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养血止痛丸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
2020-04-11邰文凤何广宏陈洁
邰文凤,何广宏,陈洁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70例实验对象均是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为依据进行分组,随机分成各35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值在22-64岁,均值年龄为(43.17±2.57)岁;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值在23-65岁,均值年龄为(44.23±2.16)岁,研究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对照组,术后4-14 d,在患者卧床过程中采取脚趾活动,进行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并适当的抬高下肢,进行训练,主要为肌力静止性收缩,1组15 min,1天3组,术后2-4周,将石膏拆除,让患者在平卧位状态下进行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运动,并展开屈膝锻炼,1组15 min,1天3组,在术后4-8周,于X线下患者无明显患痛情况,让患者基于拐杖的辅助,进行行走训练,1次25 min,与此同时,进行踝关节主动锻炼,1组15 min,1天3组,术后8-12周,依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下肢负重训练,1次30 min。(2)实验组:基于康复训练采取养血止痛丸,中药成分包括炙甘草、五灵脂、秦艽、鸡血藤、桂枝、牛膝、乌药、香附、生地黄、白芍、丹参,将所有药物研末,水飞为丸,给予口服治疗,1次服用6 g,1天2次,治疗周期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对比,包括骨钙素、前胶原羧基端肽、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对比(Mean±SD)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对比,观察组骨钙素、前胶原羧基端肽明显高于对照,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组织修复骨折部位的过程比较复杂,在骨折愈合中,调节修复需由多种骨生长因子参与,激发骨细胞活性,便于生长修复。骨钙素是一种非胶原蛋白,骨内含量丰富,在骨中由成骨细胞合成I型胶原前肽,包括前胶原氨基端肽和前胶原羧基端肽,这些指标水平的高低能够将骨折修复情况及骨细胞的活性直接反映出来。在术后给予养血止痛丸治疗,能够改善骨代谢指标,加快骨折修复速度。中医学认为,中药促进骨愈合药物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实现活血作用。养血止痛丸的主要功效为行气活血、养血舒筋,使患者瘀血得祛,骨折得续[3]。本次试验主要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取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与养血止痛丸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钙素为(5.75±1.23)μg/L、前胶原羧基端肽为(158.31±9.10)μg/L、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为(34.12±1.25)ng/L、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为(0.24±0.08)ng/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总而言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取养血止痛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踝关节肌力与骨代谢,修复骨折损伤,有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