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穆斯林节日习俗文化研究
2020-04-10管悦
管悦
摘要: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元朝时就已传入湖北。随着城市社会的大变迁,这种独特的族群社区的一些节日习俗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湖北穆斯林在于广大的汉族同胞长期交往与影响中,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文化上相互借鉴与渗透,各种文化不断整合,使穆斯林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影响。
关键词:穆斯林;节日习俗;文化符号
“穆斯林”是“伊斯兰”的衍生词汇,寓意为信仰伊斯兰宗教的人。“伊斯兰”意为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穆斯林”即意为顺从真主,实现和平的人。
1 传统穆斯林节日习俗分类及特点
1.1 传统穆斯林节日的分类
祈求真主赐福的开斋节;游坟诵经、悼念亡人的宰牲节;交纳“菲退尔”施舍庆祝的节日嘉仪;缅怀先人、纪念穆圣的圣纪节;救赎赐福的白拉特夜;敬主尊圣法图买(太太)纪念日;主张做善功、颂赞主赞圣词和博施财物的盖德尔。
1.2 传统穆斯林习俗的分类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纲领,它对穆斯林做了一系列详尽的论述与规定。传统穆斯林习俗基本分为宗教习俗、饮食习俗、墓葬习俗、婚嫁习俗、服饰习俗、禁忌习俗、礼拜习俗等几类。这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影响颇深。
2 湖北穆斯林节日习俗的新气象
2.1 湖北穆斯林节日的习俗
湖北地区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民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在时代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日。其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欢庆伊斯兰教的开斋节。每年的伊斯兰教历九月,穆斯林要封斋一月,在斋月中,每天黎明前吃完饭封斋,晚上红霞散尽时吃饭开斋,斋月的最后一天看见新月,见月的第二天就是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这一日就是开斋节。
在开斋节这天清晨,成年的穆斯林都要在大净后,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在会礼前,阿訇要向穆斯林宣讲开斋节的来历,举行礼拜、祈祷仪式。礼毕,穆斯林先向阿訇道安,后互相问好。男人一般戴顶小白帽(现在有些年轻人也戴绿色或黑色的),女人一般戴盖头或纱巾。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彰显文化复兴,成为信仰的一种标志,在城市中这种服饰成为穆斯林族群的直接标志。
在过完开斋节后的第七十天,又欢庆尔德节,每逢一年的两个“尔德节”的日子,是一年当中穆斯林规模最为宏大的聚礼,到这一天年满12岁的小男孩,甚至被称为“年回回”的人都主动去参加。如头道街清真寺,每逢这一天都到开阔平地上做“尔德”的聚礼,人数达3一4万人,规模宏大,场面动人,氛围浓厚。一种庄肃的伟大形象,渗透每个参观者的心中。日常生活化的宗教仪式和盛况空前的节日“会礼”,通过行为实践强化族群的共同信仰,使之成为穆斯林族群内部认同、沟通、强化族群意识,硬化族群边界的最强有力的行为文化符号。
尔德节又称古尔邦节、宰牲节。真主考验信徒,让他杀自己的儿子以此证明对真主的虔诚,信徒遵从旨意,真主为此感动,让天使背来一只羊代替信徒的儿子,从此之后,伊斯兰教历的十月十日开始的三天就是宰牲节。在节日期间,穆斯林须按照规定在炸油香、馓子外,还须一人宰一只羊,七人宰一头牛或骆驼,并且要挑选体美康健的,宰杀的肉分为三份,一份自留,一份赠送亲友,一份施舍贫困者。
圣纪节,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之一,与开斋节、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亦称“圣纪”。据传,阿拉伯太阴历元年三月十二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之日。希吉莱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又是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日,故称“圣忌”。穆斯林习惯把生日和归真日合并纪念,亦称“圣会”。届时,中国大多穆斯林聚众举行纪念活动,诵经、赞主赞圣,宣讲穆圣传教历史和圣训以及个人生平事迹等。并宰牛羊集体设宴庆贺,表示对穆圣的缅怀。
2.2 湖北穆斯林习俗的新气象
现在湖北穆斯林的传统习俗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减弱了一些习俗仪式的繁琐过程,比如不再拜月,日常生活化的宗教仪式和节日“会礼”也简洁很多。现在,许多民众会自觉种树绿化寺坊和街道,在举行婚嫁丧葬仪式时,周围的邻居也会来做义工,积极参与社区的习俗文化。很多民众对于国家给与的帮助和支持表示非常感恩,在言辞中表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 湖北穆斯林节日习俗转变的原因
由于穆斯林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诞生、成长,回族又是在中國大地上孕育生成,因而中华文明中先天的向心力又对穆斯林文化施加了巨大的影响;湖北穆斯林广泛分布于汉族人民中,与汉族人民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贯穿于民族形成的始终,穆斯林文化中对汉族文化的吸收、消融体现在文化要素的各个方面共同的政治、经济命运、相似的文化认同心理、广泛的社会交往与联系,促成了穆斯林对外部大环境的依赖性,因而构成了其中与中国主体社会相一致的中华民族大凝聚力。
穆斯林节日习俗的转变也彰显了其“刚而敌强,柔而友弱”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充分体现了穆斯林及其文化形成过程中塑造出的民族特性。“刚”是因为既包含了伊斯兰文化中的强韧、冒险、勇决、坦然面对生死等特征,又包含了儒家文化中的信、义、诚等道德,因而表现在具体行为中才会果敢、无畏、慷慨赴义不容辞,“柔”是因为穆斯林先民经历了开放的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的历史背景,湖北头道街穆斯林是从河南逃难远徙的切肤之痛,又处在重建家园、宽容友好、和平共处的立足环境,经历了再生的艰难过程,故而具有宽容的胸怀、友好的态度以及对和平的真心渴望。这才有穆斯林人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显著性格特征,湖北穆斯林在与广大的汉族同胞长期交往与影响中,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文化上相互借鉴与渗透,各种文化不断整合。他们合理吸收汉族的文化,将外在的东西(饮食、服饰等)加以改变,而把内在的信仰伊斯兰教却完好的保存下来,并逐步形成今日湖北穆斯林独特的文化,在节日习俗中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中展露新气象。
4 总结
在某一种文化中,人的确倾向于遵循一种一贯的生活方式,但他并未被限制在这些行为方式中的任何一种,他们的祖先设计了这些生活方式,在社会潮流和时代变化中,他们也在重新设计它们。湖北穆斯林在与广大的汉族同胞长期交往与影响中,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文化上相互借鉴与渗透,各种文化不断整合。他们合理吸收汉族的文化,将外在的东西(饮食、服饰等)加以改变,而把内在的信仰伊斯兰教却完好的保存下来,并逐步形成今日湖北穆斯林独特的节日习俗。
参考文献:
[1] 袁远主编.江岸史话[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2] 武汉地方志编写委员会.武汉市志(1980-2000)[M].武汉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