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改进

2020-04-12罗茜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罗茜

摘   要: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孵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学生、师资、平台、制度系统五个要素入手,借助企业、政府、投资机构的力量,建立“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改进策略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教育,旨在培育在校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按有创业想法、实践创业、创业成功将大学生创业者分为三层,并以此为依据分阶段、分层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1](1-6)。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创新教育,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层面,缺乏创新和创业的结合。直到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2],并给予了政策支持、平台搭建、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高职院校才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相对于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教育理念滞后、脱离专业教育、师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直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修订了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的标准,明确了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3]。在国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后,各个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挑战杯”等各類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成绩逐渐成为评价高职院校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使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双创”教育。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是实用型、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忽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领导重视不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没有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创新成果孵化基地等都是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面临的问题。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如下错误理念: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狭义为单纯性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生创业,主要为那些有创业想法或已经创业学生开设;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广义为素质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片面注重教育的覆盖面,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技能、知识画了等号,定位过于狭窄,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可度偏低。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脱离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大量的创新创业课程,但缺少顶层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以公选课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只有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的精英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虽然有教师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少专业化教材和系统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形成呼应。

最后,部分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优秀项目,由于缺乏相应政策保障和配套资金扶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可见,如何有效衔接创新创业实践与实验、实践教学是值得高职院校思考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首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较薄弱,多是由专职教师、辅导员等“学院派”教师兼职,这类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创新创业培训,更没有创业经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广泛,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教师既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创业与社会经验,才能成为创业“实战导师”。

其次,创新创业专业教材缺乏,教学方法枯燥,老师大多照本宣科,缺少实战训练,学生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四)指导帮扶不到位,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

首先,虽然过去几年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多方面政策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降低了高职生创业的门槛,很多高职学生也跃跃欲试去创业,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3%,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大学生创业中,美国大学生成功率最高接近20%。政府和学校为高职学生提供的资源政策不足,创业实训条件缺乏,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无法转化,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症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五)创业实践基地功能不完善,合作不密切。

部分高职院校内部没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且与校外创业孵化园区合作不密切,仅安排学生到园区参观学习、开设创业讲座等,对于有创业想法或已经创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不能够及时对接。仅给予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这些功能显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如何推进校内创业支撑平台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三、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一)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管理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成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学院各部门一把手负责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安排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优化创业实训和实践环境,破解学生创业实践瓶颈,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其次,高职院校要整合社会资源,与政府、企业形成合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顶岗实习、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寻求与企业、创新创业产业园的深度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包括创业辅导、融资、项目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

最后,高职院校要优化管理制度,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转化为学分,放宽创业学生的休学年限,简化休学创业审批程序。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给予创新创业优秀学生奖励,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挖掘筛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优秀项目在实践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项目孵化成功[4]。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学校创新创业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优秀导师,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开设好创新创业教育公选课、网络课程、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实验实践教育、企业、行業社会发展,同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调整专业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捆携式发展”,让学生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感受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和“个性化”目标。

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设置几门优质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创业教育覆盖面,并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工作。创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通过翻转课堂、在线云平台、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参与感,提高学习兴趣。考核采用小组互评、老师点评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创意成果展示及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最后,做好“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创新创业分类、分层教育工作,对全体学生进行通识性启蒙教育,主要教授基础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严格筛选,专门开设“创业先锋班”,学校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创业企业管理”教育,对学生进行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等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强化学生系统的创业实战技能。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高校双创教师类型必须具备三类:管理类师资、教学类师资、专业型和科研型师资。要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结构,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引进校外创业导师,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并制定相应管理规范。

其次,做好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和管理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骨干研修等培训方式,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通过对创新创业教师定期考核评价,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不断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并形成制度。

最后,完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和教师个人专利成果的商业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师生共创,鼓励教师自主创业和通过专利成果商业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多举措提高学生积极性。

首先,高职院校要改革目前教学管理制度及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大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创新创业从“开小灶”转为“大众化”[5](30-34)。

其次,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对休学创业学生调整学业进程,放宽修业年限,保留学籍。对于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给予资金扶持和空间支持,提供创业辅导、融资、项目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

(五)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整合校内外资源合力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较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创业学院,没条件的组建创新实验室、创业训练中心,并向全校学生开放,支持学生组建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形成合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建好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寻求与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合作,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与企业、行业协会、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开发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共同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组建网络培训教育平台。

四、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学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学生、师资、平台、制度系统五个要素入手,同时借助企业、政府、投资机构的力量,建立“政、校、行、企”协同机制。相信不久的将来,高职院校一定会形成双创联动机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04.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953/201508/t20150817-200583.html,2015-07-29.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l,2015-03-11.

[5]吴彬瑛,倪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研究”(2019YKYS013)。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