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2020-04-10刘锋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组内成员教师

刘锋华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是数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解决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经过大量的实践考察后,笔者有以下三点意见。

一、建立实力较为均匀、合理的小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小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们多方面的发展。此外,合理的小组环境会使学生们的个性和共性、学习和生活、智商和情商、专业知识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有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构建均匀、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关键环节。在具体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宏观把控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对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宏观的把控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有其弊端。人数过多,学生们容易兴奋过度,由于自制力不够,心智还未成熟,容易在课堂上“过分活跃”,进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不利于教学管理。如果人数过少,可能导致组内缺少带头的学生,成员由于害羞,缺乏交流,使组内的学习氛围和探究知识的深度大打折扣,进而使学生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多年研究发现,如果班级人数在30人之上,50人之下,高年级(五年级或六年级)班级的最佳分组人数为6人或4人,人数成双数的优势在于组内成员可以均匀搭配,两两交流,互相协作,便于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相互检验。如果班级人数为单数,可以再进行组内人员的调整。

(二)注重组员间的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所呈现出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成员的搭配。教师应该做到均匀搭配,完善组内成员结构,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脾气秉性以及每个人较为擅长的领域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配,因材施教,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老师应该极力避免将尖子生或后进生扎堆组合,可以采用2-2-2的分配方式,即组内6人,2个优生,2个中等生,2个差生的组合方式。这样学生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的作用,也体现了农村学校的人文关怀和朴实的学校风气,避免了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

(三)合理的座位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座位分布和位置排列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投入程度。老师在进行小组位置排列的时候,不要过分拘泥于具体位置、座位朝向等细节,尽量使师生的课上交流以及组内成员相互沟通展示不受限制即可,形式可以多元化,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构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同时每个小组都能独立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整个班级的氛围也会十分融洽。

(四)将组內分工明细化

为了避免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知道学习方向的迷茫状态,内部成员必须要分工明确,安排好各自的职务并各司其职。一般小组主要由一名组长(综合能力较为突出)、一名记录员、一名执行人、一名后勤人员组成。当然这样的角色并非固定,可以轮流替换,每个组内成员都能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和行使不同的权力,教师配合进行宏观调控,这样能够极大促进组内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议题

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和针对[生课题影响着小组合作的走向和研究趋势。小组合作并不是将所有的学习任务都以小组的形式大包大揽,有的课题并不适用于小组学习的形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用书,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以下要求:

(一)合作学习的课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研究意义

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中,如果仅仅是老师的单方面讲解,学生很容易就会死记硬背,生拉硬套,这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勤动脑独立探究,通过操作进行推理公式,这样的记忆才是长久的,是有效的。而且议题应该具有研究的意义和开放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生圆的周长公式时,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互相协作画出不同大小的圆,不断统计和測量,最终推导出公式。通过合作极大提高了组内成员的协同能力和集体意识。

(二)选择的议题要难易适中

数学问题的难度把控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整体逻辑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们不知道解题的方向,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既浪费了时间,最后也没有结果,这势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但如果题目太简单,每个人都能短时间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将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集体意识和学生的发散型思维都无法施展。

比如在六年级的“分数”问题上,有一题练习:“有两堆同样重量的苹果,第一堆去掉1/2千克,第二堆去掉1/2。剩下的苹果哪堆比较重?”我们应该给学生灌输假设的思想:(1)假设当苹果重量为1千克时,结果如何?(2)假设当苹果重量大于1千克时,结果如何?(3)假设当苹果重量小于1千克时,结果如何?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实践,写出每一种假设情况的计算过程和步骤。这样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是正常的,要让学生充分全面分析实际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总体把控,发挥小组的最大优势,使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逻辑思维有着明显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教师们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应该留给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占据他们的时间进行授课。有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展示机会,重视学生思维的调动,足够的时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有的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的被动学习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意义,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被动,失去集体意识的养成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有教育家曾说:“最有效果的学习是个体的主动,是主动的探究事物的实质以及内在发展的规律和奥妙,因为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的认知,才能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理解程度也会越深,知识层面也随之宽广。”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内容是开放的,是灵活的,是有探究意义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不能让合作成为一种没有灵魂的皮囊。

猜你喜欢

组内成员教师
两只挂钟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家的新成员
秋天在哪里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美育教师
课题组成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