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部位强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对睑板腺功能障碍 所致干眼的疗效
2020-04-11林杜生王德贵杜光瑾李玲周昭涛张少斌
林杜生,王德贵,杜光瑾,李玲,周昭涛,张少斌
(汕头博德眼科医院综合眼科,广东 汕头 515041)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ear Film and Ocular Surface Association,TFOS)研讨会II[1]在总结了以往相关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更新了干眼症的定义,首次提出泪膜稳态失衡的概念,并强调干眼病的病理生理因素,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渗透压升高、眼表炎性反应、眼表损伤及神经异常。此次研讨会也将干眼分成以下3型: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和混合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通常以睑板腺终末端导管阻塞和/或腺体分泌的质/量的变化为特征[1]。它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可导致泪膜不稳定以及眼睛干涩、眼睛刺激、异物感、灼热感、流泪和眼睛疲劳等症状[2-4]。MGD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亚洲人群中患病率较高[5]。根据一项调查[6]显示:在中国大陆地区,MGD导致的干眼在所有干眼患者中发病率高达65%。目前对于MGD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眼睑边缘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人工泪液代替疗法、激素抗炎滴剂和局部或口服抗生素等。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短期缓解症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7]。
根据以往一些研究[8-10]报道:在MGD所致干眼症患者中进行3~4次下睑周围皮肤的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可以缓解MGD的症状、改善睑板腺分泌、以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在这些报道中,研究者[11]采用的激光部位是下睑周围的皮肤,即两侧耳屏相连接的下睑及鼻中部位置(图1)。前期研究[12]应用最新一代M22强脉冲光仪(以色列Lumenis公司)对46例MGD干眼患者也采用常规下睑激光治疗(图1),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两年来,一些研究[13-15]将强脉冲光部位应用于上睑和下睑(图2),其效果也让人满意。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比较两种激光部位的疗效。本研究采用最新一代的M22强脉冲激光治疗MGD所致干眼,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全面评估强脉冲激光治疗对MGD所致干眼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种激光方法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汕头博德眼科医院就诊的MGD干眼患者105例(210眼,同一患者双眼中随机选取一眼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一组是常规的激光治疗,另一组是改良的激光治疗,研究对象中男性 29 例,女性76例,年龄28~85(57.90±12.79)岁。按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干眼症状评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至少为12;3)符合MGD相关性干眼诊断标准;4)Fitzpatrick皮肤类型1~4型[16]。
MGD诊断标准,根据《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如果以下第1和2项中出现任何一项即可诊断睑板腺异常,结合第3项眼部症状,有症状者诊断为MGD,无症状者诊断为睑板腺功能异常,这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为MGD。1)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异常;2)睑脂分泌异常;3)具有眼部症状[17]。本研究纳入研究者均有眼部症状。根据专家共识(2017)[17]对纳入患者进行MGD程度分级,分成轻、中、重3个程度。
排除标准:1)在过去6个月内有任何眼部炎症,眼部手术或眼外伤;2)眼部感染或过敏;3)任何眼睑结构异常;4)任何可能导致干眼症的系统性疾病;5)在参与治疗前4周皮肤晒黑史;6)在治疗区域中发生皮肤癌或色素病变;7)怀孕或哺乳。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所有对象均行强脉冲激光治疗1个疗程(共3次,每月1次),常规治疗组激光部位见图1,改良治疗组激光部位见图2,OPT参数:使用Toyos治疗参数,滤光片选择590 nm,脉冲发射时间6.0 ms,脉冲延迟时间50 ms,能量10~14 J/cm2可调,能量以患者自我感觉热与轻微疼痛为界。两组患者激光治疗后均给予睑板腺按摩1次和人工泪液滴眼,4次/d。
1.2.2 测量指标
在第1次激光治疗前及第3次激光治疗后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眼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检查项目包括患者的泪河高度情况、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脂质层情况、睑板腺堵塞情况、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CFS)等客观参数。泪河高度、BUT和CFS等参数均直接由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直接得出,脂质层情况分为正常、偏薄和偏厚。通过影像观察结膜面睑板腺的形态和分布,正常情况下白色细长条状腺体应清晰可见,分布均匀,腺体从睑缘一直延伸到接近穹隆部。如果局部没有睑板腺显示,则表明该处的睑板腺缺失。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采用睑板腺检查器(meibomian gland evaluator,MGE)进行检测,用MGE的压力模拟人眨眼的恒定压力(0.8~1.2 g/mm2),统一了按压的力量,可以标准化评估腺体功能,在每个眼睑检测中央位置5个腺体,评估每个开口分泌物的状况和类型,对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进行观察。评分标准:1)挤压眼睑,可见全部5个腺体均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0分);2)挤压眼睑,3或4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1分);3)挤压眼睑,1或2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2分);4)挤压眼睑,无睑板腺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3分)[17]。应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18]评估患者主观症状,根据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频次进行计分:0分,从未出现;1分,有时出现;2分,一半时间出现;3分,大部分时间出现;4分,全部时间出现。总分为100。OSDI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OSDI值为0~12分为正常,13~22分为轻度干眼,23~32为中度干眼,33~100为重度干眼[19]。
1.2.3 安全性评价指标
所有受试者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以下相关检查,包括视力、非接触眼压和裂隙灯检查(观察是否有角膜结膜损伤、前节炎性反应等)、眼睑皮肤(灼伤、水泡、色素沉着)、睫毛或眉毛(是否脱落)。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文献[8]报道的常规激光方法,治疗有效率是82%;使用文献[15]报道的改良激光治疗法,治疗有效率是74%。应用PASS软件(版本11.0)设定α=0.05,β=0.1计算两组样本量,算得最小样本量是50例。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治疗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方差不齐的参数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间年龄及发病时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4和0.53,表1),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表1)。两组患者MDG严重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338,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DI,BUT,CFS,泪河高度及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表3),治疗后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治疗前后各参数差异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
2.3 安全性评价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和改良组中均有2例患者反映激光治疗时存在疼痛、灼热感等不适,检查发现眼睑皮肤I度灼伤,给予冷敷处理后好转。完成一个疗程后没有患者出现皮肤水泡,皮肤色素沉着。改良组中有1例患者因医师操作不慎发生少量睫毛脱失,患者无不适。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前节炎症反应、眼表损伤。
表1 两组患者间的基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间治疗前MGD分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MGD grade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病例在OPT治疗前后各相关参数对比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improved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OPT treatment onset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部位OPT激光治疗MGD所致干眼均有明显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两种不同部位激光方法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干眼病最常见的形式是蒸发型干眼,其最主要原因是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通常是由于脂质层的缺乏表现为泪膜成分的不稳定,从而出现眼睛干涩、眼睛刺激、异物感、灼热感、流泪和眼睛疲劳等症状。早在2002年,日本Toyos等[10]偶然发现:接受IPL治疗面部红斑痤疮的患者可以缓解MGD和相关干眼症的症状。此后对于IPL治疗MGD所致干眼的多个研究[8-14]也证明了其有效性。IPL治疗使用的氙气闪光灯发射波长500~1 200 nm的光线,这些光线可以被各种发色团(例如血红蛋白、黑色素和水)选择性地吸收。除了光线,氙气闪光灯还可以产生热量。当前,IPL已被广泛用于皮肤病学[20-21],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血管结构、细菌、色素和毛囊,以及抑制炎症介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斑痤疮、色素沉着病变和过度毛发生长等病症。既往研究[8-14]中,关于IPL治疗MGD所致干眼的机制可能是:1)热效应软化睑板腺分泌物,改善腺体分泌和排出功能;2)通过血红蛋白吸收IPL,形成睑板腺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栓,进而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减轻了腺泡的炎性反应和水肿,减少了炎性反应介质释放;3)减少睑缘细菌和螨虫的载量等。基于以上可能的机制,既往研究[8-10]采用常规的下睑周围皮肤激光部位,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也有研究者在临床使用中提出设想:若将IPL直接作用于眼睑,治疗部位更加确切直接,尤其上睑睑板腺腺体更长,数量更多,将上睑纳入治疗范围,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近两年来,有研究者[13-15]使用改良的激光方法对MGD所致干眼进行治疗,也取得不错的疗效,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部位的激光方法,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均安全有效,经过1个疗程(3次OPT)治疗后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两种不同部位激光方法均有效的可能原因是:两种OPT治疗部位均临近睑板腺,均对睑板腺周围皮肤及血管起到相似的作用,即热效应改善腺体分泌和排出功能,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减轻了腺泡的炎性反应和水肿,减少了炎性反应介质释放以及减少睑缘细菌和螨虫的载量等。有文献[22]报道,除以上可能的机制,中医学针灸效应可能也参与其中。穴位疗法被认为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神经肽和调节性激素来治疗睑板腺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23-24]。研究[22]推论,OPT可以刺激眶周的穴位(包括BL1,GB14,GB20,TE23,ST2,Ex1和GV等穴位),从而改善MGD所致干眼。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所有干眼相关参数均只有治疗前和一个疗程激光治疗后的2次数据,未能在每次激光治疗后收集相关数据,比如每次激光治疗后的泪河高度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分泌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等。无法对一个疗程中的各参数做一个动态对比,因此不能对两种不同激光部位治疗方法的动态疗效对比。2)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仅对比一个疗程的激光疗效,对于长期的疗效无法评估。因此还需要一个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的长期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显示两种不同部位的OPT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都可以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提高泪膜破裂时间,缓解MGD所致的干眼症状,都是有效、安全治疗MGD的方法。在一个疗程结束后疗效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