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军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与发展方向

2020-04-11程敬德杨雷郭亚飞国营洛阳丹城无线电厂空装驻洛阳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弹药制导空军

■ 程敬德 杨雷 郭亚飞/国营洛阳丹城无线电厂 空装驻洛阳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

0 引言

人民空军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始终与“使命”息息相关。在过去机械化时代打大规模地面战争的背景下,长期将国土防空和支援海陆军作战作为空军的基本任务,这样的定位,将空军定位在一个战役战术型、支援配属型的位置。而信息时代空军的使命应当是能够有效控制和利用空天,夺取空天制权,从空天领域遂行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使命任务定位将引发人民空军成立以来全面深刻的战略转变,推动空军战略职能、战略任务、战略运用方式和力量编成、人才队伍、保障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本文主要对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精确制导弹药保障能力建设新的需求

1.1 保障模式要从单一军种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

大规模作战,应对东海、南海军事行动,应对半岛重大事变以及边境自卫作战这些重点作战战略方向的作战行动,已由过去陆海空三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传统模式转变为三军联合作战,因此,空军精确制导弹药保障也必须跳出传统经验保障模式,摆脱机械化时代思维定势,向实现三军一体、同装互保的方向转变。

1.2 保障体系建设要从积极防御向加强空中进攻转变

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发展战略要求必须构建适应航空兵攻势作战的保障体系,在积极研制、采购制衡强敌、有威慑力的进攻性武器弹药的同时,还要求部队能够生成快速、灵活、机动的保障能力和战斗力。

1.3 保障能力建设要从国土防空作战向远程远海攻势作战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军事斗争的焦点也在海上,未来海上空中战场较量将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精确制导弹药保障能力建设的基点是从国土防空作战向远程远海攻势作战转变,打赢主要来自海上方向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切实解决远程远海作战中弹药的机动化、一体化、野战化保障问题。

2 精确制导弹药保障能力建设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空军航空兵作战决胜于空中,保障在地面。现行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是基于国土防空战略构建的,在过去几十年的军事行动中有效发挥了保障作用,然而在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和当前军事斗争的要求。目前,我战机对东海、南海“警巡”已常态化,对台、日以及应对美军军事干预等问题也提上日程,部队战备任务有增无减,值班飞机数量翻倍增长,精确制导弹药保障压力急剧增加。这些都迫切需要针对目前的形势任务,深入分析、研判现行保障模式存在的瓶颈、短板并加以改进。

2.1 伴随保障与机动作战方式不相适应

1)现行伴随保障模式无法满足快捷精确保障要求

战争态势瞬息万变,要求部队作战力量、保障力量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空军作为“招之即来”、快速反应的特殊兵种,机动性是永恒不变的追求。但目前的伴随保障模式“尾巴大”,部队转场“拖家带口”,飞机天上飞1天,设备地上跑7天,与机动作战要求严重不相适应。

战时保障要求“精、准、细、快”,保质、保量精确保障。传统的伴随保障虽已实施多年,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转场及进驻工作缺乏工作条例、细则规范等。多年实践结果表明,一个或多个部队同时进驻同一机场,需要先期进行长时间沟通、协调。尽管如此,进驻后仍旧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矛盾,磨合过程分散人员精力,无法立即凝神聚力进行保障。长距离跨区伴随保障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变化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由北向南机动时,潮热的环境极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有时卸车就要排故。

2)保障装设备本身无法满足机动保障需求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空军保障装设备及精确制导弹药作为航空兵战机的“粮草”,其保障性设计一直秉承阵地式保障的设计理念,存在设备体积庞大、支援设备繁多、运输不方便、机动性不强等缺陷。伴随保障时装备组装、拆解费工费时,辅助设备的电源站、气源站等专用车辆占用运输空间过多,有的设备空转时甚至无法装入运输机,成为机动转场的“大包袱”。精确制导弹药包装箱设计不尽合理,某型空军装备包装箱比导弹本身还要重,装载堆垛加固时,必须叉车和吊车相互配合,转场效率低。这些问题,都导致航空兵战机“粮草无法先行”。

2.2 技勤保障模式与精确制导弹药使用要求不相匹配

1)技术勤务保障“前伸后延”乏力

“前伸后延”保障模式如图1所示。精确制导弹药技术保障力量的主体是弹药大队/中队,主要任务是按照保障流程完成启封、装配、检测、排故、外场保障、油封等日常工作,存在对精确制导弹药本身的技术机理、战术性能等研究得不够深入,更不重视分析弹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载机的机动特性、雷达探测能力、火控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甚少;对部队作战样式、战术编排等内容的了解几乎为零。这些问题导致部队开展精确制导弹药战法研究工作时,保障人员缺乏话语权,无法提供合理有效的使用建议,无法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技术保障“前伸”不够。当修理工厂、科研院所需要了解现有装备存在的问题以收集改进意见时,保障人员也言不由衷,无法提供反馈意见,弹药使用保障的“后延”不足,直接影响装备的更新、改进。

2)技术勤务保障手段不足

表面上看弹药技术勤务保障信息化程度很高,其实弹药测试数据靠人工记录,无法有效保存、使用,一旦装备调拨至其他单位,这些高价值的数据就面临丢失的风险。另一方面,部队执行战训打靶任务,保障工作仅仅停留在“装备准备好”层面,事后没有系统收集整理、统计归档实弹打靶数据,分析打靶失利原因更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未深入到故障机理,缺乏故障研判与总结。数据采集工作不及时、不全面、不系统,导致很多宝贵数据丢失、流逝,无从查起。对于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精确制导弹药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系统,将这些数据管起来、用起来,为部队战法研究、弹药修理、装备改进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3 弹药储供模式与战时快速响应要求不相匹配

1)弹药储备点少面宽,供应环节多、时间长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时间、规模都难以预测。制胜的关键是枕戈待战、快速反应。为此要求快速、高效提供数量充足的弹药,有备无患。美军在陆上共建有55个大型弹药仓库,在海上部署20多艘预置船,分别游弋于公海和盟国海域,能保证弹药快速送达部队。我军现行储供模式与外军具有很大差距,不适应战时快速响应要求。

空军储备精确制导弹药的大型后方军械仓库数量有限,供应保障任务却覆盖960万平方公里。仓库大都地处山区,远离运输干线,加之部队运力有限,弹药出库时间长、集中难,紧急发付、快速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弹药调拨供应尚未建立绿色通道,部队应急申请弹药补充环节多,手续复杂,需层层审批,亟需建立战时弹药调拨快速响应机制。

2)弹药供应手段单一

目前,精确制导弹药投送方式仅依靠铁路运输一种手段,还未充分利用公路、海上、空中运输。原因是无法有效解决公路运输防暴恐、防颠簸以及海上、空中运输弹药的装载加固和防潮、密封等问题。投送手段的单一,势必制约空军远程远海攻势作战进程,亟需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和岛屿作战小规模、立体化、网状化快速弹药投送模式。

3)精确制导弹药储备结构不合理

图1 “前伸后延”保障模式

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弹药储备量出现负增长,且存储的大多是不常用的型号,常用型号库存量接近于零。这种情况表明弹药储备结构不良,战时可能出现“一打就空”的局面。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弹药采购、使用、储备、消耗闭环系统,买多少、供多少、储多少、打多少决策不科学。

3 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发展方向

当前,空军发展战略和作战理论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现代战争信息主导是制胜关键、体系对抗是基本特征、精确作战成为重要方式、全域机动作战成为必备能力、网络空间是全新战场。现代战争这些新特点、新趋势,要求必须破旧立新,改革保障模式。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借鉴外军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改革、创新。同时,要避免“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3.1 保障模式向机动化伴随保障、基地化保障发展

1)创建基地化保障模式

目前,我军基地化保障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段时间内伴随保障和基地化保障两种模式将并存。发展趋势是逐步实现基地化、零伴随。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强国主要采用基地化保障模式,规模大,设施齐全,能够实现多机种、大容量综合化保障。可借鉴美军经验,逐步从伴随保障模式向基地化模式过渡。

2)伴随保障模式的改革

提升保障装设备一体化、机动化、集成化水平。重点是按照“综合、快速、机动”的原则解决伴随装设备型号多、通用性差问题,逐步提升装设备机动化、小型化、集成化、一体化水平。改革保障力生成模式,原来的机动保障力量一部分前推至一线实施伴随保障,另一部分作为支援保障力量灵活调控。目的是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的伴随保障能力,后续支援力量直接对一线作战部队实施精确支援保障。

3)提升多机种联合保障能力

保障基地技术团队要“一专多能”“一兵多用”,保障装设备要柔性化、多功能,兼容多种保障对象,保障资源编组要模块化、动态调配、集中使用。

3.2 技术保障由劳动密集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1)优化弹药保障流程

立足全局最优、快速反应优化保障流程,建立柔性化流程。推行业务流程回路管理方法,实现保障任务全程控制,杜绝质量事故。将串行流程改为串并流程相结合,建立柔性流程结构并且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目前已经开展弹药保障流程梳理工作。

2)推广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建立弹药使用、维修数学模型,科学确定保障要素,实现精细保障。目前,已建立空军装备“梯次使用”数学规划模型,用以计算各型弹药批次剩余寿命分布及年寿命消耗量,规划弹药使用、维修及打靶消耗方案,提出采购和储备建议。

3)开展弹药保障理论研究

充分发挥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修理厂的优势,在技术与战术结合上研究精确制导弹药科学保障理论、方法,并将研究成果落实于各种标准、条例、手册和操作规程。

4)注重培养基层级专家型人才

积极开发基层级保障人才资源,完善保障人才选拨、培养、评估、使用机制,打造保障人才“升级版”。充分发挥武器装备使用、维修革新的引领、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岗位交流的“助力器”“快车道”作用,培养一批接地气的技术尖子和专家型人才。

3.3 创新弹药储供模式,提升战时快速响应能力

1)调整弹药储备布局

聚焦主要作战方向和重点防空区域,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建立在一定作战规模和一定作战阶段内能独立承担保障任务的储备群。在重点方向建设能辐射周边500~800公里航空兵场站的仓储式大型储备基地,集储存、管理、检测、供应功能于一体,直接为航空兵部队外场供弹,摆脱仅依靠后方仓库供应弹药的单一模式。合理调配弹药存储使用结构分布,做好弹药储备调整和梯次存储使用搭配,精确掌控弹药储藏、使用寿命、梯次。

2)创新弹药运输模式

立足远程快速机动作战保障,开展立体投送和“前送式”保障,下大力气提升弹药快速出动能力。推行弹药包装托盘化、装卸设备多功能化,推广应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技术。

3)积极探索制导弹药、器材消耗规律,科学确定战时弹药消耗量

弹药储存应多点散布、合理布局、数量适当、配套齐全。统筹弹药储存品种,改善存储结构,减少周转,改变目前一些精确制导弹药“一打就空”的现状。精细安排值班飞机数量,合理选择值班弹型、数量,努力降低装备寿命消耗。

3.4 创新基层级野战抢修模式

1)合理配置和使用战区基层维修力量,构建抢修体系

加强部队应急抢修能力建设,开展自主抢修。同时,依托弹药生产厂、修理厂成立联合抢修分队,由这些单位提供抢修资源,支援部队进行抢修。

2)预先开设野外抢修阵地

针对未来信息化作战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等特点,改变原有编组、配置方式,预置野外抢修阵地,变靠后被动跟进式保障为主动贴近伴随式保障,快速生成野外维修保障能力。为此,要求保障设备模块化、数字化、便携化,保证部队能够形成跟得上、动得快的野战保障能力。

3)战时物资器材供应方式实现“四个转变”

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力求“合成、精干、灵活、高效”;由“接力式”供应向“直达式”配送转变,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由“固定式”预储向“集装化、托盘化”储运转变,提高机动能力;由“树状式”供应向“网状式”供应转变,增强保障资源物流可操控性。

4)以“军民融合”为主导实现维修、抢修保障一体化

整合装备承研、承制和承修单位的技术资源,依托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远程专家支援系统,形成同时满足多地域、多型号维修和战场抢修的支援保障能力。坚持缓急结合、适量适度原则,梯次有序、综合安排修理能力。为部队研制配发手持式故障诊断设备、二维条形码识别系统和PDA终端机等新型维修保障装备,实现维修保障手段升级换代。

3.5 构建精确制导弹药全寿命、精细化保障机制

1)修订完善现行法规制度

深化弹药保障改革、构建精确制导弹药全寿命精细化保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全线推进。加速推进武器装备标准体系改版升级,配套制定正规化建设、管理、考评标准。尽快制定指导弹药科学采购,精细调配储备标准、最佳储备方案,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2)创新精确制导弹药使用保障机制

首先,完善健全弹药用旧存新、梯次使用机制;其次,强化质控室的弹药质量监控功能,科学合理搭配使用弹药;第三,根据各单位战备任务和装备使用规律,逐弹型、逐机型、逐场站研究确定装备储备数量及启封基础数量,严格控制弹药启封动用数量和权限;第四,研究战备警巡及各区域空情处理的规律、特点,探索驻训轮战、日常防空值班兵力部署及挂载方案,适当减少内陆日常防空三等值班飞机数量和挂机装备,转变值班模式。

3)建设装备保障矩阵式管理体系

将不同军兵种、不同建制的保障力量有机组合,实现立体交叉、纵横结合、多边协作、统一指挥,形成拳头合力。例如,“红剑-12”演习,空军各保障分队同时进驻基地,采用矩阵管理进行保障,成效显著。

3.6 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打造信息化弹药保障平台

1)充实完善大数据库,创建弹药战训信息共享平台

我军当前战争准备的基点是打赢主要来自海上方向的信息化局部战争。信息化是空军精确制导弹药保障能力建设的一个短板,目前在一些领域存在空白。当务之急是积极学习信息化知识,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打造信息化弹药保障平台。科学管控信息源、信息链,建设一体化弹药质量、寿命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弹药内置芯片,全程跟踪、记录弹药通电、使用信息,监控弹药通电、挂飞寿命;研发装备电子履历,全程记录装备寿命消耗,实现全寿命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弹药大队(中队)与机务、外场指挥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战训打靶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统计,并通过信息发布、交流、反馈,为相关单位开展分析、研判及装备改进提供信息、数据。

2)积极学习和应用军事物联网技术

军事物联网将信息技术与武器装备高度融合。借助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作战、保障装备与军用物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信息交换和管理,从而能够同步自觉感知装备状态、同步自发组网共享信息,同步自主生成辅助决策,同步自动执行保障指令。军事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使装备保障更加精确可控,实现了装备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维护保养、组套包装、配送等物流全过程以及计划、生产、使用、维修、报废、性能水平等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与监控,确保前方需求实时可知、后方资源实时可视、保障过程灵活可控。由此构建智能化作战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转变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大力推进军事物联网研究和应用,以智能化的“信息流”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将从根本上推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的跃升,使战争进入“U”时代。

4 结束语

空军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研究是机载弹药重要理论研究性课题之一,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关于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支撑”“能打仗、打胜仗”等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以空军战略转型以及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对精确制导弹药保障的需求为牵引,分析研究精确制导弹药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革方向,探索适合国情、军情,具有我军特色的精确制导弹药保障模式。

猜你喜欢

弹药制导空军
大口径舰炮弹药储供系统可靠性研究
美国狼弹药公司A16.5mm卡宾枪
打不完的弹药
法国空军
空军大校的国际履历
加拿大皇家空军
基于MPSC和CPN制导方法的协同制导律
基于在线轨迹迭代的自适应再入制导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带有攻击角约束的无抖振滑模制导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