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的效果影响

2020-04-12陈晓曼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泌乳乳汁母乳喂养

陈晓曼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爱婴区,广东中山 528400

母乳是婴儿第一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三大营养素比例适当,钙磷比例易于消化吸收,富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多种免疫因子,不仅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还能增强婴儿机体的抵抗力,是不可替代的营养物质[1-2]。且母乳喂养还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的正常发育,刺激产妇子宫收缩,促进体型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进程[3-4]。母乳喂养的常见困难包括:母乳不足、小儿哭闹及拒吃母乳,其中,产后缺乳是产妇分娩后面临的常见问题,是母亲停止母乳喂养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产后缺乳的发生与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妇年龄及产后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传统的改善产后缺乳的方法是让新生儿勤吸吮、早吸吮,但受产妇身体条件等因素限制,每天较高次数的吸吮并不能顺利进行,促进泌乳的效果并不理想。穴位按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均有一定成效。因此,积极通过乳房穴位按摩帮助产妇刺激乳汁分泌,促进产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8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年龄21~35岁,平均(27.5±7.3)岁;孕期 38 ~42 周,平均(39.7±1.1)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56例;产次1~3次,平均(1.4±0.7)次;观察组9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1±7.5)岁;孕期 38 ~41 周,平均(39.8±1.0)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59例;产次1~4次,平均(1.5±0.8)次;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选产妇均为产后乳汁少或点滴皆无;或是单胎足月妊娠剖宫娩的气血不足,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在500mL以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者;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者;产后大出血及乳腺增生者、母婴分离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分娩后均自愿接受医院给予的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指导,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并接受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后除接受对照组的常规产后护理外,于产后2h由专业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乳房的穴位按摩,叮嘱产妇取半卧位,护理人员清洁双手,用毛巾热敷产妇双侧乳房3min左右后,涂抹适量按摩油,实施穴位按摩。护理人员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选取产妇的乳房乳中、乳根、膻中、中府4个穴位,以产妇不痛苦的力度为产妇进行环形按摩,按摩完一侧乳房再按摩另一侧乳房。然后,护理人员用左手托住产妇的一侧乳房,右手四指张开,沿乳房底部边缘向乳头方向轻推,并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轻轻拍打使乳房震动5min,产后1d内穴位按摩3次,产后2~3d 内穴位按摩各1次。两组产妇均随访1年,在此期间对比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前3d泌乳量及穴位按摩对乳房肿胀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消退时间的影响。

1.3 疗效评价标准[5]

应用数字疼痛分级法评价产妇产后3d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其中,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记1~3分,中度疼痛记 4~6分,重度疼痛记7~10 分。

产后3d乳房肿胀程度,其中,触之如嘴唇为无肿胀或者出现轻度肿胀记1分,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记2分,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肿胀记3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泌乳情况比较

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前3d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乳房肿胀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泌乳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泌乳情况比较(± s)

?

表2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比较(± s)

?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分娩后的产妇因雌激素、孕激素及胎盘生乳素水平的急剧下降,产妇开始泌乳[6]。部分产妇在分娩后的第1~2天开始,乳头可挤出少量乳汁,随着婴儿吸吮,乳汁量会日益增多。随着现代人生育时间的逐步延后,分娩后产妇全身状态并不理想,且身体虚弱,加之产妇缺乏信心和哺乳经验,过度依赖橡胶奶头致使婴儿对产妇乳头吸吮不充分,产妇面临着泌乳、腹壁恢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产后一个月是产妇康复的关键时期,一旦康复不好将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为此,如何促进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是产后护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针对分娩后产妇,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热情,使产妇感到母乳喂养的伟大,并为此感到自豪[7-9]。应向产妇宣扬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丰富,且含有多种不可替代的免疫活性因子,对新生儿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母乳喂养可以明显减少新生儿某些疾病的发生几率。但是,分娩后的产妇受营养、情绪、休息、活动、生理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一旦产妇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将会制约乳汁的分泌[10]。

传统中医理论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提倡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穴位按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效,是一种无创伤的自然保健疗法,对人体的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均有一定成效。李时珍认为:“乳是阴血所造,生子脾胃,摄于冲任[11]。未受孕则成月经,受孕后则留而养胎,产后则由红变为白色,成为乳汁。”《东医宝鉴·外形篇·乳》载:“产后乳汁不行有二, 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 有气血弱而枯涸不行者……”因此,运用穴位按摩方法,促进气血的生成和气血的运行,可以对产后缺乳的两种证型都发挥显著的疗效[12-13]。究其原因,乳头、 乳晕、乳管是神经末梢丰富的部位,有触觉受体,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刺激乳头、乳晕,大脑底部的垂体前叶和后叶受到兴奋刺激,分泌催产素和催乳素,增强了泌乳反射,使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14]。

现代医学也认为,对产妇乳房进行穴位按摩,根据乳房经络的走向,刺激相应穴位,既可以疏通气血,收缩肌上皮,提早乳汁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以减少乳房肿胀和乳房疼痛,促进子宫复旧和恶露排除,达到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目的, 拉近护患关系,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江秀英[15]探讨了产后不同时间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泌乳、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后2h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妇分泌乳汁和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早期对乳房进行穴位按摩刺激可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预防乳房胀痛有关[16-17]。因此,本组研究观察组产妇实施穴位按摩的时间点选择在产后2h,实践证实,对产妇进行早期乳房穴位按摩确实有助于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并增进泌乳量[18-20]。观察组90例产妇,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开始泌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前3d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肿胀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穴位按摩可以明显促进产妇的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泌乳乳汁母乳喂养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鉴别母猪泌乳量的几个小妙招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