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20-04-12王鹏程卢君孙智胡佑峰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王鹏程 卢君 孙智 胡佑峰

摘   要: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育人高地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使命。为保证培育质量,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意义,然后分别从更新教学理念,树牢质量意识;精选师资队伍,优化师资力量;根据乡村振兴人才的要求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四个方面对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的培育上升到重要议事日程。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1500万人[1](14)。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由此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质量,重点在知识提升和技能掌握,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农民整体素养。面对如此繁重的培训任务,培训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国内有不少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廖开妍[2](45-50)等人以四川省成都市812位参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胜任素质模型,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在经营管理与生产技术方面得到的提升较大,在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方面得到的提升较小;张亿钧等人[3](108-112)调查安徽省和湖南省的347户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认为分散短期培训、结合农业实践的培训效果较好,而且培训教师的经验越丰富,教学质量越高,培训效果越好;陈新忠等[4](101-107)认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培训内容陈旧、培育方式单一、培育资源未能有效统筹、培育成效难以检测等问题。他提出分类管理与精准教育相结合、内容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政策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准入制度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等对策。在建立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系的过程中,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重要支撑的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努力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平台[5](58-61),面对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通过何种方式保证培训效果的研究还未见详细报道。笔者拟对此加以论述,希望抛砖引玉。

一、高职院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渴望[6](10-11)。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7]。农民素养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度和质量,提高职业农民素养是时代要求。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体实施的主体,有着成熟的办学模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新的教育类型,培训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学员年龄大小不一,基础千差万别;都有从事生产实践的经历,且实践领域基本相同或相近,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形成,如何把他(她)们教育好、培养好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吸收借鉴传统教学管理经验和他人研究成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只有这样,“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人才成色质量才能保证,才能不负时代重托。

二、高职院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路径

1.更新教学理念,树牢质量意识。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培育什么样的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类型。与传统教学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在校接受培训的时间通常较短,知识体系不能按部就班地传授;与传统学生不同,受教育主体无论年龄还是已接受教育的程度均参差不齐,加上又从事过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固化的认知观。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学有所获,无论对高职院校还是对授课教师本人都是挑战。要教育好这样的学生,必须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问题上,首先要树立学员就是学生的理念,对学生学员一视同仁,让学员感到温暖。“亲其师,信其道”,学員只有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才会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学习。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思想上还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学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差别对待。甚至不少学员也认为自己不是正规学生,敷衍了事,自暴自弃,这都是不对的;其次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学什么,学员说了算,解决学员最想解决的疑问。前来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不少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带着问题来的,解决这些问题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对他们来说过多的理论教学可能显得太空洞,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尽量采用情境教学和现场教学。让他们多提问,共同讨论;第三要树立服务意识。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大多已成家立业,克服了家庭困难前来求学,可能出现对培训环境不适应、对生活不习惯等问题,教师要对他们做好心理疏导,为他们服好务,让他们安心学习。只有安下心来学习,才有好的学习效果;第四要树立质量意识。为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各级各类培训名目多、课程广、任务重,作为受托培训单位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决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2.精选师资队伍、优化师资力量。

名师出高徒。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教师素养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政策;既是实际生产的技术员,又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宣传员;既要具备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懂农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总之,一个教师需要扮演多个角色,还要演好。毋庸讳言,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有一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少。对生产中的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指导能力差,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在应对千差万别的学员提出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不能胜任培训任务。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根据当地实情出台了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方案,高职院校应严格按当地要求精选教师;在师资培养接续方面,应秉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让教师深入企业、深入田间地头参观学习,调查研究,丰富专业技能。同时广泛开展一些有益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教研活动,如开展“一人一课”比赛教学活动,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一个教学专题,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开展教学竞赛,提高教学艺术性。此外,教师应积极配合,主动关心关注国家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

3.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办专业、组织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新型职业农民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担负着振兴本地乡村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学文件中应有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为宗旨,把培养人文情怀、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时间短,学员有实践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学科式”培养模式,着眼于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实行模块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行网上教学。受训学员由于有自己的职业,可考虑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课程设置不在多而在精,充分体现本土特色,注重传授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充分利用现场教学,产学结合;实行班级化教学与管理,辅以多媒体教学或微课堂;考核方式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另外还要强调后期跟踪服务。

4.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控体系。

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作支撑。为保证培训质量,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培训内部质量管控体系,让培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培训质量管控内容应包括培训目标管控、教学计划管控、课程设置管控、教学过程管控、课后信息反馈管控和后期跟踪服务管控等。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管控上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并没形成一种成熟的质量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质量管控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出勤率上,认为教师教学效果好学员出勤率就高,但实践已证明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也有采用由学员、同事和教学主管部门三方评价,按权重综合评分的方式,评价分数低认为教师讲课不受学员欢迎,督促教师进行整改。仔细思考这种评价方式有明显不足。以上两种质量管控方式无疑都对培训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都不完善,還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因为内部质量管控是一套完整体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引起质量问题。因此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总之,质量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本,更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一定要注重培训效果,不要因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短、培训对象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身上有与学生要求不相符合的坏习惯、坏毛病而敷衍他们、轻慢他们。农民学员既然来到了高职院校,就是高职院校中的一员,要严格按照高职院校的校规校纪要求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安心学习。教师是基础,教学文件是指导,严格执行质量管控体系是关键。高职院校应主动更新理念,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认真执行。通过培训,让他们的知识真正得到丰富,技术真正得到提高,社会责任心真正得到加强。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不负时代重托。

参考文献:

[1]孙庆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突破1500万人[J].农村百事通,2018(24).

[2]廖开妍,杨锦秀,刘昕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对四川省成都市812位参训农民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9,36(12).

[3]张亿钧,朱秋分,曹延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8(3).

[4]陈新忠,庹娟.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教育与职业,2020(1).

[5]罗迈钦.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5).

[6]张桃林.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J].农村工作通讯,2019,22(11).

[7]沈峰.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N].甘肃日报,2019-3-29(7).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9HER00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