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2020-04-12穆标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四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史

穆标

摘   要: 以史鉴今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强大的智慧与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针对高校以往在党史、国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高校“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坚持政治性、把握时代性、凸显实践性等方面提出对策,确保高校“四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关键词: 党史   “四史”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同志运用我国数千年发展的大历史观,提出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1],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路径。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下,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四史”教育,并将其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应以习近平同志“四史”教育和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全面加强“四史”教育,将其更加全面、科学、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一、一些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的政治性欠鲜明。

“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点。党的光辉历史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2](11-14)。党史教育能够使人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永恒领导,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辨是非、知兴衰,正确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激发拥护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家國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明确前进方向,探索新路;新中国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勤劳勇敢的人民全面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史与奋斗史。新中国史教育,能够使我们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改革开放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奇迹。开展改革开放史教育,能够促使我们认真辨析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背后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实践逻辑[3](11-17),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发展涵盖了党史、新中国发展史与改革开放史的全部内容。社会发展史教育能够使我们结合历史和现实,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把握社会发展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开展“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目前,从一些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体现出“四史”的历史教育特点,对其深刻的政治性体现得并不鲜明,未能挖掘出四部内容丰富的综合史中深邃的政治教育内涵,这是一个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2.教育的时代性欠突出。

“四史”教育是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的,通过“四史”教育,当代青年充分认识到这一真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实践,从而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与担当精神,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洪流之中[4](22-24)。一些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与当前时代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内容上相互有所割裂,未能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与融会贯通性,特别是未能紧密当前时代特征与青年学生的实际所需,脱离了对于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环境的深入分析,未能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思维方式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教育内涵,存在时代感不强、时代性不突出等问题。

3.教育的实践性有欠缺。

一些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时,理论灌输仍是最主要的方式,缺乏实践性、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方式。青年学生正处于文化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一味的理论说教存在一定的反感甚至厌恶心理。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如果仅采用形式单一、互动较少的教育方式,未能认真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四史”教育,青年学生是否真正能够学有所得并达到内心上的真正理解与认同。如果只是简单地向青年学生传授“四史”的有关理论与政策演变,缺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互动,未能从深层次深刻揭示内在机理,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内涵的实践教育活动,在青年学生的思想上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对话的桥梁,在提升青年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缺乏实践性的“四史”教育就难以实现存史、资政、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校成功推进“四史”教育的实现路径

1.坚持政治性,加强历史观教育。

高校要明确“四史”教育的本质,其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开展的政治教育。“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直接关系党在高校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开展“四史”教育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即在教育过程中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使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对于个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必须从建立和加强正确历史观教育入手,使高校广大师生充分把握“四史”的内涵要义,深刻认识到“四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奋斗与理论探索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史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史。高校要正本清源,坚决抵制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特别面对国外别有用心的个别媒体肆意歪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做法和言论,要坚定把握好“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认同与政治认同,使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与各种信息时,掌握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揭示和掌握“四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出“四史”的理论逻辑与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选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现实社会的风浪冲击下坚定正确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有作为,有担当,自觉担负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的任务[5]。

2.把握时代性,加强使命感教育。

高校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放在育才的首位。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有不同的历史际遇与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时代赋予其伟大奋斗的光荣历史使命。从“四史”教育涉及的时间、内容与范围来看,具有相当的长度与广度,可以说既涵盖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时,要用伟大成就使青年学生受到激励,用成功经验使其受到启迪,用历史教训使其受到警示,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国发展的大势,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6](24-29),以及自身在当前历史发展阶段的伟大历史使命,树立牢固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意识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的。要增强“四个自信”,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担当起与新时代同行的历史使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

3.凸显实践性,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史”教育不等同于抽象的理论教育。高校应加强“四史”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严密的组织领导和规划有序的整体布局,有针對性地以学生的现实状况与实际所需为着力点,采用丰富多彩、青年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够融会贯通并进一步加以延伸。如高校要围绕时代主旋律积极开展“四史”教育的专题讲座宣传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的豪情壮志;根据青年学生的参与表达愿望强、厌倦传统形式主义的特点,鼓励其自主设计、自愿参与、自发创新,开展形式生动、寓教于乐的“四史”教育主题的演讲赛、经典文学作品读书会等活动,组织其参观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及教学基地,使其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并感受“四史”的内涵与价值,从思想深处充分地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得到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行能力与治理效能呈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和自觉,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力量,进一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学习、领悟“四史”教育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以史为镜、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刻感悟到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奋进的强大力量。

三、结语

以史鉴今、立德树人是高校“四史”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系统梳理“四史”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脉络,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全面深入地进行“四史”教育,结合当前新时代背景对“四史”教育内涵进行解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四史”育人格局,使“四史”教育达到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度,使全体师生具备历史发展思维与眼光,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形成历史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把“四史”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成为勇于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开拓者与奉献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02).

[2]袁秉达.学习“四史”的深刻意蕴和战略意义[J].党政论坛,2020(07).

[3]田克勤,郑自立.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

[4]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6]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2020(07).

本文为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专项课题: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编号2019 SJB687):“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四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