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2020-04-12吴奕
吴奕
摘 要: 典型示范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科学选树典型,有效示范引领,加强教育实践,让榜样立起来、活起来、多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典型 高校思想政治 选树 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和选树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目的是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两者共同的使命与职责决定,大学生先进典型示范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主体意识成熟化的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宣传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树立可观、可感、可比、可学的榜样形象,实现受教育者与先进典型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优势,形成范式效应,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大学生先进典型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辨析
先进典型能对社会起到启迪、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抓好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学习工作,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也是一部先进典型不断丰富的发展史。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祖国大地的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党中央强调要把反映根据地军民艰苦斗争的报道放在报纸最重要的位置[1](3),劳动模范吴有满是我党新闻史上第一个典型人物,此后诞生了一批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模范典型,反映了根据地工农生活,推动了大生产运动。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激励广大军民以高度的革命热忱投身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事业中。在和平建设时期,以王进喜、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典型,引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以南京路上好八连、雷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典型,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倡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人生价值的社会风尚。
这些先进典型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引领着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历史事实表明,先进典型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唤起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革命和建设热情,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共同奋斗。
(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用事实说话,以榜样说理,典型的示范引领可以将工作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要适应这样的职责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克服工艺粗糙、配方陈旧、包装落后等不足,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大力推进手段创新,塑造一批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示范性、典型性的先进人物,使他们成为科学理论的实践者、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和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化雨的“春风”和定位的“灯塔”。
新时期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历久弥新,正是因为雷锋身上体现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宝贵财富。尽管时代在前进,我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雷锋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的“活雷锋”。新雷锋、活雷锋体现出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印证了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典型示范可以常做常新,切实推动道德的精神力量根植于大学生内心,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二、先进典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先进典型的示范法则是“最传统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引领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渐入佳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影响先进典型作用发挥的因素无时不有,出现了“有典型,无效应”的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先进典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存在不足。
1.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有些虚化和弱化。
从教育引导的对象来看,大学生群体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往往容易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激励,内心加强道德修养的追求逐渐弱化。他们有的自我认同度高,形成了自认为“完美”的理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先进典型,忽视先进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荣誉和意义,缺乏成为榜样的责任意识和志向追求;有的崇拜追星,把明星当作先进榜样,盲目学习明星的装扮、举止和言行;有的片面曲解典型,因为缺乏对典型的了解,偏移了对先进典型的态度,把身边的大学生典型认为“作秀”“书呆子”“马屁精”“两面人”,认为先进典型动机不纯、思想不纯;有的虽然和先进典型有接触,但是学习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只学不做、只说不做、只感动不行动、只当面学背后不做,等等。
2.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持续性不强。
先进典型能否引领大众,不仅仅取决于事迹的感染力的强弱,还取决于传播能否持续。就传播的持续性而言,在信息化传播时代,新媒体新闻可以到达网络传输覆盖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信息的到达并不意味着传播效果的达成。近年来,道德模范、凡人善举不断涌现,但是人们记忆犹新的典范是雷锋、刘胡兰、董存瑞等,对新晋典型印象不深。根本原因在于典型的传播侧重于时效,侧重于符号,却忽视持续性这一重要特性。缺少重复、持续的关注报道和宣传教育,导致典型的传播没有形成强大的教育氛围,宣传当时是“爆款”,却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一阵风”的传播无法激发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无法培养他们学习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更无法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引领带动作用,弱化了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例如,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洪战辉,他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值得每一位大学生学习,当时确实感动了很多人,可是十五年过去后,洪战辉的事迹已经很少有人会记得[3](23)。
从评选先进典型的标准来看,大学经常开展的荣誉奖项评比活动,例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励志之星、自强之星等,德育成绩和学分绩点是这些荣誉评选的必要条件之一。导致荣誉集中在成绩优秀的学生及部分人缘好的学生干部身上,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在某些方面拥有特长、表现突出,在评选时往往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此外,评选先进典型还存在“重资料审查、轻事实审查,重数量、轻数量,重评比、轻选树”等现象,还是需要走进学生群体、扎根学生生活,增加其民意化成分。
三、新时期高校先进典型的选树和传播
先进典型一方面包含着普遍的共性,另一方面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一般规律。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先进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同时,更要选树先进典型、宣传先進典型、深入学习和推广先进典型,以此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新局面。
(一)科学选树典型。
科学选树先进典型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的基础,决定了先进典型能否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要善于发现典型。发现典型是典型教育实施的起点、前提和准备。运用先进典型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切实弄清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典型。时势造英雄,实践育典型。高校要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在加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设置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指标,持续推进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典型的涌现提供精神滋养。大学生先进典型来源于实践,学校要深入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通过经常性、广泛性、深入性的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具有特殊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大学生优秀事迹;要进一步规范典型选树的文件,如《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办法》《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办法》等,规律性、持续性地开展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拔活动,从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兴趣特长、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开展如“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年度人物”“励志之星”“十佳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之星”等评选,在考虑典型全面性的同时区分层次,既选树学生楷模又选树各个领域的最美学生、身边好人,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和代表人物。
选树的典型要体现共性特征。从大学生群体中挖掘的先进典型,必须能够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反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普遍规律、代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体现时代先进性。大学生典型要能充分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其次,要有真实性。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使大学生理性客观地了解先进典型,在理性看待先进典型的基础上,将学习榜样与自己的品德塑造结合起来,在行动上积极向榜样靠拢。第三,要有群众性。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选典型必须植根于大学生群体,既有接近性又接地气,只有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才能让青年大学生广泛认同和主动接受。
(二)有效示范引领。
典型宣传是发挥先进典型教育作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典型的树立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推动营造大学校园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除了取决于典型本身的强烈情感和道德感染力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宣传的效果。
鉴于当代学生接收信息的广度和强度,要强化先进典型的认同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个层次向大学生宣传先进典型的优秀品格和感人事迹。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专访、先进事迹展览、拍摄先进典型宣传资料等,充分发挥校园融媒体优势,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元发布,扩大典型事迹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先进典型事迹,从而让典型成为大学生心中的明灯,让大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典型可亲可敬、可比可学。
宣传先进典型要讲究技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先进典型案例,引发大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内容层面上,既要宣讲先进典型的事迹与品格,又要宣传为何要学习先进典型,指导大学生将直观地学习先进典型深化为心理上的认同,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将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与优秀品格内化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践行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从实践层面来说,把典型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改进学习方式,能巩固强化学习效果,通过设立“校园典型事迹展馆”等固定学习阵地,设立“大学生典型工作室”“大学生典型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班组,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传帮带的作用,带动一片,增强学习效应。
(三)实效学习先进典型。
美国学者班杜拉曾说:“大多数人类行动是通过对先进典型的观察而获得的。”学习和推广先进典型是发挥先进典型教育作用的最终目标。
开展情感教育模式。先进典型能否引领大众,首先取决于典型事迹的感染力的强弱。先进典型教育要成为抵达大学生心灵的教育,一定要以情动人,发挥对大学生意志和信念的催化作用,引发、触发和唤起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情绪,继而培养大学生能够自觉调节自身的道德行为。
开展网络教育模式。网络以不可抗拒的姿态进入人类的所有活动领域,为增强先进典型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条件。学校要积极探寻先进典型教育网络模式,在开放、共享、交互、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丰富先进典型教育的信息内容,消除信息传递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障碍,实现网络先进典型教育和现实先进典型教育的优势互补。还要加强先进典型教育网站建设,健全先进典型教育网络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加强网络监管,保证先进典型教育有序进行。
(四)有机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发挥着定向标的作用;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为学生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氛围;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4]。因此,将校园文化与先进典型培育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育人功能。
以先进典型人物为原型的校园话剧、微电影等文化作品,加强先进典型培育的有效载体。例如,围绕时代楷模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吉林大学排演了原创话剧《黄大年》,深入挖掘黄大年的内心世界,将他爱国、爱科学的精神融汇其中。参与该剧的演职人员都是吉林大学在校师生,参演经历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话剧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巡演会演,也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大年精神在高校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要注重高尚精神的继承和传递,另一方面要注重与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培养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文化素质拓展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小君.典型人物报道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2]李月,张海笔,韩雪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9).
[3]王幸.先进典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6.
[4]卢刚,范金凤.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现状及创新机制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16(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境遇和培育”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C-b/2020/01/05;江苏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2018SJSZ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