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习武作品对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2020-04-12沈宁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审美

沈宁

摘   要: 儿童文学作家沈习武秉持儿童文学应当是纯净透明的原则,尊重儿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重视儿童心灵的能动性,运用切合儿童审美思维特征的语言,“接地气”地叙述人与动物的关系。通过富于魅力的动物形象和真善美的人物形象,重现与传递爱与信任,致力于新时代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关键词: 沈习武   儿童精神   审美

儿童文学适合儿童阅读并能够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沈习武秉持儿童文学应当是纯净透明的原则,尊重儿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作品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重视儿童心灵的能动性,从主题、形象和语言三个层面,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对儿童的精神进行审美建构。

一、作品主题对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沈习武的作品主题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利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儿童精神起到审美建构的作用。大致归纳为: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新展现,进一步传递爱与尊重。

(一)人与动物关系的再思考

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会写动物,沈习武的作品也不例外,但是他打破传统呼吁式的写作模式,不局限于以人为中心,而是将动物的地位提升到和人一样的高度。通过言说动物故事,说明人类并非世界唯一的主宰,人和动物拥有共同的自然家园,不是单一的从属关系。动物会帮助人类,甚至用爱感化人类,也会为了人类倾尽所有,甚至生命。传达出自然物种的平等关系,形成具有劝诫意味的主题,表现出重视生态观的独特的审美倾向。

《来自天堂的狗》以爱为维度审视一切,借流浪狗丫头和众人的故事,阐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爱互谅。作品中,孙能对老穆和丫头怀恨在心,于是和李管一起抓住丫头,并虐待它。孙能对丫头是恨的,但李管却认为何必和一条狗过不去,而后动了恻隐之心将它放了。后来孙能和李管掉入陷阱,老穆在丫头的帮助下救出了他们。出院的时候,李管劝孙能以后别再做伤天害理的事,尤其是有救命之恩的丫头。孙能也感到了后悔。

美好的情感总能触动人们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孙能李管和丫头的故事勾起了读者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情感。丫头不计前嫌营救孙能李管,孙能因丫头救出了自己,大彻大悟,改变了自己。这就是爱的力量,丫头用自己的原谅感化了孙能。正如沈习武在本书的序言中说道:“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占据强势地位的人类,如果在与动物相处时,能以‘敬仰的心态对待动物,发现它们‘感人的一面。那么我们就能看到鹰击长空,看到群马奔腾,看到鱼翔浅底……那么,我们的世界才是五彩斑斓的,我们的世界才是和谐美好的。”①(3)

阅读沈习武的作品,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正能量。动物是人类的精神导师,对人忠诚宽容。人类在深切体会到动物的真情后,产生心灵共通。人与动物是平等的生命个体,人类会在动物弱小时养育爱护它们,动物会在人类危难痛苦时挽救关心他们。如今的时代,一些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关系越来越淡、越来越少,把动物当作朋友、与动物平等和谐相处的情感是缺失的。沈习武在作品中弘扬的温情主题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

(二)爱与信任的重现与传递

文学作品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是对人性的思考,儿童文学作品中大量描写动物,将动物作为反观人类人性的镜子,通过褒扬动物对人类美好无私的付出,反观人类对动物的表现与态度,展示出人性的美好或黑暗,传递出儿童文学中爱与信任的主题。

沈习武塑造了很多充满智慧、忠心耿耿的动物形象。它们保护主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帮助主人脱离危险。在《家有忠犬》中,小乔是老耿托付给小瑜一家的猎狗,在小乔眼中,小瑜、小瑜爸、小瑜妈都是它熟悉和信赖的,所以,对待小瑜一家,小乔付出所有的爱。当小瑜爸爸在淘金过程中被石块所伤,小乔不顾自己的伤痛救出小瑜爸爸;当小瑜爸爸遭遇歹徒时,小瑜不顾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扑向歹徒;当小瑜妈妈的生命处于危难之际,当小瑜的弟弟小满遇到马蜂围攻时,小乔一直守护着他们。小瑜一家,并没有因为小乔只是猎犬而亏待它,同样用爱和尊重回报了小乔的真诚、坚贞与信赖。当羊羔被老豺咬死了,大家都认为是小乔干的,小瑜爸为小乔据理力争;当小乔离开的时候,小瑜一家整天心不在焉地思念小乔;当小乔被打成重伤,甚至要截掉右腿时,小瑜一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小乔的性命。

作为动物,小乔是典范,当主人家遇到危险,它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作为人类,小瑜一家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把小乔当作亲人,当作伙伴,给予它相等的爱与尊重。小乔与小瑜一家在相处之中互爱互助,互友互谅,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沈习武的作品中不僅仅涉及人与动物之间互爱互助的情感,在动物与动物之间真善美的品质也是共通的,一方为爱付出,另一方也会用爱回报。《双鹤飞舞》中两只鹤的名字叫小梁和小祝,借用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坚守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惜为了对方放弃生命,对待幼鹤,也是充满关爱。

沈习武的作品善于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各类情感结合起来,构筑一个充满爱、互相尊重的和谐世界,寄托美好的理想追求,使读者体会和感悟到多味的情感体验,帮助儿童感受和领悟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使儿童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二、作品形象对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在儿童文学中,作家常赋予文学形象生命,将想法和情感寄寓在动物形象上。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动物,活了起来,成了作品中最直接的情感寄寓的载体,承担着表现作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的任务。动物形象被赋予人的行为与心理,人物形象饱含美好品质,人物和动物形象相辅相成,凡是具有美好品质,拥有美好心灵,能够传达出真善美的。无论是动物形象还是人物形象,均对儿童的精神起到审美建构的作用。

(一)富于魅力的动物形象

沈习武笔下的动物形象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并与人类发生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从而突出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很多时候,当作家将情感赋予这些动物形象的时候,它们会变得与人们印象中的定性形象不一样,成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生命,被赋予全新的表达使命。沈习武笔下的狐狸和狗独具特色。

向来,狐狸给人以阴险狡诈、虚伪贪婪的感觉,它们没有强壮的体魄,没有震天的吼叫声,但可以随意抢夺弱者的食物,可以随意利用“智谋”让其他动物为它们所用。在《男孩的狐狸》中,两只狐狸十分聪明,它们一起捕食猎物,一起和暖暖斗智斗勇……两只狐狸给暖暖带来了很多乐趣。这两只狐狸虽然也会偷鸡,也会和人周旋,但当暖暖在去外婆家送鸡的路上掉进了坑洞时,是这两只狐狸不顾寒冷,不被眼前的鸡诱惑,一心只想往外拽绳子,救出了暖暖。在这部作品里,作家更多想表现的是,两只狐狸突破了传统,它们会对人产生信任,会流露真实情感,会心存感恩。让两只狐狸变得有感情的原因,正是暖暖对它们的照顾、善心、同情和爱。这两只被拟人化的狐狸寄托着沈习武对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次数很多的狗,一直以忠心、真诚的形象展示给读者。《家有忠犬》中的小乔即使受伤,也要救出被石块所伤的小瑜爸爸,即使害怕马蜂,也拼命救出被马蜂包围的小满;《天使派来的狗》中银牙勇敢忠诚,在悬崖上救出了因坠机而不能动弹的主人和驾驶员,并在大家陷入困境时,为他们找来食物;《来自天堂的狗》中丫头不计前嫌,救出了困在陷阱中的孙能李管,并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了他们……这些被赋予人性的狗,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变得高大起来。另外,还有忠贞勇敢的小梁和小祝,调皮正直的罗罗,善良执着的鼠小七等。沈习武正是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具有魅力,由此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在沈习武笔下,动物总是呈现出一种美好的形象,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面对危难时,它们深谋远虑、救人水火;遭遇挑战时,它们本能反抗、忠诚不屈;经历生死时,它们坚强从容,勇敢面对。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儿童文学的本意是使儿童通过阅读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动物不再是人类的附庸,而是独立的生命,在它们身上寄寓着对生命、对生活的坚韧。沈习武始终没有忘记回归积极向上的主题,使儿童得到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体验,陶冶儿童读者的人文情操。

(二)真善美的人物形象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当读者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将自己代入作品中,儿童读者尤其如此,所以,塑造真善美的人物形象能够对儿童起到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印证儿童文学作品传递“真善美”这一创作理念。

沈习武的笔下,正面形象比比皆是,比如《家有忠犬》中小瑜一家。小瑜一家对待老耿的托付一一照做,并没有食言,这是诚信;对待小乔,他们付出了全部的爱,把它当作家人,小瑜也把它当作伙伴,这是爱心;当小乔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时候,小瑜一家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保住小乔的性命,这是善心。对这样一条渺小的小狗,他们看得如此重要,把它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平等对待,小瑜一家用爱诠释了“真善美”。除了小瑜一家外,还有《来自天堂的狗》中的老穆,他给从路边捡来的狗取名“丫头”,并当作孩子来养,教它本领和生存技能,没有因为金钱的诱惑把丫头卖掉,当丫头不在身边时,老穆时时刻刻牵挂着丫头的安危。

不仅对待狗这一人类忠诚的伙伴如此用心,就连对待偷鸡的狐狸也是这样。《男孩的狐狸》中的暖暖没有因为对方是两只狐狸就觉得它们是可恶的动物,相反,暖暖关心它们,爱护它们,在舅舅想尽办法要捕捉这两只狐狸的时候,暖暖还帮助它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危难,最终暖暖也获得了两只狐狸的真心和信任。

这些正面形象传递给儿童读者的自然是美好的一面,他们正直善良、与动物和谐相处,引导儿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尊重动物,把它们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的生命个体。沈习武的作品中还塑造了贪图利益,破坏自然平衡的反面形象。

《来自天堂的狗》中的孙能和李管为了金钱,设计陷害老穆的儿子,还绑架虐待丫头。即便他们残忍贪婪,但良心并未全部泯没,在他们打算把丫头害死的时候,李管于心不忍把丫头放走,也是因为他的这个小小善举,使后来他们掉入洞中以后,是丫头找人救出他们的,这就说明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许会成为日后的回报。这些反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性中的灰色,使读者正视自身的不足,起到反面督促的作用,从而向真向善,真正做到尊重和爱护同是生命个体的动物。

三、作品语言对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语言是社会交流与沟通的载体,与日常言语不同,文学语言有着审美方面的要求。在文学语言这个大范畴内,儿童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殊性由儿童文学的读者群体决定。儿童文学的语言必须是儿童能够看懂并乐于接受的,才能清晰地传达作家想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内涵。沈习武充分考虑儿童审美思维的特点,运用生动的修辞、画面性的词语、音乐性的句式,时而加入一些方言俗语,使文字特别地“接地气”,充满“儿童味儿”。

(一)切合儿童的审美思维特征

儿童的心灵是洁净的,眼睛是纯真的,他们的思考方式是简单的,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儿童文学作家既要保护好儿童心中的净土,又要引导儿童了解并接收社会中的不完美。沈习武的叙述者身份把握得非常精准,他從儿童视角出发,站在儿童读者的角度写作,他的语言让人感觉他像是一位兄长,与作品中的形象休戚与共,又像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不时对读者语重心长。

在《双鹤飞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此刻,瓦蓝的天空深远而空旷,一朵朵不停变幻的白云在空中缓缓飘动。微风吹得翠绿色的芦苇不停地摇曳着,清澈的流水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银羽和黑羽不时鸣叫着,清脆的鹤鸣声掠过矮矮的芦苇丛,传得很远,很远。”②(3)用简单的颜色勾图画景,“瓦蓝”“白”“翠绿色”“银”“黑”,色彩搭配很有画面感;“清澈”“灿烂”“闪烁”“耀眼”,把色彩和明亮度用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把周围环境的静谧表现得清晰唯美,富有诗情画意。沈习武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符合儿童的视觉审美,对儿童的精神进行了审美刺激,帮助其感受到了生动鲜明的画面,构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心灵图景。

“它在小祝面前时而伸腰抬头,时而弯腰伸喙,时而脑袋急速上下摆动,时而展翅跳跃,时而踱步缓行,时而屈背鞠躬,时而跳跃抛物,时而伸翅旋转,时而翅膀轻拍、款步踢跳……长腿的舞姿曼妙,动作潇洒飘逸”②(62)。简单的几句话交代了长腿在追求小祝时的动作行为,形象地表达出了在小祝面前希望有所表现的心理,言简意赅。这句话中既有类似排比的句式,节奏鲜明,和谐整齐,又有句式不同的散句,整散结合,产生错落的美感。整句工整严谨,启发和锻炼儿童正确运用书面语言,散句比较贴近儿童的口语表达,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儿童在阅读句子的时候,朗朗上口,仿佛是在聆听音乐,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心情愉悦。

沈习武善用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家有忠犬》中,小乔救了被埋的小瑜爸,被救出来以后有这样一段景色描写:“小瑜爸带着小乔来到洞外,此时天色愈来愈暗,大朵大朵的乌云像拥挤的畜群一样汇集在河滩上空。远处,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天空中像有一把金色的鞭子在甩动着,把更多的乌云驱赶过来。”③(32)运用比喻将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恐怖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能让儿童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又能让儿童充分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深入情境。在《来自天堂的狗》中,描写丫头的外貌时,把它金色的毛色比作一条闪烁着亮光的金纱,这样一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丫头毛的色泽,又说明了丫头的毛色在行进中是变化的,使丫头的外貌投射在读者的脑海里,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丫头是一只有着金色毛发的漂亮的小狗。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加强了作家与儿童之间心灵的沟通,使儿童读者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在阅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接地气”的叙述

沈习武以童年乡村生活为基础,用朴实平白,甚至有点“土”的语词,采用“接地气”的方式,在作品里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温暖世界,叙述着一件又一件充满童趣的故事。

沈习武的取名方式比较特别,一般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出于文化习惯,“阿猫”“阿狗”地叫着,非常接地气。比如在《来自天堂的狗》一书中,老穆给流浪狗取的名字叫“丫头”,在江苏广大的地域范围内,“丫头”指代女孩子,是长辈对小辈的一种亲昵称呼。这也能体现老穆不是把丫头当作宠物,而是把它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每一个生命个体回归家中后,都是“丫头”,它代表的是孩子对于家的眷恋,接地气的名字产生了一种寻根感,在这个喧闹的环境中给予心灵馈赠。再如,《野猪孤儿》中野猪的名字叫做“罗罗”,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叔叔说山里人唤自己的猪都是“罗罗——罗罗”地叫,所以叫“罗罗”显得亲切。用山里人最平常、最熟悉的叫法取名,似乎在繁华的城市中,大家都自觉地褪去了伪装的面具,回归到了本源状态,人之本、人之真显得尤为珍贵,亲切感油然而生。

童年的生活常沉淀在记忆的深处,成为作家笔下人物所处环境的原型。沈习武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他把自己对于童年生活的记忆融入文字之中,小河、芦苇荡、长满野菜的田野,种种美好的田园风光生活不时在作品中出现。如《家有忠犬》中,小瑜一家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子里,村子里有树林、有小河,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来自天堂的狗》中,老穆最后去村里做了守林人。充满乡村气息的生活环境是浮华生活中能够使人静下心来的一方净土,读者接触到了一丝烟火气,似乎在淡淡的泥土味中寻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

《男孩的狐狸》中的暖暖舅带着暖暖,过年时,用长木桶捉黄鼬、捉黄猫,在冬天没什么事做的时候,暖暖除了看看书外,就是拿着铁锹在田埂上找田鼠窝。《家有忠犬》中的小瑜,陪小乔一起玩耍、一起散步、一起在田野上追逐野兔。沈習武摒弃了对于繁华大都市的描写,没有着力于现代化的生活,而是用温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村大背景下充满童趣的生活,回归童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自然、与内心进行对话。在他的叙述中,读者暂时摆脱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心灵得到田园牧歌般的洗涤,在童趣中获得审美升华。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沈习武立足江苏苏北的土地,用朴实真诚的语言诉说着儿童的生活状况,细心地呵护着儿童敏感的心理。尊重儿童、尊重自然,在心灵层面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感化,传递着爱与信任的主题,呼吁和谐,强调真善美,塑造正能量,致力于新时代儿童精神的审美建构。

注释:

①沈习武.来自天堂的狗[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②沈习武.双鹤飞舞[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③沈习武.家有忠犬[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沈习武.来自天堂的狗[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2]沈习武.野猪孤儿[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3]沈习武.双鹤飞舞[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4]沈习武.家有忠犬[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5]沈习武.男孩的狐狸[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6]孔倩.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叙事研究——以沈习武《家有忠犬》为例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8(5).

[7]陈晓斌.从句子的形式上看儿童文学的语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沈习武童话创作与地方文化研究(2018SJA1910)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审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