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术期的综合干预效果

2020-04-12雷华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精细化

雷华艳 山 萍

1.武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 430080;2.武汉市第九医院血液透析科,湖北武汉 430080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1]。脑出血常与高血压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及其破裂有关,为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2]。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大多患者往往在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3]。头痛、呕吐、昏迷等为脑出血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经治疗后,大多依旧可出现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4]。临床上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当病情加重至一定程度时则需及时进行手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逐渐发展,在治疗脑出血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微创清除术虽已极大的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但其依旧无发避免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时,选择一项合适的护理方式则为改善预后的一种合理性手段。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将护理细节化、重点突出化的针对性护理方式,有研究表明[5],精细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术期中,旨在研究其对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10.9)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例,初中19例,大专及大学6例,大学以上学历5例;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3.5±10.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例,初中20例,大专及大学7例,大学以上学历4例。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6](1)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关于脑出血诊断标准;(2)具备独立填写各量表的能力,能配合完成研究;(3)均于我院进行治疗手术;(4)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器官慢性炎症;(2)合并恶性肿瘤;(3)有麻醉、手术禁忌;(4)不配合或无法完成本研究量表检查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及术后的杀菌、消炎等常规手术措施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则进行,于术后向患者以及家属强调康复期运动、饮食等注意事项,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检查,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具有步骤如下。(1)术前健康知识讲解:给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讲解疾病知识、介绍手术方法以及相关医师,消除陌生感,增加康复依从性,并强调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提升手术的效果。(2)术前心理护理:是一切手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护理效果的优劣决定着手术能够进行。由于围术期患者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及护理的开展,故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术前耐心沟通、术中全程陪伴、不断支持鼓励、术后耐心解决患者疑问,消除其负面情绪。(3)手术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葡萄糖溶液的适量补充,保证术中营养状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保持手术室的相对无菌,并准备好消毒灭菌后的手术设备。术中调查手术室温度及湿度,根据患者脑内的出点血选择合适的体位,并帮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手术操作,并做好对意外情况的应对准备。(4)术后并发症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重要性,使用生理盐水对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预防患者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脑水肿变化情况,并做好完整记录,如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变化等任何不良现象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治疗。(5)术后训练及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训练其进行简单发音和被动运动,并对受影响的患肢进行常规的伸屈运动和肌肉收缩运动,以防肌肉僵硬和萎缩。指导家属学习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预防血栓的形成。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家属对其进行监督、提醒。

1.4 观察指标

(1)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7]:采用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5个方面打分,总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2)康复指标水平:分别于护理前(术前)和护理后(出院时)进行康复指标测定:采用Fugl-Meyer 评定(FMA)评分[8]和Barthel评分[9],分数越高,表示康复越好。(3)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发生压疮、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几率。(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康复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MA评分、Barthel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76%,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186,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研究表明[11],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康复效率。而本研究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为精细化护理,它是一种将全程护理、延续护理、综合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结合一起的新型护理方法,将护理措施精细化,进而放大护理效果[12]。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精细化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了运动功能与自我生存能力,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术后生活负担。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术前开展健康知识宣讲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缓患者的压力,减轻手术困难,并做好手术设备等准备,严格杀菌灭菌,以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中全程陪伴患者并不断鼓励、支持,同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重要性,使用生理盐水对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预防患者发生感染[13]。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脑水肿变化情况,并做好完整记录,如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变化等任何不良现象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治疗[14];重要的是,需对患者进行术后训练及康复护理,训练其进行简单发音和被动运动,并对受影响的患肢进行常规的伸屈运动和肌肉收缩运动,以防肌肉僵硬和萎缩,进而对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有着促进作用[15];同时,医务人员指导家属学习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结果中体现于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的改善。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各项护理措施的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受损神经的恢复,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效率。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康复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精细化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