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中的应用

2020-04-12王明明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

王明明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各类课程教学方法应当与学术型高校有所区别。鉴于此,本文分析了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研究了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素质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但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急需进行教学改革。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可以尝试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中。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目任务,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教师提前拟定项目、安排任务,通过团队合作等形式完成各项目的不同任务。在项目式教学法中,信息搜集、计划制订、项目实施及结果检验和验收总结等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答疑、指导和辅助等作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对学生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具体而言,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益主体多元

项目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会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乃至企业和社会受到益处。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学校树立品牌形象并增加社会知名度,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水平。教师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在项目式教学法实施之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良好体现,创造力和好奇心被激发,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此外,项目式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将使企业效益增加,最终这种效益会产生扩散效应而使全社会受益。

(二)教学过程可控

在项目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制定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和项目要求,并且任务分配、信息收集、计划制订及项目实施和评价总结等工作都有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而不是将所有工作交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和偏差,教师就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导改正,如果学生出现抄袭或者偷懒等“不正之风”,教师也可以及时纠正。教师通过对项目内容和进程的把控,可以有效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水平,取得项目式教学法的应有效果。

(三)理论实践对接

项目式教学法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学生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搜寻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等内容,学生不但能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应用和创新所学知识,真正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检测,以便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学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以不断深化和加强。此外,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提高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互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加大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但是对学生设计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育力度仍然较小。教师对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总是浅尝辄止,缺少与项目式教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能力和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一些教师虽然采用了项目法开展课程教学,但是项目选择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联系不大,学生的作品脱离企业的生产及运营实际,在项目实施之前不能对企业产品的工艺、功能、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考量,设计出的作品违背项目实施初衷和本质,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项目选择注重实际出发

教师选择项目时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保项目式教学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首先,项目的选择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师在选择项目前应充分了解并考虑学生的理论功底与技能水平,使项目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确保训练项目符合学生的学习范畴和接受能力,避免项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而起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其次,项目选择应当从企业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安排项目内容,使學生在训练过程中真正接触企业当前的工作内容,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实施体现学生主体

在项目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项目式教学法中扮演“演员”,教师则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做好项目式教学法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发挥好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帮助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做好实施者和执行者,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在项目实施中探索新知、巩固旧知,达到不断学习、提高技能的目的。

(三)团队协作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充分发挥各团队成员的长处和优势。在团队中,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团队合作,每位成员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并向他人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提升能力的目标。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适当地表扬、鼓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助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中的应用

部分教师虽然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加入了案例讲解的内容,但是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探索新知,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联系,最终实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通过教、学、做、考等一系列措施,学生重新获得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动搜寻信息、相互交流、制订计划、实施方案、展示成果,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及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努力,确保项目式教学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训练的机会。教师应当重新安排教学过程和时间进度,使用理论讲授、学生实训、课下练习等手段和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用项目式教学法应有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例如在工业工程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将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融为一体,以训练项目贯穿课程的始终。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以任务导入教学内容,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对项目及任务的要求和安排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利用本节理论知识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并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汇报和检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题目并进行团队合作,做好学生的参谋和指导,最后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企业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自主创新和不断改进,使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之前,教师应当按照课程的培养方案对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继续按照旧有的授课计划进行授课。例如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可以设计制造业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管理三个项目进行授课和锻炼,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类企业的实际问题。完成单个项目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用项目导入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和课程任务,对完成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第二阶段为生产类企业的认知,教师通过可获得的途径带领学生了解典型生产类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状况,使学生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使项目成果具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阶段为项目任务的布置和完成阶段,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工作;第四阶段为项目成果汇报和评价阶段,学生通过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等形式完成项目成果的展示,然后根据教师和企业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项目成果。

(三)重建评价机制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因此需要重建一套与项目式教学法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新建评价机制应当着重测评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和质量,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的考查。以单个项目为例,测评成绩可以按不同比重在不同测评内容中分配,例如学习态度可占20%,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的认真程度进行给分;成员综合素质可占20%,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程度和合作情况进行给分;项目成果展示可占30%,根据学生的课件制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给分;项目成果书面报告可占30%,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程度、报告格式等给分,最终成绩按照单项成绩和比重计算得出。该评价机制不但能够贯穿项目式教学法应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获得企业支持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立足当地并服务当地,学校、学院和教师等主体应当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当地企业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中,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例如我校可以通过与亚太集团的合作,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实地调查、学习和调研,根据企业实际完成项目中的各項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既考虑企业类型,又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完成各项任务内容。企业案例和多组实际数据能够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信息支撑,学生完成的项目能够输送至企业并得到企业的反馈,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并保证应用价值,实现学生培养、教师培育、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多方利益。

参考文献:

[1]杨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时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2).

[2]窦进,冯娜.项目式教学法在工程材料类课程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

[3]冯楠,梁梦真.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6).

[4]韩培峰,文华,甘露.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7).

[5]张健.论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在应用型本科高校ESP教学中的设计原则[J].智库时代,20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华宇工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式教学法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4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项目式教学法之于笔译教学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