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运用

2020-04-11罗丹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闭式气胸胸腔

罗丹

(湖南省长沙市三医院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0)

新生儿气胸是一种进展快、对患儿生命有严重威胁的疾病,其通常以肺原发病为基础,或是在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中因压力过高或气体交换不均匀时,肺泡中的气体容积因超过生理极限而破裂,导致胸膜表面破裂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胸膜腔中而形成气胸[1]。对于此病,临床多以传统胸腔闭式术进行治疗,但这种方法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开展难度,因此现阶段临床多为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2]。但因需反复穿刺,且存在手术切口,具有较大创伤,易发生感染,从而影响患儿康复。所以治疗时辅以护理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气胸的40例新生儿,试探究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气胸的80例新生儿,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具体如下:①性别构成:男58例,女22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1日,最大者15日,平均(8.19±1.21)日;③胎龄:最短35周,最长43周,平均(39.54±1.36)周;④原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6例,新生儿肺炎20例;⑤气胸发生位置:左胸38例,右胸42例;⑥肺压缩程度:<30%(轻度)者20例,30%-70%(中度)者56例,>70%(重度)者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协助患儿仰卧在远红外辐射台上,调高床头角度约15-30度,取气胸发生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肋骨上缘为穿刺点,对该处皮肤消毒铺巾,以针头斜向上、针与胸壁夹角45度的角度进针,进针后分离留置针的肝素帽,与三通管连接,使用20 mL注射器进行抽吸,待气体被抽出后将针芯退出,退出的同时将外套管置入,待外套管完全进入胸腔后将针芯彻底退出,在胸壁、留置针的针翼之间垫以无菌棉球以使二者有30度夹角,随后以3M敷贴将整个留置针覆盖,以高举平抬法将留置针延长管固定在胸壁上并以胶布敷贴。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如下。

1.2.2 护理方法

1.2.2.1 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护 应将患儿置于远红外暖床上并为其提供氧气吸入,速率为每分钟1.5-1 L,每隔2 h左右对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进行1次评估,给予其人工辅助通气治疗并记录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参数,观察患儿的胸廓起伏状况、手术切口渗液状况、皮肤颜色、反应,记录引流前后患儿胸围变化,以便动态掌握引流效果实时了解患儿病情。

1.2.2.2 严格遵守无菌要求 患儿作为新生儿其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感染风险高,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保持良好手卫生,并为患儿保证切口干净整洁,水封瓶与瓶中的灭菌注射用水均需要每日更换,更换水封瓶的同时需钳夹引流管的近心端,以免空气进入患儿胸腔[3]。

1.2.2.3 引流管护理 此外,为利于引流,术后应为患儿取头高脚底位;为避免引流受到影响,应做好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其打折、受压、弯曲或滑脱;引流管还应定期进行按压,以免血块将管腔完全堵塞导致引流液逆流回胸腔;若水柱出现波动或出现溢出的气泡,应及时告知医生。

1.2.2.4 穿刺点护理 穿刺点应以无菌纱布覆盖并定期更换,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若有渗出液、皮下气肿、皮肤红肿,则有可能是感染或引流管脱出。此外,引流管留置期间以及拔管后的48 h内均不得沐浴,以免穿刺点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评价疗效,治愈: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完全消失,患儿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好转,且实验室指标好转;无效: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4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80例患儿无死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并发症 观察组:感染1例;对照组感染5例;观察组并发症2.5%少于对照组12.5%,χ2=7.11,P=0.00。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主要方法,其可以分为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与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即:①留置针穿刺时形成的创面非常小,密闭性也更好,不易漏气,不易发生血气胸等并发症;②留置针的制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与组织相容性,留置时间长达1周,即使长时间留置也不会给患儿身体带来较大的损害。

当然,静脉留置针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管腔狭小、易堵管、排气量小等,对于这些情况,临床便需要通过护理来进行干预,以确保引流管的顺畅、患儿呼吸道的畅通,进而使患儿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80例患儿无死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CO2、Pa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这正是因为其采取了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采取了引流管护理、穿刺点护理、气道护理等临床护理措施。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中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护理可以弥补其不足,临床应为新生儿气胸患者开展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闭式气胸胸腔
更正说明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铝合金7050大型环形件闭式模锻工艺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常闭式防触电插座的研制
1000MW机组闭式水温度控制优化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