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防病毒? 新兴的“健康汽车”靠谱吗?
2020-04-10
疑问一:空调如何隔绝病毒
以新冠肺炎為例,预防手段主要是避免近距离的飞沫直接传染和物体表面的间接传染,所以“健康汽车”的主要设计手段自然是加强通风、净化空气及增强车内外表面抗菌能力,前两者是很多民用车早就在强调的“卖点”,但新冠肺炎需要佩戴过滤精度为0.3微米的N95口罩才能有效预防,而车用空调滤芯多为PM2.5级,也就是过滤精度仅为2.5微米,远低于需求标准。
而且更重要的是空调滤芯孔径并不能做得过小,会导致风阻大、易堵塞、风机噪声大等多种问题,那么如何保证“健康汽车”在空调状态下有效隔绝病毒呢?或许对进风加热是一个消毒的方法,但灭活条件也高达56℃/30分钟,制热或许还能通过高温的发动机制热来解决,制冷就比较具体了,所以始终还是有实现难度。
疑问二:表面如何长效抗菌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所以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可灭活病毒,在家或许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定期消毒,但车总不能每次都自己动手消毒吧?所以关于“健康汽车”的第二个疑问就是如何保证表面消毒的长久有效。
目前主要的表面长效消毒剂效果往往在1~6个月,而且有比较严苛的使用环境要求,以现有技术来看也就只能定期重新喷涂抗菌消毒材料来实现长效,但这样一来又和普通车辆有何区别?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显然不是单靠车企就能搞定,必然需要跨界,所以从抗菌消毒的角度来看,现有条件下的“健康汽车”更多还是一种概念。
那么,专业救护车是如何消毒的
以救护车消毒隔离措施标准来看:每次出诊完毕后都需要使用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对车内及医疗物品进行完全擦拭,保持通风换气,并每周在车厢内连同车内医疗物品使用30W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这都是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显然也是普通车辆难以达到的防护高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单次长效消毒的不可靠。
而既然是标榜“健康汽车”,其清洁水平至少应该介于救护车与普通家用车之间,但这个标准如何界定?由谁来界定?这或许将成为车企竞相争夺的一个新风口,事实上我们认为,这才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推“健康汽车”概念的关键。
编辑观点
黎坤:“健康汽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若以新冠肺炎为标准来看,即便是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许都无法实现这一诉求,只能通过增加一些抗菌材料来实现比现有消费级车辆更高一点的防病毒能力,但可持续性有多久就依然要打个问号了。所以关于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健康汽车”,大家还是看看就罢,切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