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4-10王栋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王栋宏

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在课堂上注重情感、体验和行动,结合学科特色和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提高德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一)增强探索学科的兴趣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关心身边道德与法治现象,增强道德与法治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道德与法治》学科。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的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小组合作的目标是转变传统教师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共同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动性。注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转变师生角色,要从原来“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转变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干”“想干事”。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各自特长,展现各自个性,取长补短,享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如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诚实守信”时,在“交流释疑,合作互学”教学环节中,我精心准备了一道综合探究题,展示出四个问题并分配给全班的四个学习小组,同时要求四个学习小组利用课堂15分钟时间内进行讨论、交流、展示。各小组迅速进入角色,积极行动起来,有查找资料的,有激烈争辩的,有记录讨论成果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我要做”的转变,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构建目标明确、循循善诱的导学桥梁

课前精心设置预学问题,构建目标明确、循循善诱的导学桥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参与预学的过程中,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脉络去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悟疑、解疑,实现导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将整节课的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解出三个预学问题“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探究贯穿整节课的一条主线“人类命运共同体”,知道人类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人类应该关心共同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到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树立全球意识,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培养合作意识,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通过解决问题,打开知识脉络,实现导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或实例,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但可以使所学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而且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對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亲近性、实效性。讲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去调查公民违反交通规则的有关行为,所有学生非常乐意,积极参与,效果也很好。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求,才能饶有兴趣主动参与活动,真正“从课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过程中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需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科基础知识上。如果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我们借助课外学生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行为、获得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课本知识这一优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就有了“源头活水”。

“生活有多宽广,课堂就有多宽广。”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以礼待人”时,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一项实践作业,邀请一两个同学到家里做客,观察并记录客人的言谈举止。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讨论非常热烈,纷纷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观察到客人言谈举止,结合教材体会“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文明有礼”“水到渠成”便掌握了课本理论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既盘活了课堂,又帮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做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巧妙运用策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