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视

2020-04-12纪昌飞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

纪昌飞

摘   要: 发展职业教育的着力点是职业能力培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意义等进行研究,为梳理体育高职院校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修订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体育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   体育   职业能力   运动训练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教育。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对不同项目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院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应仅是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指导的教练员,还应是能服务于大众需求的运动项目指导或培训的教练。这一岗位性质的改变意味着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也应有所变化。那么,什么样的体育人才能够胜任这一岗位,便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育高职院校思考的问题,要求体育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1.职业能力分析

1.1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能力是伴随“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模式(CBET)”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唐瑾①(8)(2013)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调研报告中,就“职业能力”本质的界定,综合孟广平②(32)、邓泽民③(105)、吴晓义④(72)、徐国庆⑤(25)、匡瑛⑥(132)、赵志群⑦(5)等专家学者的理解所采用的定义,与赵丹彤(2016)在其博士论文中所选取的以构建主义为导向的整合能力视角下的“职业能力”含义并无大同小异,即职业能力是个体完成具体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整合,职业能力与具体工作情境相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及岗位要求变化而变化,是个体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历史背景对人才需求的形式有所不同,对职业能力的层次和角度的理解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关于职业能力构成的观点。在我国,有蒋乃平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由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和陈宇的能力结构化观点(由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岗位)能力构成)。这两种观点在构成环节的组成上有所不同,但在整体内涵上都包括完成具体岗位任务的专业技术、技能、能力;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即方法能力,比如,制订工作计划的思考与步骤、解决分析问题的思路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应具备社会能力,比如交际、素养、创新创造能力等。三种能力范畴均在行动层面对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高度总结与概括,然而,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专业思想是影响学校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稳固性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教育性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意识,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确定行动的方向,指导学生在奋进的路程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完善自己。

本研究将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分为专业思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四部分。

1.2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针对体育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标结构,通过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以及各专家对能力结构体系进行的筛选和评分,提出了职业能力结构基本框架。在问卷调查中,把各项指标分为五个等级,即“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并分别对每个等级赋予“5、4、3、2、1”等分值,结合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的综合整理分析,最终得到职业能力构成内涵的四个方面的重要程度排序(表1)。

数据结果说明,做出一定的行为操作还需观念意识先行,狠抓意识形态建设,筑牢上层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解的广度、深度,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坚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观念。第二重要的能力是实际工作岗位(比如教练/教师等)中应用到的专业能力,再次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2.高职体育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⑧。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人、社会人,从一定层面讲,他们职场能力的强弱是判断职业教育好坏的一个标准。

2.1.1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体现。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还重视能力本位,以实战教学为导向,强化训练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比如根据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鉴定标准2019版内容,及时修订制定游泳救生课程标准并执行,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游泳救生人才。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1.2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⑨(5)。我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⑩。可见,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尚力沛{11}(130-134)结合当前对核心素养的探讨提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态。结合职业能力的概念与构成,两者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中都有一定针对性的培育与发展,在内容上有交叉有互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1.3坚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

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经济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新时代的体育类能工巧匠,不仅需具有优秀的素质和品质、高超娴熟的体育项目技术技能,而且需在工作中保持专注,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敢于创新创造,弘扬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拥有一批高质量的体育匠人,正是通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途径完成的,学生要在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大熔炉等各种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2.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行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职工便是职业院校的办學方向,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应时时紧跟企业行业需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提高学校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行业具体就业岗位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使学生更快适应就业岗位,更有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变化。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激活创新创业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

2.3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任务{12}。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岗位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根据具体的职业能力表现,结合时代发展与工作实际,人们只有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使个人智力、体力、才能、创造力及各种潜能得到持续持久的充分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成就个人的全面发展。

3.高职体育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

3.1理论价值

3.1.1科学界定职业能力相关概念,深化职业能力培育内涵。

将体育类学生职业能力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便于厘清体育类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了解该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并反思。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模型,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使其更加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找差距、查问题、抓落实,加大符合企业用人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1.2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实效性。

事事有反馈,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有反馈有评价,才能结合当前国家职业资格、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事业职业认证体系,针对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与缺失,在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产教融合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整改,规范与完善高职体育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高职体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灵活性。

3.2实践意义

3.2.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工作招聘的考核选拔,学生应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胜任岗位需求的素质和能力。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不同,职业能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职业能力在众多能力中对个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①(8)。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职业能力的突出,能够增加个人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成为某个领域的出类拔萃者,在生活中更有信心。

3.2.2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专业办学水平。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职业院校需以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学生就业成才率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探索—修订—再探索—再修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越高,越适应社会,就业率就越高,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合理有效的。

3.2.3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曾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靠人才,创新靠人才,有创新才有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只有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不够的,还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在人才资源能力结构中,职业能力是关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紧贴时代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查找问题并改进落实,不断创新与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最终促进现代教育强国的建设。

4.结语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包括专业思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四部分。鉴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价值意义所在,我们应对职业能力构成进行深度剖析,以便在日常教学中随时融入引导,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注释:

①唐瑾.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②孟广平.能力、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0(12).

③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

④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⑤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

⑥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

⑦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⑧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1-24.

⑨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N].天津教育报,2016-09-14.

{11}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

{1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8-09/10/c_1123408541.htm.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课题(项目编号:2018 GWQNCX116)。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体育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