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020-04-12李崇德
李崇德
【摘 要】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宝贵遗产,是先人们历经世代发展,所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修养。新时代下,青少年学生应当去了解、继承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一、历史课程性质决定传统文化渗透
1、思想性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能够令学生体会到这些传承数千年的优秀思想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其思想和精神内涵又有多大的潜在价值。例如,从近代史到现代史的学习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下人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中国梦,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战争,每个时代下人们的目标和想法虽然不同,但却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抛头颅、洒热血,一心想要为改变当时的落后献身,这便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基础性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相应地历史素养,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历史素养既包括意识,也包括方法,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尤其在学习有相应文学背景的历史史实时有重要价值。例如,“三国鼎立”与之相关的文学名著,正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教材中也出现了“赤壁之战”等历史事件,那么教师可以从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真实性,从而发现小说中与真实的历史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只有考虑到所选历史素材的真实性,才能够端正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态度,从而区分文学作品与史实。
3、人文性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史实,还要逐渐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够发展的更加长久。例如南宋朱熹所提出的理学,“理”就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与此同时,又是与自然共存的,所以人只有在尊重自然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定和谐。
4、综合性
历史的学习应该要从多角度出发来进行审视和思考,最常见的就是横向与纵向。从横向发展角度来看,历史的进程可以说囊括人类社会从源起到今天,涉及方方面面;从纵向角度来看,历史又可以看做是一个综合、联系的整体,从古至今都在相互影响和发展变化。由此可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下的历史是独立存在的,其事件或大或小,都会有其前因后果,也有其對后世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渗透与初中历史课程理念相吻合
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基于此,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兼顾知识传授、学习能力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熏陶等多个方面。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德育永远要在智育之前,进德修身乃齐家之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了其发展的长远。义务教育阶段应当重视对学习者道德修养的培养,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堪当此重任。要知道,每个人对于社会、历史和其他种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观念和看法都源于其各自生长环境与生长经历等方面,所以利用历史学科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且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观念,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快乐的生活。例如,在“戊戌变法”中,讲到末尾处,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史实资源,为学生讲一讲戊戌六君子为国献身的伟大事迹,这其中正是中国文人所秉承的风骨,以己之命唤醒国人。由此还可以联系变法最初时的公车上书,时值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屈辱签订传到了北京,正值会试结束,举子们听闻此事群情激愤,由康有为为代表,连同十八省文人举子,共达一千两百多人,上书请奏。通过简单地了解,便能够令学生感受到何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挖掘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其可以说是践行课程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那么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内容当属古代史部分,教师可以从年级阶段切入,分段划分出含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每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加以领会和感悟。比如,七年级,“原始的农耕生活”“华夏之祖”“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华文化的勃兴”,了解青铜制造业和甲骨文等基本史实对于学生认识和学习该时期思想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百家争鸣”提及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儒、墨、道、法等多学派代表人物和其思想,这些学派纷呈的学说也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而了解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其思想观点,对于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命运和发展的理想人格也有着积极作用。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中了解造纸术,以及华佗、张仲景对于中医学方面的贡献,还有《史记》的问世,道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产生。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中阐述了该时期在农业、数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贡献,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科学与人文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古代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少年,青少年需要从小就开始去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受其熏陶,体悟其精神内核。作为教育者,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以充分挖掘来彰显其育人功能,实现学科知识传递与道德品质培养的双管齐下。
参考文献:
[1]陈营.谈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32):72.
[2]曹瑜.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5.
[3]徐佳佳. 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浅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