学桎梏展开探讨,以期构建现代化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优化

引言:

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推向课堂教学核心,学生逐渐取代理论知识成为教学主体。教育新时期赋予小学数学全新的教育使命,数学课堂不在单纯的局限于知识传递,更加强调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形势的转变,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带来契机的同时应试教育模式弊端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学效果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迫在眉睫。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无疑是教学创新的催化剂,给予传统教学模式以强烈冲击,引发课堂教学翻天覆地的改革。虽然教育改革初见成效,新课表教学目标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第一,重理论轻思维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之下,小学课堂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分析。虽然理论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是脱离实际问题而实施单纯的理论教学限制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成为数学计算机器。在上述教育理念引导之下的数学课堂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削弱了数学科目教育价值,其教学局限性显而易见。第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目前以教材为核心的讲练式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甚至存在照本宣科等问题,凸显了数学科目的枯燥性,引发学生怨声载道。在传统教学方式饱受诟病的情况之下,教师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师生教学地位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绝对把控者,教学创新沦为形式主义,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1结合生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日常生活可谓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所蕴含的教学素材比比皆是。立足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及问题,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不失为课堂教学优化的有力尝试。例如,在讲解“年、月、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较为熟知的日常事物引导学生认知时间单位。首先,由于学生对于时间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在新知探索之前,让学生分享生活经历及知识经验,唤醒学生潜在认知,实现投石问路,引出新知识的探究。其次,教师有意识的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如提出问题“是否每个月都是30天?”、“为什么不同年份天数会有所不同?”等等。将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谨性与学生掌握的日常生活尝试形成鲜明对比,调动学生猎奇心理的同时传递数学知识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最后,教师通过年、月、日对照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规律,深化对于时间单位的认知。通过将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知识转化为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实现高效教学。

2.2丰富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方式是助力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载体,对于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推动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提升课堂设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认识面积”相关教学时,教師可以尝试采取多元化的组合式教学方式。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设置“画一画,涂一涂”趣味性游戏,教师和学生分别画出自己的手掌,并对所画出的图形进行对比。学生能够发现图形大小存在区别,教师进而引出图形面积的定义。其次,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分享探究方法及结果,各小组之间可以表示认可或是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维交流。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梳理与总结,深化知识的理解。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赋予枯燥的数学课堂以活力,提升学生课堂接受度。

2.3创造思考空间,培养数学思维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小学数学呈现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及开放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传统的公式化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因此,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思考、探索空间,着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在组织“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估算相关教学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教学情景,现教室共有15排座位,每排可坐10人,问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十数可以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追问,若每排可以坐12人,该怎样计算呢?引出估算新知识,借助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猎奇心理,调动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探讨估算的计算方法。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采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比估算的不同方法。通过对比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估算方法的运用条件。最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导入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借助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新知识核心内容。

2.4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学习自信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数学科目具有一定的学习难以,极易引发学生的畏难心理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认可与针对性指导极具必要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心理障碍,探寻契合的学习方法,重塑学习自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做出以下调整。首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和心态审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细致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善用语言激励,挖掘学生闪光点,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及互评等方式,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拓展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效率。

结束语:

在新课改加持之下,加快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及优化脚步,有效冲击了填鸭式教学模式。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组织构建仍然呈现诸多局限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教师应坚持探索与创新精神,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换生机。

参考文献:

[1]刘飞.优化设计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53.

[2]杜兴艳.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79-8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优化小学数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聋生阅读解题能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追问现实困境中寻求优化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