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0李萍
李萍
【摘要】合情推理是一种比较自然、合乎情理的推理方式,它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正确的数学结论进行推测而得到一些结果的一种推理.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还能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就合情推理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如下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情推理,实际应用
“猜想—证明”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对结论、活动的合理推理则是一笔带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判断,进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合情推理这一教学思想纳入了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猜想等一系列活动促进自己合情推理能力的提升,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合情推理教学思想的分析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而创新思维是素质教学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合情推理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即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新规律和新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除了具有发现的作用之外,还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清思路、归纳数学思想和规律,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数学领域,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而合情推理的本质是发现,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主动地获得新知.与传统的数学课堂不同,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合情推理的应用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
二、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强化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学生思想的局限很大一部分来自教师,为使学生具备推理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推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究数学定义和解题技巧,严重摒弃那种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导的方式,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很多的公式、性质等都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去推理而得出,例如,分数的性质、小数的基本算法等等,而且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得出一个结论就可以很快地联系到其他情境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更应该注重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归纳和类比中发现规律,得出数学结论,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地将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在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日常的课堂计算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合情推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结合合情推理,增强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各种教学策略层出不穷,一些教师认为合情推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推理、猜想、验证等方式得到了准确的结论,但这种思想存在很大的问题,得到结论并不意味着没有疏漏,任何一种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演绎和推理,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推理的过程可以让结论的正确率更高.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考虑到了数学的逻辑性,用单纯的定义传授给学生,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而合情推理和演绎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在“空间和图形”教学中,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等基本的计算公式都是用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材料.在开展新的几何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对比其和新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学生的猜想、推论、证明等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以发展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教材上给出准确的面积公式,而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梯形分为所学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并通过将两个图形和梯形长宽高的对比掌握其关系,进而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合情推理的程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当中一定穿插了已学知识.因此,在实際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更好地深化合情推理的程度,并将这一思维印在学生的脑海,加深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合情推理.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加、减、乘、除基本的运算方法,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单一的运算,再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步运算,进而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复习,深化了学生合情推理的程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对解题方法、印证方法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更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仁东.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四个领域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3(7):95-96.
[2]李玉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J].广西教育,2016(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