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绿色发展理念探析
2020-04-12张鑫
张鑫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致力于站在历史的角度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态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它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结合了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并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入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绿色发展理念;新时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为,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应该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因此,他们始终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作为实现人的自由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1]而绿色发展理念遵循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具有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在新时代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继承、丰富和创新了历史唯物主义。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绿色发展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科学总结人类、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追求的是把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融合在一起的社會整体解放和进步。而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问题,破解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瓶颈。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是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实根基。
绿色发展理念涵盖政治、文化、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是具有系统性、全方位的绿色革命。
第一,在行政实践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而形成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政治发展模式中,为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以经济数据作为考察政治能力的要素。当下,我们已进入新型社会建设中,政治能力的考核涉及各个方面,经济指标不再是考核施政能力的主要标准。因此,政府及时转变施政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政治能力培养中,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从行政主体的角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在不断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创新经济发展之路,先后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问题提高到政治问题的高度上来,注重依靠政府和行政手段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等问题,自上而下,高效有序地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绿色领导”是绿色发展的必要前提。绿色发展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主要因素在于行政主体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其出发点是否站在了绿色发展理念上。可以说,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绿色理念和绿色实践的执行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地方绿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因此,要着重提升行政主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增强行政主体的绿色理念,自觉地以绿色理念作为绿色发展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核心思想。此外,还需要树立科学的绿色政绩观,反对单纯地把经济数字作为衡量政绩“唯一标准”,扬弃“唯GDP”现象。总之,要发挥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绿色社会”“绿色世界”。
第二,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新文化的内在灵魂。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不但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生命力的象征,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心灵安宁平和的表征。绿色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创新和进化,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绿色文化模式是一种倡导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促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文化模式。作为“绿色理念”的灵魂和精神内核,绿色文化在构建绿色社会中作为重要的内在价值标准蕴含其中,积极、良好的“绿色文化”能够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提供肥沃的价值土壤,借助于文化的渗透性为“绿色理念”的传播和践行提供重要的平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推动和丰富当前大众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把绿色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新要素,并将之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文化,为构建“绿色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谐社会内在的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最基础的形态,同时也是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思想。与此同时,大力倡导“绿色文化”,让绿色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内化于人们的心中、外化到人们的行为中,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大力推行“绿色理念”,赋予其更加深厚的文化意蕴,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活动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指,既要保证经济利益的增长又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一系列与人类存亡休戚相关的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合借鉴与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绿色发展理念,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目标,以新时代的特征深化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推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首先要重视绿色技术的引用和绿色生产的推广。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物资资料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产方式几经变革。就当代社会而言,生产方式更具有科技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科学技术,采用新型对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很小或有利于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的新型生产方式,这样既可以实现物质的最大化利用,也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到最低。其次,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虽然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但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要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具体来说,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应主动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垃圾的处置,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在考虑产品所带来的舒适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产品是否具备环保理念,是否做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消费。最后,要树立新的绿色GDP评价体系。绿色GDP是指在原有GDP核算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作某些计算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即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绿色GDP在反映基本经济增长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总之,绿色经济发展就是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两者能够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共同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健康效益的双赢提供数据参考。
第四,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健康发展。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工业生产一直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指标的急速飙升。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由此而引发的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急剧恶化带来的恶果。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的需求较低,从自然获取的物质资料也很少,属于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共处的模式中。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进入到大工业时代,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蕴含的巨大财富,于是人们充分地发挥了机器的功能对自然界进行疯狂的掠夺、过度的攫取。人类对自然界的这一系列行为显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已迫在眉睫。绿色发展理念抛弃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在社会生产中积极培养企业的“绿色”担当意识,引导生产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来减少污染,对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走集约型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鼓励企业把握“绿色生产”的契机,既能够增加物质财富的创造,又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充分解决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挖掘和创造新的經济增长点。总之,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的主要途径,也是构建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基础。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拓展绿色发展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以唯物主义的视野去研究自然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这是一种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出发去研究人类世界的方法论,对建构人文精神、树立人本唯物主义科学观具有重大意义。绿色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站在人类实践的历史上对绿色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规定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的、人类学的自然界。”[3]128可见,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随着对自然界的逐步认知形成了绿色发展理念,这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人化自然的结果。人类实践创造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基础是更高层次物质基础。其次,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人“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167就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而言,就是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也是在充分尊重历史唯物主义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赋予绿色理念的核心内容,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坚持把自然环境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首要的物质前提。
第二,将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观点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如何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物质资料和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具体到人类社会,它还体现在经济社会中自然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早在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我们提倡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4]。因此,我们要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能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全世界人民而言,我们需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真正地将地球视作家园,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系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五大发展理念”时,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做出探索。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基本的生存要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涵盖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旨归,“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5]。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人民的利益。人民在绿色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他们既是推动绿色发展具体实践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最终落脚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发点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包括中国人民,同样,也涵盖了世界人民。因此,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这一理念推向全世界,为构建整个人类的生态文明做出努力。
第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理论指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升,生产工具及劳动对象的扩大,劳动的分工等等,都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志着人们改造外部世界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因此,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一切社会制度和历史活动的根本标准,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生态问题的出现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也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出现的生态问题,没有生产力的提高,也就不会出现现实的生态危机。这对西方理论界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解决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进步不协调的矛盾,使生产力既能高速发展,又能使生态危机减少。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立足点,这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贯彻,更符合当下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中。对于生产上游的企业而言,要严抓环保,逐步向绿色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也要从根本上转变其消费模式,消费决定生产,只有彻底转变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以绿色理念指导消费,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生产与消费的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促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
三、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实践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现阶段指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取得的理论成果之一。綠色发展理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形成了新经济社会的科学生态观。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中,较少有对“自然”“资源”“生态”的直接论述,这是时代给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带来的局限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生产资料的同时,走向了异化。作为科学性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时代的精华,这一点较为明显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同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看到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够反作用于自然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6]更为具体的要求,制定正确的符合生态规律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既没有片面强调自然存在的客观性,也没有夸大人为意识的能动性,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第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正好契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为人类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高低。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绿色发展思想吸收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明确指出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即当下的生态环境。当今时代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此,方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新时代,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同等重要,倡导寻求一种新的模式来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234把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理解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提升,不仅延伸了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外延,而且在实践上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对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系的阐述,彰显了发展绿色生态生产力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新阐释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绿色发展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革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这就清晰地意识到了二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避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入恶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当前,我们要大力推行倡导绿色发展模式,将发展状况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并在发展中积极实践和创新。
第三,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实践维度。在以往的理论世界中,新理念的出现往往是人们针对某些问题而提出的,其能否转化为实践是不可预知的,而绿色发展理念则不同,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对自然的关注从未停止过,只是在进入到工业社会后,人们被经济利益遮蔽了双眼,自然成为经济利益的垫脚石。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对于人类发展模式的调整,它是现阶段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在于它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6],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宏观而言,绿色发展理念是以实现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等实践为内容,走向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飞跃。微观而言,当下,我国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基本国策,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也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已初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社会以至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逐步向高新化、循环化、集群化发展,人们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并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共创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在实践的层面,绿色发展理念拓宽了历史唯物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全球化的生态问题,这既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制高点上,更需要“绿色发展理念”协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最终实现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人民网,2010-04-11.
[5]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03).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