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
2020-04-10郭祥
郭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也会传递到教育教学中,也一定会促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变革,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指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将成为教育技术的新范式,这种自适应学习必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提出如下看法。
自适应学习的内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就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自我确定适配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实践过程中,要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适应?谁来适应?怎样适应?自适应学习的原因,是当前教育教学无法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与学无法很好的适配,效率比较低下。自适应的主体自然是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诊断、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进行个性化学习。
自适应学习的特征
以学习者为主体 信息技术下的自适应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监控学习的过程,根据学习的需求,结合自身的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匹配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调整优化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达到有效而个性化的学习。
体现学习的个性化 信息技术下的自适应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者根据自己需求、能力和兴趣等,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有计划安排学习的顺序和学习节奏。
体现自我监控 信息技术下的自适应学习体现了自我监控。学习者自主监控学习的进程,积极与反馈系统互动,调整学习过程,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
自适应学习的资源建设
自适应学习需要有高质量的海量资源来支撑整个学习过程。资源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视频、图片、文档、音频等。资源的建设需要根据自适应学习理念和学习系统进行顶层设计的。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目标确定建设什么资源,资源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单个资源在整个资源生态中的位置是什么,它有怎样的作用,如何分类标记,以实现智能搜索与个性化推送。这些都需要学科专家和系统开发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形成资源建设的方案以及标准。具体的建设过程,需要区域的优秀骨干教师与资源建设技术人员长期合作,打造区域资源建设中心。
自适应学习平台建设
自适应学习促进教师精准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必须基于有效的学习数据支持,学习平台建设必不可少。学习平台包括管理系统、学习工具、协作交流、网上答疑、学习资源、智能评价等,构建自适应学习的良好生态。管理系统应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等对象的单点登录,不同对象的权限操作,全过程行为数据记录,不断收集、分析、挖掘数据,以实现精准的诊断、估计与智能匹配。
学习工具分通用性和学科性进行开发,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中得到一站式的无缝服务,增强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语文、英语的词典工具,数学的计算和绘图工具,物理化学的虚拟实验工具等,提高学习效率。智能评价基于平台中的学习数据来分析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综合水平。通过资源的学习时长、练习题组效果、协作交流的状態等方面数据综合给出评价,便于学习者、教师和系统本身做出决策。
自适应学习的模式探索
自适应学习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适应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智能化学习,学习者深度参与和深度体验。预知学习者的需求,智能匹配,精准推送资源,师生便捷化沟通,即时化评价,依据大数据决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流程,形成新型的与自适应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前置性学习,学情精准分析 把知识学习前置课前,根据前期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精心设计导学单,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预习资源和自测内容;教师根据自主学习数据,完成学情精准分析,改变原来依赖教学经验来判断学情。将原来课中教授新知、课后巩固理解,翻转为课前自觉先学和课内合作交流。这样借助自适应学习系统,能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精准。
课中探讨合作,立体多维互动 学生有前置学习的基础,都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教师基于学情数据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高效探索、分享共进的场所。课堂从开始交流前学的基础知识,到小组研讨个性化的问题,在学习平台中记录学习讨论结果,提交小组内未解决或有疑问的问题,借助平台组间互动解答疑问,共同启发共同探讨。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学习讨论共同体,并根据平台中数据汇聚智能分析的结果,了解探讨合作的进程,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评讲。
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中,教育教学必然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而自适应学习符合时代的要求,必是未来教育的方向。随着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学习模式的探索等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与明晰,未来学习生态将发生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娄珀瑜,冉鸣.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构建化学网络学习平台[A].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5):91-95.
[2]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2-3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