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失眠症的中医慢病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020-04-12郑诗雨吴文忠刘成勇王晓秋徐秀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失眠症慢性病医护人员

郑诗雨,吴文忠**,刘成勇**,秦 珊,王晓秋,胡 权,徐秀菊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2.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京 210019;3. 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京 210007)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目前国内失眠症总患病率为15%,约有2亿人口存在睡眠问题,且呈慢性化趋势[1]。研究[2]显示:其耗费的医疗资源是非失眠症患者的12倍。失眠患者数量庞大,医疗资源消耗巨大,实行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平台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设计,是发挥中医药治疗慢病特色及优势的重要途径。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3]慢性病致死率为85%,消耗69%医疗资源,且慢性失眠症与各类慢性病关系密切,是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其病程漫长,病情反复,需长期服药且影响机体多个系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4,5]。《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6]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近年来,基层及社区医院逐渐重视慢病管理工作,在线下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7-9]。通过医护多方合作的科学管理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主动和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利用慢病管理平台开展对患者随访及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成效显著提高。

图1 患者界面

图2 睡眠日记

图3 常规随访

图4 自测

图5 信息录入

当前各级医院每日可产生复杂、海量、实时的真实世界临床数据,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门诊就诊信息采集及评估多依赖纸质文件,获取的大量数据需手动输入电脑,全程占用大量人力及时间资源,效率较低;②疗效评估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各相关研究间无法进行横向疗效比较;③人工输入数据录入存在偏差,影响数据分析及最终结果;④人工数据采集与处理只可满足单中心、小样本量的操作需求,难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数据采集;⑤患者因无法得到长期规范化管理及指导,造成病情反复,频繁就医,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并解决大样本量的病历数据收集、存储、共享工作,保障患者信息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团队以慢性失眠症为例,设计具有中医特色的微信慢病管理平台(软件名称:失眠中医诊疗信息采集系统,登记号:2019SR0900 086),将互联网优势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新模式,患者无需下载软件,操作简单且易于推广,具体如下。

2 平台设计

2.1 患者界面介绍

慢病管理平台患者界面(图1)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包括7 个相关功能模块,分别为“睡眠日记”、“常规随访”、“自测”、“信息录入”、“检查记录”、“治疗记录”、“在线失眠认知行为疗法(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somnia,eCBTI)”,用以录入、储存患者的病例信息。

左侧为随访模块,其中为“睡眠日记”和“常规随访”。“睡眠日记”模块(图2)中患者可添加睡眠日记,记录每日睡眠变化,患者填写结果经处理后,以折线图形式呈现,可直观了解近期睡眠变化状况,治疗疗效及进展趋势;“常规随访”模块(图3)主要包含五个常用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线填写,用于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睡眠状况。中间为“自测”模块(图4),为在线填写PSQI 量表,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简单分级,所有人员均可通过PSQI量表对近期睡眠进行自评。右侧为个人信息模块,在“信息录入”模块(图5)收集并记录患者个人电子病历档案,主要内容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电话、现病史及既往史等基本信息;“检查记录”模块(图6)上传患者已完成的睡眠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可通过填写数据结果或上传图片,方便储存与查看;“治疗记录”模块(图7)中记录患者治疗时间及方法,包含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耳穴及其他治疗;“eCBTI”模块(图8)对患者进行在线健康宣教,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融入具有中医特色疗法。

2.2 医护管理界面介绍

医护管理界面(图9)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网页登录,主要功能为“患者列表”、“自测信息管理”、“检查信息管理”、“睡眠日记管理”、“随访信息管理”、“治疗记录管理”、“健康宣教”共7项。

“患者列表”展示患者基本信息,可查看选中患者在微信公众号中填写的所有信息;“自测信息管理”主要为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及PSQI得分,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获取患者准确自测结果及分析;“检查信息管理”展示患者已完成的睡眠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准确储存与方便查看;“睡眠日记管理”查看患者历次睡眠日记填写结果,实时动态关注患者睡眠变化;“随访信息管理”查看患者历次睡眠量表填写结果,实时动态关注患者失眠程度变化;“治疗记录管理”查看患者历次治疗时间及方案变化;“健康宣教”为“eCBTI”内容及睡眠科普文章编辑界面,向患者提供睡眠相关知识。

图6 检查记录

图7 治疗记录

图8 eCBTI

图9 医护管理界面

2.3 平台中医特色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somnia,CBTI)在国外作为失眠症患者一线疗法,有极佳的远期疗效[10]。但由于治疗费用高、专科医生缺乏等因素使该疗法在国内难以开展。因此,寻求简便可行、易于推广的CBTI 意义重大。eCBTI 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改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因素,增强患者自我控制失眠的信心,进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传统CBTI相比,其优势在于便捷、灵活、费用少,降低对医生依赖性,提高患者依从性。本项目发挥中医治疗慢性病特色优势,在eCBTI 中融入具有中医特色的五行音乐疗法、中医功法模块,帮助患者进行睡眠状态调整。

五行音乐疗法,以五音调式为基础,结合人体五行分类,根据五脏的生理节律和特性,辨证施乐,从而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正常协调。《黄帝内经》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指出五音对应五脏,其具体关系为“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中医功法模块内容为八段锦教学视频,其注重锻炼者呼吸与动作的训练,视频从“调息”、“调心”、“调神”进行教学,通过意念和呼吸的调整,调整机体全身及各个脏腑,使情绪趋于稳定,对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的疗效,可改善失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依据患者生理节律和特性,辨证施乐,在每晚睡前向聆听五行音乐10 min;根据个人情况,患者每日20点于微信平台内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八段锦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宁心安神的功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医特色“eCBTI”必将会在慢性失眠症的防治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3 平台应用

慢性失眠症患者首先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即可进入“患者界面”,依次在“信息录入”、“检查记录”中填写完整病历资料,完成后创建个人病历档案,后期根据就诊情况填写治疗记录,睡眠日记及量表评估等生成个人数据库,用于失眠程度评估及治疗效果反馈。患者首次填写信息后将病历数据与个人微信账号进行绑定,后续通过微信填写所有信息都将自动保存至患者病历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管理界面”查看并导出患者临床数据。

临床中慢性失眠症治疗普遍存在治疗依从性差,自我管理不善,复发率高等问题,消耗并占用大量医疗资源。通过使用中医慢病管理平台,医护人员每周定期通过电话随访联系近期来诊患者,指导患者在家中完成睡眠相关量表评估工作,并依据后台记录的评估量表及睡眠日记结果,在健康饮食,心理辅导,睡眠宣教等方面进行睡眠指导。通过在线网络健康宣教、后期远程随访及实时评估反馈等手段,患者量表填写便利,问题及时发现,医患联系密切,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患者治疗脱失率及复发率,减轻医护人员临床工作负担;医护人员通过后台进行数据集中管理,建立失眠档案共享云数据库,加强数据保密,对所需信息进行分类,方便进行患者数据统计及分析。目前该失眠慢病管理平台运行良好,已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9SR0900086),基于秦淮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联体项目,已在江苏省中医院及秦淮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使用,推广“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协作新模式。截至发稿前,平台目前已录入失眠患者98 人,填写600 余次睡眠日记记录,患者配合度良好,未出现脱落病例,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已多次完成在线量表填写工作。本平台不仅帮助慢性失眠症患者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提高患者体验及治疗效果,还满足医护人员临床失眠慢病管理需求。

4 讨论

4.1 平台优势

本平台在病史采集、病例随访、患者管理、数据保存与导出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通过慢病管理平台,患者可输入病史信息、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填写睡眠日记及自评量表、记录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界面查看病人睡眠日记、自评量表结果,推送定制睡眠知识及提醒消息,督促患者按时随访,帮助症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同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慢病管理平台,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联系,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慢病管理。本平台经过临床实践与优化,运用“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进行慢病管理研究,优化临床慢病管理方法和流程,安全存储患者信息,以失眠症本体为纲,将随访数据和临床治疗等信息贯穿起来,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统计分析、计算模拟、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应用。

4.2 存在不足

运用平台益处良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各年龄段人群接受度不一、健康数据自身存在的质量和标准化问题、数据共享问题、个人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等,还需多学科人才进一步沟通合作。这些挑战对中医健康管理事业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其技术也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提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目前,中医慢病管理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技术上仍存在不足,需进行不断尝试与探讨,以形成易推广、可复制的慢病管理模式,为其它慢性病的管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失眠症慢性病医护人员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