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技术在课程学习实践中的运用

2020-04-12刘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2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运用策略

刘猜

【摘 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既有助于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还能有效减轻学生在繁忙学业生活中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通用技术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专业课程的距离感,基于此,本文将对通用技术在课程学习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实践;运用策略

1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1.1 可操作性特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技术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时,不应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也并非通过指导学生材料准备环节、实践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即可完成的机械化教学,而是将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突出强调技术课程的实用性价值。基于技术的应用优势角度,技术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并且技术与实践还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技术的最大化作用。因此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通过不断创新与优化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成果的深化改革,真正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创新性特点

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与普及的背景下,教育行业越发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通用技术教學的创新性多集中表现在我国社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方面,各项生活化操作技术也有着明显优势。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我国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例如,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已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从原始马车升级转型为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传统交通工具出行不便的阻碍。因此,在现代化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熟练应用通用技术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有意识地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新型技术手段。

2 通用技术在课程学习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2.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更加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讲教材,应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与教学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课本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是抵触的,但对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觉得有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例如,在学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讲到工艺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同样是炒土豆丝,爸爸做的、妈妈做的和饭店厨师做的口味一样么?这种简单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不同,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可能是用的材料不同,火候不一样,炒菜实践不同等,教师表示一一认可,然后引出工艺的概念,我们所说的炒菜其实就是烹饪工艺。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工艺?学生们想了片刻之后回答还有金属、陶瓷、木制工艺等。此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工艺进行观察,由于大家都见过这些生活用品,对其制作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素养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由于科目不像语数英那样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很少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同时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也是非常的简单、精炼,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来进行学习根本无法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探索教学内容的深度。让通过技术课堂更加充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课本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挖掘生活中和通用技术相关的内容,结合教学,打造丰富多彩的通用技术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体验通用技术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系统设计》这部分知识时,书本上仅仅是对系统的概念,设计的一般方法进行简要的概括,并没有通过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在学生脑海中系统就常见的就是电脑系统。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认识更多关于系统的知识。教师可以延伸至生活,将报警系统、银行防盗系统、楼道防盗系统作为教学内容,将电路知识、线路的连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流的运动等电学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系统知识扩展到电学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认识到通用技术在生活中应用面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教师发现班上学生对汽车非常感兴趣,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类豪车车型学生都可以说出不少,汽车中有各种不同的制动系统比如:刹车系统、动力系统、底盘转向系统,教师可以试着向学生展示某个系统,比如:动力系统的线路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教师的提示,知道有发动机、变速箱、涡轮、风扇等结构,让学生再一次对汽车有了一个深度的了解。高中通用技术作为一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不仅要学会技术,掌握技术的原理,同时还要认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也是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

2.3 借助信息化技术,呈现多元化课堂教学画面

尽管通用技术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但受课堂教学时间与实践条件的限制,教师通常情况下难以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操作方法,无形中对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可以将实物情境教学法转换为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模拟具体教学场景。多媒体作为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良好的直观性特点,相较于传统教学工具也有着明显应用优势。在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下,多媒体逐渐具备更多元化的功能特性,有助于教师搜集层次性更强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并且其教学模式的高效化也有利于教师打造出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从整体上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策略的完善效果。在通用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需展示的生活化物品体积过大,并且可操作性较强,教师难以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完整的操作展示,而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有效改善这种现状,还能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物品工作原理与内部构造。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百叶窗模型”制作时,由于百叶窗占地体积较大,并且通常以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样貌呈现出来,教师无法将其拆卸后进行教学,也不利于学生观察百叶窗内部构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百叶窗,为学生完整呈现出百叶窗工作状态,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叶窗工作原理以及制作过程,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通用技术课程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围绕着百叶窗制作流程搜集相关图片、动态视频等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更直观清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向学生系统性的讲解百叶窗工作原理,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示范。

3 结束语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熟知生活常见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生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物品结构与工作原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具备基本的通用技术素养,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梁惠燕,陈明斌.项目式教学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9(08):39-43.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运用策略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浅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