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 “三全育人” 模式探索

2020-04-12周国栋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周国栋

摘   要: “三全育人”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模式,深入挖掘十方面育人内容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职能,按照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育人方式、模式,加强党的领导,把校内外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民办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民办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根据财经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要求,结合新时代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坚持育人导向、重视价值引导,坚持规律遵循、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注重统一行动、重视压力传导。加强党的领导,强调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采取部门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全体任员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查与考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把软性指标变为硬性约束;统一规范、明确标准,一体化构建内容充实、标准合理、运行有规范、体制完善、成效明显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局面。

二、“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含义

笔者依据所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形成了“围绕一个任务、依托两个课堂、建设三支队伍、实现四个自我”的“三全育人特色”,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依托理论、实训、实习第一课堂,依托专业社团、社会服务第二课堂,打造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企业实践指导队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学校、家长、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

三、创新民办高校“三全育人”模式,丰富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实现扎实性。

1.思政课程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授课教材、进师生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打造“名师示范课”,组织优秀教师为全院做示范课,组织思政教师参加吉林省2019年“精彩一课”教学竞赛。

二是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智慧课堂”“案例式”“探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运用“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使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2.课程思政建设。

一是制定“課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加强试点课程建设,争创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我校“金融学”“国际贸易”两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大纲管理审核制度和教案评价规定,严肃教师课堂管理纪律,明确课堂教学中的授课纪律要求,落实学校领导和教学督导走课、听课制度,守牢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

三是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提高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将课程育人效果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督导评学评教的关键因素、评职晋级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大力加强“科研育人”,增强实效性。

1.科研管理制度设计。

一是大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革新科研进程、环节及严格把控科研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项目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成果作为科研团队组建的基本要求。

二是建立教学、科研研一体、学研互补的科教共同育人机制,制订产业、教学、科研协同合作育人规划。坚持学术研究无边界,教学授课有纪律。实施科研助手制度,寓育人于科研实践中。积极吸纳本科生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工作,担任科研助手。在助研活动中,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授之以技、明之以道,言传身教,寓育人于科研。科学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统筹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

三是推行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实施科研导师制。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科研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

2.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梯队和工商管理学科梯队优势,积极组织科研团队建设,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方案,聚焦“三化三农”“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需求,形成“研咨一体”的科研定位。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互动交流平台,尽全力培养师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是推动实施学校科研育人示范项目、打造科研育人示范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加入科技创新团队和参与科研训练,及时掌握最新前沿科技资讯,培养联合攻关、集体攻坚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科研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实现常态性。

1.建立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是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育人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二是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科学严谨地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合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校内第二课堂管理,校内实验实训室利用率100%,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开课率100%。

三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育人形式,依托六个特色学院、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育人体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是充分利用省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依托各种资源建立本校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

2.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改进课程标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二是全力扶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运行规范,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学校有学生创新创业团队50余个,注册公司30余家,培育90余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省级项目80项,其中国家级15项。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实现创新性。

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优美环境,优化院风学风。学校分别从理论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交流研讨、爱国教育六个方面对大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以“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最美的国”及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训班、青年大学习班、校院两级理论社团阵地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二是培育选树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学校三名青年教师获得“长春好人”称号,涌现出了志愿服务楷模省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援藏、援疆学生等一大批学生典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创建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一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依托华夏精英浮雕、孔子像、泰山石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锻造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挖掘精神文化。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科专业的积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拼搏精神,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现代青年。

二是加强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学校在图书馆内建成东北最大的钱币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长春汽车博物馆”“伪满皇宫”,开展主题读书征文等活动。鼓励师生创作反映革命文化内容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网络作品。

3.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学校制定实施《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年度计划和重点实施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100余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是积极参与“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舞蹈、音乐、影视、话剧等文艺作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活动。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实现针对性。

1.网络教育机制。

一是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规划网络建设、科学谋划网络管理、合理对待网络评论、积极开展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完善网络在线教育,载入智慧校园服务,建立统一身份认证、OA、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一体化、资产系统、图书馆系统、一卡通便捷查询,不断完善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建设与管理,建立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守网络行为规范,争当校园好网民。对新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课程培训、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对信息化联络员进行交接工作流程培训、网络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識普及,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社团工作同部署,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校园媒体和师生自媒体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引导,健全校园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处置机制,做好网络舆情引导,提高信息化建网用网的网管能力。

2.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文化活动。

一是不断加大学校主题网站、微信、微博、贴吧、“两微一端”建设投入与管理力度,适时推送学校新闻。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积极参与易班网共建,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以“主流舆论壮大好,优秀人物宣介好,典型经验推广好,师生文化传播好”为目标,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学校新闻中心建设,加快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

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组织评选校内优秀网络平台及网络作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网络产品设计、网络知识竞答等比赛。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实现长效性。

按照“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生入学季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班级配备心理委员,每学期召开两次心理委员培训会,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按1∶4000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学生心理预防干预体系,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实现职责性。

逐步实现权责明确、制度健全、流程科学、执行有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目标,打造一流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一站式”服务。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打造教学和学生管理事务综合服务大厅,践行“十字方针”“五好服务”,努力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图书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实践教学需求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优化管理模式,服务师生能力、水平大幅提高。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实现协同性。

将服务育人作为后勤、图书、医疗、保卫等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相互协调,多部门协同工作。一是坚持“雪中送炭”,为困难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二是努力“锦上添花”,为学生提供多种生活、学习保障;三是“齐抓共管”,加强学生文明行为管理。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实现精准性。

通过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工作,深入开展自强、守信、感恩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奋斗之星”“励志典型”“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品质。实施学生家访制度,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构建经济帮扶、品德培养、能力提升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凸显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和社会效用,影响带动学生勤奋学习、励志成才。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实现保障性。

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完成各级基层党组织换届,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制度。充分发挥校工会、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维权诉求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自身带动其他同学,在校园内传递正能量,形成好风气。

参考文献:

[1]王森浩,李月.基于“三全育人”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1).

[2]李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20(1).

[3]杨涵钧.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推进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4).

本文为2019年度吉林省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规划项目《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JSZB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