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警务人才跨文化教育及英语教学初探

2020-04-12俞艳凤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俞艳凤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安院校培养学生的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以警务英语为平台。本文构建针对基于警务英语教学的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理论框架展开思考,探讨其教学实践模型。

关键词: 警务英语   涉外警务   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跨国警务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国与沿线国家往来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互联互通、互学互鉴。政策引领下的涉外警务工作面临更多挑战,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侦办跨国案件、为海外华人提供司法协助、派遣驻外联络官、开设外警培训班、进行涉外社区治安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涉外警务人才。然而,纯粹的语言教学难以满足涉外警务工作的需要,加强跨文化教育、提高涉外警务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涉外警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涉外警务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方向的主要论文,欲达到的研究目的是:(1)分析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2)构建基于警务英语教学的涉外警务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教育

1972年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①(269-293),作为对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两个纯语言概念的补充。海姆斯交际能力的概念的核心是语用适当性,强调语言运用要适应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要素,国内外学者说法各异,但已达成一定的共识。学者们普遍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交往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包含认知、感情和行为这三个层面②(2-8)。认知层面主要是指交际者对于本国和他国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等的多方面知识,杨盈、庄恩平将其概括为价值感、社会习俗、历史与宗教四个方面,并认为价值观是核心③(13-21)。感情层面主要包括文化敏感性、文化包容能力、文化理解分析能力等。行为层面主要指交际者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等。

跨文化教育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在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中正式提出的。张红玲将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定义为: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④(2-7)。跨文化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在认知、情感、行为各方面的具体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于警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提高警务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将跨文化教育与公安院校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这是由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引入我国开始,外语教学领域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阵地⑤(89-90)。张红玲更是提出,学校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阵地之一④(2-7)。教育部在2017年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跨文化教育、彰显人文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⑥。

将跨文化教育纳入公安院校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能够补足当前公安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中文化教育的空白,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培养出符合政策需要、满足新形势下涉外警务工作需求的警务外语人才。

三、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要素

根据学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达成的基本共识,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认知、感情和行为三方面,笔者将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

1.认知维度。认知维度主要是指交际者对于本国和他国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等的多方面知識。在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中,涉外警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广义的文化知识,还需要考虑职业需要,增加对本国和他国警察制度、司法体系、办案流程、法律法规等内容的了解。在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维度中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知识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涉外警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吸纳国内外新的文化知识,尤其要注意中外法律制度、国外政治局势的新变化,以便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2.感情维度。感情层面主要包括文化敏感性、文化包容能力、文化理解分析能力等。Alois Moosmǜlle把跨文化交际根据环境分为国际化环境和多元化环境两种类型⑦(49-53)。涉外警务工作属于国际化环境这一类型,跨文化交际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容易忽视文化差异。因此,在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中,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学会对不同文化进行理解分析。在文化包容力方面,学生要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拿强势一方的文化作为标准衡量、评判另一方的言语行为并不公平,会削减文化多样性,损害弱势话语潜势空间⑧(17-21)。学生作为涉外警务人员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有能力分辨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客观理性对待不同文化。在行使以涉外案件侦查为例的管理职能时,言语行为的适用性不能盲目用对方文化进行衡量;在行使以涉外社区管理为例的服务职能时中,需要考虑到文化多样性,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3.行为维度。行为层面主要指交际者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心理调适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主要指警务英语的运用能力,涉及运用英语进行出入境管理、刑事案件侦查、治安管理等警务工作。非语言能力包括身体传递的非语言信息、与环境相关的非语言行为和交际风格③(13-27)。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中,警务人员要根据服务和管理这两种职责的不同,调整自身的肢体语言、语气、交际场合、交际风格等非语言因素,选择有效的交际策略,以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考虑到涉外警务工作的复杂性,从业人员还需要培养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缩短因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导致的心理缓冲期,顺利完成涉外警务工作。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定位。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跨文化教育指南》,明确指出跨文化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新课程,而是一种应该融入学校教育体制和各课程教学的理念,在外语教学中尤其重要⑨。公安院校开展跨文化教育,警务英语是最佳阵地。

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是一种融入警务英语教学的理念,跨文化教育与警务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形成警务英语跨文化教学。警务英语跨文化教学并非一种纯粹的语言教学,而是以提高学生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的职业英语教学,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基本跨文化知识、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涉外警务人才。只有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融入警务英语教学,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涉外警务人才。

2.教学内容。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应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认知、感情和行为三个维度确定教学内容。认知是基础,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首先需要使学生掌握警务英语基本知识,熟悉不同国家的警察制度、司法体系、法律法规,并且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知识有所了解。感情维度是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不同文化,增加其文化敏感度,强化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认知和感情维度的跨文化教育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学生在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等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根据不同语境、不同职责选择适用的交际方式,三个维度相结合,进行警务跨文化交际。

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的教材应包含上述三个要素相关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警务英语课程的基本语言知识,还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技巧教学。在具体的内容编写上,教材应与时俱进,以国家政策为引领,突破以往外语教学只涉及英美文化的局限性,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等的相应文化教学内容。各地公安院校还应结合地域特殊性,编写出能体现地方特色警务的跨文化警务英语教材,开展本土化警务英语跨文化教学。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涉外警务跨文化教学不仅要沿用语言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还要考虑跨文化教育的特殊性,加强实践教学,借鉴西方成熟的跨文化培训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涉外警务工作面向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教学方法要侧重泛文化培训。泛文化培训面向不同文化,不局限于单一国家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能满足涉外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需要加强泛文化引导式和体验式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模拟游戏、同化训练、角色扮演等多种培训方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试,开展多样化教学。

其次,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的需要,还需大量的实践活动作为补充。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支持,还需要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⑩。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需要公安机关各涉外部门的协助,建立联合实践办学机制,使学生通过实地体验获得高层次交际能力{11}。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还需公安学、治安学等学科的配合,提供具学习价值的警务跨文化典型案例,模拟真实的涉外警务情景,令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涉外警務人才跨文化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教育,更侧重于职业化的跨文化培训,教学方法上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结语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涉外警情日渐复杂,培养涉外警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导,为契机,阐明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涉外警务跨文化教育在公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涉外警务人才跨文化教育将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传播学、公安学等多学科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优化警务英语课程设置,丰富当前警务英语教学内容。当前涉外警务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警务英语教师是研究的主力军,但来自其他学科的学者参与研究必不可少,多学科、多警务部门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涉外警务跨文化研究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主动邀请各学科共同参与涉外警务跨文化教学和研究,尤其是公安学、治安学、心理学、管理学、中国文史哲学科等,将打破当前涉外警务跨文化研究以外语教师为主的局面,使这一领域研究视角更丰富,体系更完整。

未来的警务英语教学应改变单薄的语言教学现状,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警务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真正体现出职业英语课程的价值和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为国家培养出更优质的复合型国际化警务人才。

注释:

①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J Pride & J Holmes(eds.) Sociolinguistics[C]. Harmondsworth: Penguim. 1972.

②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

③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

④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

⑤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⑦张红玲.交流跨文化研究学术思想推动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2010中国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2010,33(6).

⑧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⑨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Z]. 2006.

⑩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Byram M. Fro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Essays and Reflections[M].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创新型涉外警务人才培养探析”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9SJA0452)。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