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率研究

2020-04-12曾维莲赵玉红王明涛敬久旺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效率评价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曾维莲 赵玉红 王明涛 敬久旺

摘   要: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界及教育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GM(1,1)灰色模型,构建基于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协调性评价体系,并以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为案例,对西藏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未来五年西藏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论对探索提高西藏高校“投入—产出”效率,期望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西藏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效率评价

高等教育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助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基地,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源泉。地方高校助力当地经济发展,高校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的科技创新投入为前提,另一方面以提高科研效率、服务地方发展为落脚点[1](51-58)[2](34-42)。西藏现有高校7所,学校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显著加强。各高校发挥学科特色,以科研促教学,坚持科学研究为教学和學科建设服务,为西藏区域经济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政府决策服务,在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3](67)。那么,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的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率到底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对于了解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乃至对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学术界的关注。国内近30年来对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研究从未间断。刘力(1987)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劳工市场、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等方面的关系。通过比较西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相关系数较高,但经不起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印度、乌拉圭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不但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者,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4](1-7)。程肇基、张桂香等通过DEA方法评价方法对地方高校科研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效率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二十世纪初近10年数据为有关决策单元指标,对科研活动“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价,认为江西省科研创新绩效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国外学者们对于各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这一问题开展一系列研究,尤其是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较大地拓展了该项研究广度及深度,研究涉及教育成本、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教育者的个人收益、高校经费来源、拨款方式、教师工资、教师供求关系、教育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纵观国内外研究,有关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国内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较多聚焦国内所有省份或发达省份,涉及西部落后地区的较少。本研究以西藏高校为研究对象,以7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有关数据为参数,对西藏高校“投入—产出”进行效率测评、分析指标体系的不足率与投入冗余率,为教育投资提供决策支持与依据。

一、西藏高等教育现状

西藏自治区现有高等教育院校7所,均为公办院校,其中,4所为本科层次,3所为专科层次。2019年度共招生11720人,普通本专科10780人,研究生940人;在校生合计38671人,其中,普通本专科36226人,研究生2445人;本年度毕业生10512人,毕业生中研究生577人,普通本专科9935人(数据来源于2019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和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同时得益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西部大开发、“双一流学科建设”等重大机遇和挑战,多渠道筹措经费、开拓创新,在教学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改善。在“十五”期间,西藏高校教育事业费投入约8亿元,教育基础建设投入5.1亿元。西藏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学校占地面积、藏书数量、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上述成果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67)。据2019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职工总人数3788人,其中专任教师262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280人,硕士学历1357人,本科学历9769人,大专及以下13人,全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62.26%。西藏自治区自2006年推行高等教育就业政策改革,在教师人数、教师学历、在校学生数、入学率、高校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较改革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还存在大的差距。例如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39.2%,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两者相差10%左右[5](2-7)。社会经济、学校教育、家庭生计、环境交通、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影响西藏学生入学率,制约着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6](74-75)。

二、模型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选取指标与数据样本

按照高等教育投入类型,可以把投入分为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可以转换或替代为财力投入。本研究依据前人研究方法选取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转换成财力投入,作为衡量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指标。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选取西藏自治区近5年(2014—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校数量、高等教育规模、高校在校学生数量、高校专任教师数量、教育质量、高校毕业生数量、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总额作为高等教育投入指标;依据赵树宽[7](52-56)的研究方法,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当地生产总值(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高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衡量指标。依据统计学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还可以使数据变化趋势呈现线性化,同时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7](52-56)。本文按照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对生产总值(GDP)、高等教育投入经费总额、高校毕业生人数取自然对数,以LnGDP、LnK、LnL表示。再使用极差法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数量级和指标量纲不同对计算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对每项数据作归一化处理,使数据在[0,1]之间。本研究采用的样本数据为2014年—2019年年度数据,数据来自近5年(2014年—2019年)的《西藏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西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等[9](166-168)[10](72-78),指标的选取参考朱金茜的方法。研究涉及政府高等教育公共预算公用经费和西藏GDP进行了折算,参考曾维莲[10](72-78)的方法,把上述两指标折算为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具体折算结果见表1。

(二)建立GM(1,1)模型

为衡量西藏自治区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协调发展水平,本研究参考了经济学中的平衡理论与效益理论[10](72-78)。经济学中的平衡理论是根据具有互补性和依赖性的要素产生总体的经济效益,各项要素能够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或效果。要求各效益的获得不以损害其他效益为代价。应用在本研究中,要求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依照此理论,在取得效益与平衡发展的前提下,两效益的乘积表示为复合效益,两效益的和为综合效益。西藏教育投入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本质上反映了在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综合效益恒定的前提条件下,为使复合效益最大时,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程度。此模型现较多地应用在衡量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协调水平中[11](9-13)[12](338-369),用来反映出生产各要素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协调度。基于本经济学理论,本文参考相关研究[11](9-13)[12](338-369)引入协调发展程度测算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W■·Φ■

G=■W■·Φ■

F=a·E+b·G

H=■

X■(t+1)=X■(1)-■·(1-e■)·e■

上式中E是西藏高等教育投资综合评价指数;G是西藏经济综合评价指数;W■和H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系数和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F为综合评价指数,即西藏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也是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益,a和b均为待定权数,本研究我们假定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相同,所以a,b均取0.5。笔者在对西藏教育投入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定量测度后,为了探讨西藏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或策略研究,为高等教育超前性调控或投入决策做准备,对未来5年西藏教育投入和经济持续发展程度作出预测,鉴于本研究数据具有复杂性、非确性等特征,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程度预测完全符合灰色系统的特征。本文参考相关研究[12](338-369),选用了GM(1,1)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预测[11](9-13)[12](338-369)[13](76-82)[14](19-25)。

三、西藏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协调性的实证分析

(一)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本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为数据的可获取性及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为了评价客观、科学,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进行分析,权重依据朱金茜[8](181-182)的方法赋予,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经计算,西藏高等教育综合评价指标和协调发展度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西藏高等教育的综合评价指数在0.1783—0.4342,从2014年的0.2375上升到2018年的0.4342,但在2016年只有0.1783,说明西藏高等教育投入具有不确定性。西藏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在0.4512—0.6181,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水平提升显著。从现有数据来看,现在高等教育过度依賴国家财政投入,高等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表3可见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协调度在0.3358—0.5221,借鉴廖重斌、宋美喆等的研究成果[13](76-82)[14](19-25),将协调度划分为7个等级,如表4所示。由表4可见,2014年—2018年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协调等级在中度失调衰退和基本协调发展之间。尽管西藏自治区2014年—2017年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稳定性,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教育投资政策、规律均影响经费投入,导致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仍然处于较低协调阶段,影响西藏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西藏自治区未来5年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发展趋势

经GM(1,1)软件计算,可以获得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度(见表3)。2020年—2025年协调度分别为0.5599、0.6063、0.6566、0.7110、0.7700,残差为0.0123,平均相对误差10.4673%。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外界干扰因素下,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度逐渐向好,协调度将从基本协调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14年—2018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GM(1,1)模型测算了高等教育投资综合评价指数、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西藏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五年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表明,西藏教育投入占比较虽高,但高等教育投入总量不足。西藏高等教育2014年—2018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在0.1783—0.4342,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在0.4512—0.6181,表明西藏自治区的高等教育投入和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提升显著,但高等教育教育规模、在校学生人数、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明显偏低。究其原因,西藏高等教育与地域经济发展匹配度较低,经济发展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人才需求不适应。2. 2014年—2017年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明显,但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稳定性,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靠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仍然处于较低协调阶段,影响西藏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3.通过GM(1,1)软件模拟显示,2020年—2025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度在0.5599—0.7700,残差0.0123,平均相对误差10.4673%。在不考虑外界干扰因素下,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度逐渐向好,协调度将从基本协调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发展。

总体来看,西藏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均有限,但两者之间协调性相对较好,为了提高西藏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出以下建议:

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高校急需解决高等教育依赖国家财政投入的现状,为了保证西藏高等教育投入的稳定增加,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避免对高等教育“过山车”式投入,统筹各项收入,优先保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

高等教育应积极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使高等教育不仅成为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途径,更成为加速西藏科技进步的手段。西藏高等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与西藏的GDP增长趋势呈负相关,需要高校多方筹措经费,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政府应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经费的规划和分配更需合理。

参考文献:

[1]程肇基,张桂香.江西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J].教师教育研究,2016(2):51-58.

[2]Werner B M, Souder W E. Measuring R&D Performance State of the Art[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7,40(2).

[3]楊小峻,刘凯.西藏高等教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4]刘力.西方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若干动向[J].外国教育动态,1987(01).

[5]史本林.学习贺信精神,加快西藏高等教育发展[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9(05).

[6]邓梦静.西藏高等教育入学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民族学刊,2019(03).

[7]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高教研究,2011(9).

[8]朱金茜.四川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2).

[9]杨舟.西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J].区域治理,2019(32).

[10]曾维莲,孙前路,王明涛,敬久旺,赵玉红.西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自2006年西藏高等教育就业改革以来[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6).

[11]陈静,曾珍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6(3).

[12]徐建平.数学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

[14]宋美喆,李孟苏.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03).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一般课题,批准号:XZJKY41822)。

通讯作者:赵玉红

猜你喜欢

效率评价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