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入佳联韵味长

2020-04-10刘昌贵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松风联语虹影

刘昌贵

“影”入对联能微妙地传达出事物的精神和气韵,读来回味无穷。

花影——“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此为颐和园月波楼联。月波楼,在颐和园昆明湖中的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纱”化用自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极为贴切。

竹影——“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风卧白云。”

此为香界寺大乘门联。香界寺,在北京平坡山龙王堂西北,为西北八大处中的主寺。竹影敲打着明月,白云卧躺在松风,意境美妙奇特,朦胧中透出清纯,天地融为一体。“敲”与“卧”,将竹影、松风具体化,又将明月、白云这两个天上的景物贴近地面。“一竿”与“半榻”把竹影与松风写得活灵活现。对联用词凝练,构思精巧,对仗工稳,极具韵致。

云影—— “四壁春烟无燕到;一窗云影有龙飞。”

此为杜文秀书房联。杜文秀为云南永昌人,他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起义反清,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占有云南53州县,后失败。联语用隐喻手法,借景抒怀。表示主人无“燕雀”的小人之志,而有“龙飞”腾举大业之心。写来有诗之美丽、话之神韵,对仗亦工整。

山影——“云边山影闲中换;天外江声画里流。”

此为徐淮生题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联。对联着力描写幽胜闲适的境界。上联深入刻画到极不容易为人觉察的云边山影在变换形态、颜色和情调,从原始天然之景这个视角渲染出了闲适之景和闲适之情。下联则把天外长江纳入到一幅珍奇的画里来,构思奇特,亦即用画面之美衬托景色之美。这就从珍奇和天然两个方面描摹出登楼所见的幽胜。对联显示了豁蒙楼宽缓闲适的特有美景,抒写了作者所寻求的悠闲自在的审美情趣。

塔影——“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

此为苏州抱绿渔庄联。本联的特色在于“空灵”。通篇只在似有若无之间,点出渔庄特有的光和声。上联塔影、山光,全在忽隐忽现中,捉摸不定。而波中的塔影,屋外的山光,更能给人野客抚琴的逍遥联想。下联游人们的笑语声、晓市上的卖花声,酝酿着青春的气息,而人语发自附近,花市闹在远处,轻重起伏,错落传递,在读者的听觉中产生真切的层次感。这光和声的通感修辞效果,点染出渔庄生活的特有情趣:三分春色,一派天机。

虹影——“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

此为江阴徐霞客故居联。徐霞客故居在江阴马镇乡南阳岐村。上联凭吊故居。霞仙,即徐霞客。坨,小丘。北坨,指南陽岐村北面的小山,曾是徐霞客的居处。“曾有”两字引人追忆,回味无穷。下联祭临墓地。虹影,语义双关,一喻半圆形石墓、小丘或近处石桥,一表徐霞客其人其事其书光华四射,依然美好。联语措辞优美,想象丰富,运用比喻颇为巧妙。

亭影——“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此为滁县醉翁亭联。醉翁,欧阳修自称。醉乡,原指醉中境界,此处借指醉翁亭。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从无形的方面说,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醉”“翁”“亭”三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和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死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先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耐人回味。

松影——“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

此为祝寿联,但在字面上却并无一“寿”字。读时只觉得树影婆娑,芳草鲜美,然从侧面却透露了祝寿之意。开头写“松”,俗语有“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说。下面写“坛静”“洞幽”,都是道家养生之所。养生讲究环境的清静和心神的宁静。《黄帝内经》说“静者寿”“静则神藏”。联语妙在暗喻长寿之道,而为祝辞则读来精妙美绝。

“影”字被用得如此活、如此有情,真可谓情调多彩,动人心弦。

猜你喜欢

松风联语虹影
爱与美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山居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冷汗
切瓜分客
虹影:儿童文学的闯入者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虹影:比文字真实的爱情和生活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